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名家访谈 查看内容

马长明老师与初学者聊太极

2012-1-8 11:38|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6503| 评论: 0

摘要:   马长明老师,系某高等学府太极协会秘书长。习练太极多年,且热心于中华武术瑰宝---太极拳的推广与传播。马老师除了对习练太极颇有感受和心得外,对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颇有研究。其“与初学者聊太极”一文,对 ...

6、问:练太极拳之前要做准备活动吗?
  答:有的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轻柔的运动,运动量不大,没有必要做准备活动。这是错误的认识,太极拳虽舒缓,运动量也不大,但对下肢的锻炼强度比较大,不做准备活动容易造成损伤,尤其是采用中、低姿时更是如此。练拳前除了关节、肌肉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外,还要在意和气上做准备。准备活动应包括:全身关节的活动、站桩等。
全身关节的活动主要是指:肩、肘、腕、胯、膝、踝等关节的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膝、踝关节,一定要充分活动开来。
站桩在太极拳练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拳谚说:“十练不如一桩”,意思是说在养气方面练十遍拳不如站一遍桩,充分说明了站桩的重要性。所以千万不要轻视站桩,有时没有条件练拳,如在旅途中或阴雨天找不到合适的场地等等,但一定要站桩,以培养内气。
7、问:我练拳已近一年,每天都坚持练拳,自己觉得练拳相当努力,拳架己相当熟练了,不知为什么总有人说我练的不过是太极操?
  答:所谓“太极操”的说法,是对一些仅仅学了一些拳架套路,没有练出太极内功的人的戏称,意思是说这些人练太极拳从练法到效果都和做体操差不多,这是目前大多数人所能达到的层面。练习太极拳是有层次的,这些层次就像台阶一样,需要一个个去攀登。“太极操”是第一个台阶,是人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你说你练拳相当努力,这很好,相信你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希望你不要只学了一些拳架套路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要在熟练套路的基础上,继续向内、向深处努力,同时要多看一些中国传统的哲学书籍和太极拳的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太极理论修养,争取早日练出太极真功,以提高健康水平。太极拳是不是入门,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做到以意领气,内气下沉,也就是说习拳时会不会随拳式的变化将内气运行、下沉到脚底,且绵绵不断。以此为标志,在此之前都可以称作是在做“太极操”,在此之后才是真正入了门。一旦进入了太极之门,身体会有明显的感觉,比如睡眠质量改善、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思维敏捷感觉灵敏、双腿有力步履轻盈、生活感到充实、心理感到宁静、心胸比较豁达、某些疾病的症状得到改善等等。练拳到了这个境界,自然会感到其乐无穷、越练越想练,练拳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困了要睡觉、饿了要吃饭一样。而做“太极操”者练过拳感觉不到有所收获,不练拳也感觉不到有所缺失,感觉不到因练拳而内气充盈、精神焕发、神清气爽,所以练拳缺乏内驱力,每天抽出时间练几遍拳自然会成为大问题,要持之以恒也会困难重重。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太极拳要入门,一靠自己刻苦锻练,用心体验;二靠明师指点,二者缺一不可。
 
8、问:我学拳已有二年,现在练的这套拳自己觉得已很熟练了,我想再多学一点其他式子,不知是不是可以?
  答:除了少数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需要而多学几套不同的式子外,一般的习练者,特别是才学了二、三年的人,学一套式子练熟练精足矣,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应向内处、深处钻研。因为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不仅博大精深,而且理解起来相当艰深,没有长时间的深入钻研,很难获得真功。拳谚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说要练出太极真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花很深的功夫。再者,不同式子的太极拳虽说理论基础相同,但劲路不同、风格不同。如果这套拳尚未练出名堂来又去练那套拳,不仅不同的劲路会混淆,而且如同蜻蜓点水一般不可能练到深处。我就遇到过一位拳友,练拳已有30多年,各大流派的套路都打得像模像样,但是他并没有练出太极内功,身体健康未见有大的起色,技击功夫更是无从谈起,30多年来只是打了几套“太极操”而已。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练拳宜精不宜杂,我就练一套拳,把它练熟练精,达到阶及神明的境界。这要比浮光掠影、四面开花、浅尝辄止要好得多。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练拳也一样,如有缘遇上明师,那就应毫不犹豫地改练同明师相同的拳式。

9、问:练太极拳为什么要采取腹式呼吸,我周腹式呼吸练拳为什么没有几分钟就感到头晕目眩?
  答:平时我们呼吸时采用的是胸式呼吸,即胸部一起一伏。练太极拳时用采的是腹式呼吸,即腹部随呼吸而一起一伏,腹式呼吸的优点一是深、二是沉、三可按摩内脏。腹式呼吸时,胸、腹之问的隔膜台随呼吸而一升一降,这是我们习惯于胸式呼吸所做不到的,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改用腹式呼吸后感到不适应。有实验表明胸膜每下降l厘米,能使胸腔容积增加250—300毫升,在深长呼吸时,可使横膈下降3—4厘米,因此,单靠膈肌收缩,即可使胸腔容积增加1 000—1200毫升,每次呼吸的量增加了许多、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同时,深呼吸还可以对因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高血压、溃疡症等得到较好的医疗作用,并对肝脏、胃等消化器冒进行按摩,加强这些器官的生理机能。同时,采用腹式呼吸有利于沉气、沉劲,而胸式呼吸容易使气上浮,不利于沉气。
  腹式呼吸分顺式腹式呼吸和逆式腹式呼吸,顺式腹武呼吸是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回收;逆式腹式呼吸腹部运动的方向与顺式腹式呼吸正相反。
  一般人习惯于胸式呼吸,一旦改为腹式呼吸有不适应感,头晕目弦就是不适应感之一,还有的人感到胸闷,这也是不适应的表现。只要症状不是很激烈,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并会渐渐适应。如果症状比较激烈,就不要急于改用腹式呼吸,尤其是未做到内气下沉的前提下,应运用自然呼吸。

10、问:练拳时,我力求将呼吸去配合动作的开与合,但总觉得胸口闷得很,不知是怎么回事?
  答:无论什么式子的太极拳,其套路编排时总是遵循一开一合的规律,配合呼吸就是一呼一吸。动作外展、前伸等叫做“开”,动作内收、后退等叫做“合”,一般情况下“开”时为呼气,“合”时为吸气,这是符合生活习惯的,所以行拳时呼吸必需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识的或强行的。如果行拳时老是想着呼吸如何配合动作,老是有意识地让呼吸去配台动作,就会产生憋气的现象,就会感到胸口闷得慌,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知道呼吸配合动作的规律,但在行拳时不要把意识放在呼吸上,即不要去想呼吸,把呼吸给忘掉,而让呼吸自然配合动作,这样就不会感到胸闷了。
11、问:练拳的场地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答:练拳的场地一要平整,防止行拳过程中因场地不平而身体摇晃,身体摇晃就要断劲,这对练拳极为不利;二要向阳,尤其冬季练拳时,场地应被阳光照射半个小时以上,以使地表污浊的空气上升,新鲜的空气补充过来;三要背风,拳谚说:‘‘避风如避箭”,尤其是气温低时,更要注意避风,因为行拳时需要放松,需要精力集中,气温低时又遭风吹,人感到寒冷,就不易放松,精力也不易集中,练拳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四要清静,人声噌杂,意识易受干扰,精力容易分散;五要绿化好,绿化好的环境易使人产生愉悦感,有助于身体和精神的放松。
2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