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引化始终要手臂松柔,用意不用力,才能动作灵活不呆滞。手臂松柔不用力,可以使对方不容易发觉我的动向,等到我已乘虚而入,对方才觉察我之动向,为时已晚。这就是“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的功夫。 肩关节始终要松柔园活而下沉,肘关节始终要下垂,用意贯注,加上脊柱松沉,裆劲下好,逐渐会使手臂由松柔而渐趋沉重,形成似松非松,柔中寓刚得一种内劲。内劲越沉,推手时威胁对方的力量越大。 引化进击的高级技术在于内劲不易被人察觉,处处意在先,粘着点作轴心旋转,逐步求得“先引后进”、“半引半进”、“即引即进”的技巧。 步法——步法要求“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渊”。亦即动步要轻、稳、灵。动步要做到轻、稳、灵。首先要两腿分清虚实,但又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虚实相互渗透,变化才得灵活。两腿分清虚实的关键,在于两腰隙的抽换;亦即步法要随身法的变换而变换。步法又要与手法相呼应,务求上下相随,使手足有相吸相系之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垮合的外三合必须注意,使上下完整不乱。 两腿的虚实比例要适合动作需要而灵活变换,腿劲下沉,如深植地中,使能在走化时桩步稳固,不因被逼被引而破坏身体。粘化还击时,胯微后收下沉,弧形微往上而向前进逼,与手法动作相一致,才能在放劲时更好地利用地面反力,使劲起脚根,注于腰间,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推手时神态始终要松静自然,始终用意指挥动作,处处能意在人先。将欲放劲,步须暗进,(先进后足半脚以占机势,再进前足半步而放劲,则我占人势而人感局促,就容易放得出人),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身手步必须上下相随,进手而不进身,身手进而不进步,不但粘封不成,放劲浮而不沉,不能连续放劲,而且也容易被对方牵动。放劲时,身、手、步、和眼神须一齐俱到,膝尖、足尖、鼻尖、手尖和眼神,须对准同一方向,使力点集中。 眼法——各家拳法都重视眼法的训练和运用。发令在脑,传令在眼,精巧处全凭眼法。 引劲发劲的变化,意在领先,目光亦随变换,身、手、步随着目光的动向而转换。将欲往上打,必先寓往下之意,目光也须先微往下视而后往前上直射,那么发劲的动向就正确而又意远劲长。控制对方劲路以何手为主,则目光须视其处。目光决不可与动向有偏差。 眼神则须兼顾周身上下,故目光宜有专注,而眼神决不可呆视,必须如捕鼠之猫的眼神。有些人以为太极拳精巧处在触觉灵敏,不重视眼法的运用;有些人甚至要推手时偏头偏视,不注视对方,表示专在手上听劲,这是误解,那有竞技时可以不用目力之理?须知视觉、听觉、触觉,是有机配合在一起的,不是乖离的。 第三节 推手的基本功 推手的基本功,在两人搭手实践时先练柔化,这是学会“懂劲”的必经阶段。次学粘逼,后学放劲。柔化尚未园熟,急于求粘逼,身手易犯僵硬用力刚而不柔之病,粘逼尚未纯熟,急于求放劲,往往控制不灵,落点不准,就容易发劲落空而受制于人。只有粘逼熟练后,才能乘势捆住对方,发劲就较有把握。 基本功仍在划圆圈,每划一个圆圈有三百六十度,要求逐渐使自己在任何形势和角度上,都不被对方乘隙而入,处处园转自如,不受来力的影响而破坏自身的平衡。同时也要求逐渐在任何形势和角度上,能够破坏对方的平衡。 太极拳推手,在实践中身手步眼法,变化无穷。双方搭手后,彼此相制,缠绕往来,进退无常,实无终极。总是以熟制生,其要还是在乎划园和运用此圈。无非是剖此圈而用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种种攻防方法,俱在一圈之内化出。 练推手者,要下苦功划圈,要熟而又熟,精益求精。《打手歌》所谓:“掤捋挤按须认真”,实际上是强调划圆圈运动的基本功夫。 第四节 沾连粘随 不丢不顶 沾、粘、连、随是推手时应遵守的要点,沾、粘、连、随就是“用意”和“贯串”的具体应用,就是要使已方手臂和对方手臂保持恰如其分的接触。沾、粘、连、随的功夫,在手上,也在身上。身法、步法都要有沾、粘、连、随之意,不先不后,动作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完整一气,规矩合一。在我主动舍己从人的情况下,二人推手形成一个园球似的,这就是太极气象(推手时也把对方当作一个球体来看,招引势发,均任于我)。 沾、粘、连、随是推手的基本功夫,与舍己从人结合起来,也是克敌制胜的要点。用得纯熟则提之使来不得不来,放之使去不得不去。舍己从人而擒纵在我,仍然是由己;擒纵在我为由己,由己而仍然从人。 “不丢”,是人走我随的动作,是转化为进攻的阶梯动作,凭着自己手臂的触觉去粘对方手臂,一面粘随,一面还要微微送劲,迫使对方陷入不利或者不稳的形势,这时可以乘机放劲。 “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是以触觉灵敏来化解对方进攻的动作。要练习到他进一分、我退一分,不多也不少。退的多一点就是“丢”,退的少一点就是“顶”。退时也要弧形,才能形成“引进落空”. 推手既要求做到不使对方触及己身,而己能控制对方重心,又要求能做到敢于使对方贴近己身,达到搭手即有办法,近身也有办法、远不怕近不怕(指在我双手圈子以内的远近,这是推手者最熟悉擅长的范围)能远能近,能蓄能发,能柔能刚,则尽到了推手技术的能事。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