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说得有趣,既然说到拳种问题了,我想问问太极拳作为一种拳式,那么本意是什么? 答:前面说过,你师爷是用拳来体悟事物运化的,用的就是现代的“同构”关系。用句近代科学的话说,就是模型论的科学理论,用同构的概念来说明理论于客观对象之间的数、理关系。一个阴阳图是最基础的模型。阴以阳为生,阳以阴为根,中医也用得很好。在前面论“听”中说到,一旦集合的半导体零件经组装后,成了一个新的整体系统,于是太极就生了。这时一切就围饶着这个新的“中土”在运转走圈。大到太阳系、银河系;小到原子、电子,生活中的春夏秋冬、白昼黑夜。这就是说你一旦真正掌握了一种体系,就可以了解到进一层新的奥秘。太极拳是一个体系,着重研究用圈来克敌制胜的。圈的多少、进退,以及层层相套、相串,忽隐忽现,均能反映出不同的效果。这不是对立统一,阴阳关系尽现其中么? 问:师父,那么拳的套路您是怎么看的? 答:练套路过去叫盘架子。其实从起式到合太极也是一个圈。如同音乐的韵律,从悠扬到紧张,从激昂到迸发,再逐渐回复悠扬而结束。重复的音阶是韵律的需要,同样在拳中重复的动作是走劲换劲的需要。 问:师父,您对拳种是如何看的? 答:其实,任何正统拳种都是好的,都可以让你登上阶及神明的“天梯”,传统太极拳只不过想用较短的时间与较省的体力来登上阶及神明。 问:太极拳内既有八卦的走圈与形意的走直,又有外家的刚劲与内家的柔化,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 答:错了,那些东西若未练透练悟,再多再完备也是白费,倒还是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本来,拳本无法,关键是要由招熟到着熟,再由着熟而悟懂劲,由懂劲才能阶及神明,最终达到无招无式,应变自如,彻底悟透太极真义,才算修成正果。但这还不是终点。进而再修应变的速度,由分、秒、毫秒、微秒,高者永无止境。 问:太极拳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以“听”为先? 答:这正是太极拳的生命所在,应变全靠“听、化、拿、发”。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最早还不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吗?破译密码、收集情报、计算弹道轨迹、预测动向不就相当于“听”吗?近代武器那么先进,导弹的发射与反导弹防御,不就正是建立在“听”的灵敏度上的吗?落后的必然要挨打。只有运用好“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吗? 问:说到计算机,您比我精通,里面的二进制同太极的动分静合,有同构关系。那么,在计算机盛行的今天,您认为太极拳的命运如何。 答:计算机若与人比,人是“中土”,计算机只不过是工具。计算机若没有人操作或输入,还不是废物一个。所以,人的价值远比计算机重要。只要人类存在,人类的文化总会不断向前发展。正是太极圈的阴阳妙趣编制了人类文化的密码,计算机不就是由“是”、“否”的个体,不断地变换是否的原理生成的吗。个体的数量多少,以及变换、反应速度的不同,则运算速度和精度也就不同。是其一;计算机解放了人类许多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烦琐劳动,使人类有更合理的时间锻炼身体,感悟世界。是其二;科学越向前发展,人类的生命价值将越高。练太极拳能使人外强内壮,体内各部功能系统协调平衡,有利于延年益寿。尤其在进入太空时代,太极拳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健身、体悟与思想的操练,她保障了人类文化的延伸,健康向前发展。是其三。 问:那么,您认为太极拳应如何发展呢? 答:太极拳确实是件难得的国宝,此宝唯我中华独有,她除了武术中的攻防技巧外,更蕴藏着兵法上的战略战术,还隐寓有天体哲理、物理科学、医道、生理、心理、伦常等方面的真义,确是拳学发展中难得的拳种之一。可惜时代不同了,了解的人也不多,致使缺边破角的土罐子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尘垢,谁还识得庐山真面目。话又得说回来,多数人认为,现在除了养生,确也无大用处。所以你问我太极拳应如何发展,我说你问错了对象。再说我也确实不知道,反正国宝会有该管的人管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太极思想在其它学科中也会体现的。 问:师父说得客气了。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历史上太极拳分过派吗? 答:我没经过考证,不能肯定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同一个拳种,又没有经过什么重大的创新或变革,其实没有另创门派的必要。因这容易引起整体分裂不和,就如同一师承的师兄弟之间尚且常有分歧不和之闻,更何况分门立派,此实不利于拳种之技艺理论纵深提高发展。至于学练同一拳种的学生,练到后来,每个人的拳式外形动作都会有所偏离,甚至大相径庭,外人为区别起见,称某人为某式,无奈之下,亦无不可。但修练道深之高人,艺达全身透空,淡薄名利,还讲求什么创派立户。张三峰集大成为太极拳,未闻曾创什么派。外人因其拳法与少林迥异,且因两者传教对象不同,故分别称之为内家和外家。后王宗岳分传南北两支,直至清末亦未分派之说。至于外人哄传,那就管不到了。创派立户之盛行,约在三、四十年代后兴起。多数属于外人哄抬而生。你师爷在三、四十年代时也有人哄抬叫田派,你师爷听了就义正言辞地申辩说,我的拳艺全部得自杨家的恩赐,学到今天还只是一点皮毛,哪及得上杨老先生一根指头。老先生这么好的功夫都没说过派。就算功夫再好也是杨家的,万万不可创派立户。以上只能说是我个人管见所及,不知你以为如何。 回答:师父说得太谦虚了,我看您身上倒有点高人的影子。谢谢您的指点。愿您康乐长寿。 结束语: 编定完四篇“问答”,长长的一段时间陷入了沉思。太极拳的发展在一个世纪内好象也要经过一个“听、化、拿、发”的过程。目前正迎来了大好时光。当然历史也不排除偶然性。 作为学拳人,我算有幸者之一。能了解到劲的柔绵与刚烈,对心灵的颤动非言语能描述。我努力想造成一个环境,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国宝,并尽可能地多保存下来,共同研究、提高,发扬光大。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集合起来的能量却是不可估量的。我自知人微言轻,真要丢失了国宝,实有愧于民族,为此常问心难安。这就是我想把过去的“问答”记录下来的初衷。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