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2011-8-25 16:04|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1268| 评论: 0|原作者: 陈向武

摘要: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由于其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养生疗疾等方面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包容性,多年来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鉴于在太极拳练习者中出现了大量活 ...

改善循环系统功能

  陈式太极拳注重任督二脉及带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上贯于脑,下贯于心,统筹全身诸阳脉。任脉为阴脉之海,涵养全身之阴脉。带脉连接约束加强其他经脉,任督二脉通则十二经脉随之而通畅。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做周流运动,为小周天。内气沿全身经络路线在人体做周流运动,为大周天。陈式太极拳宗师陈鑫在《任脉督脉论》中明确指出:“练之一刻,则一刻周天;练之一时,则一时周天;练之一日,则一日周天;练之一年,则一年周天”;练之终身,则终身周天。故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心一念动,阳气即一周身;一念静,阴气即一周身。”每时每刻都在疏通十二经脉,调节平衡人体阴阳,所以,打太极拳有疏通经络、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协调平衡阴阳互补的作用。中医经络学说一直很重视人体的四肢末梢,认为手足的末梢是十二经络的终点和起点的连接处。在打太极拳时,肩、肘、手、髋、膝、足等部位都在运动,能起到协调阴阳平衡、促进全身气血循环的作用。经脉象仪测试表明,练习太极拳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血流量比平时增加15-16倍。由于外周血管的扩张和毛细管血流量的增加,携带氧、激素等营养物质的能力也相应地增长,同时清除了附着在外周血管的毛细管壁上沉积的有害物质。由于人体体表微循环通畅,故习太极拳不易患感冒、扁桃体炎、风湿性疾病等,且有美容的作用。打太极拳的同事引起细胞产生温热反应,活化细胞,使血管扩张、血管容积增大,血管通透性得到改善,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代谢,故可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中医界泰斗邓铁涛教授在《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一文中指出:“……适当的体力活动,则对冠心病有利,若从体育锻炼角度来看,我认为太极拳为最好,这属内功,这种运动最能促进内脏气血的流畅,而不会突然增加心脏的负担。”
 
 典型病例
 
  陈向武弟子李常青,男,56岁,患高血压、心脏病;刘群,男,40岁,患高血压。先后分别于2002-2006年拜其师陈氏太极拳小架,之后血压自然下降,至今血压长期保持稳定状态。 
 
四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太极拳讲究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使胸腹式呼吸增强。《灵枢·本输》篇:“六腑皆出于足三阳”,指出六腑(包括胃肠、胆、膀胱等)居于腹部,与足三阳关系密切。太极宗师陈鑫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过下肢腿足的屈伸运动,刺激足三阳经,从而达到调整腹内胃、肠、胆、膀胱等脏器功能。另外,腰胯旋转弹抖多,能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腹部肌肉随着中气出入丹田,有张有弛,可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产生兴奋,改善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促进胃肠、胆、膀胱随之产生自我按摩式运动,加速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因此,练太极拳可以防治消化不良、胃炎、便秘、小便不利等疾病。中医认为,肾阳不足,脾运失健,痰湿内生,易得高血脂症、肥胖症,太极拳可以健脾补肾,故可防治高血脂症、肥胖症等。
 
   典型病例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张春明,男,46岁。未学太极拳之前长期体弱多病,感冒、胃病、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疾病多发。于2006年随陈东山学太极拳,三个月后精神焕发,各种病症消失。陕西省人大办公厅杨斌,男。42岁未学太极拳之前,肥胖多汗,身体虚弱,体重186斤,腰围3.1尺。于2002年随陈东山陈氏太极拳,半年后体重下降24斤腰围降至2.8尺,体能恢复正常。由于坚持练拳不懈,体重保持稳定,从未反弹。
促进运动系统功能
  陈氏太极拳小架对身体各部位要求十分严格。如头颈部要“虚领顶精”,胸背部要“含胸舒背”,腰裆部要“塌腰圆裆”,上肢要“松肩沉时”,下肢要“稳固生根”。经过这样的锻炼,可使筋柔骨正,腰膝矫健灵活,肾气充足,肝血旺盛,气血通畅。《黄帝内经·素问·精微论》 曰:“腰着,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偻附,筋将惫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故练习太极拳可防治颈椎病、胸椎、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髋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陈氏太极拳在顺逆螺旋缠绕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都得到锻炼,同时关节和骨骼周围的肌肉、韧带、椎间盘、神经、血管、经络等同时也得到锻炼,长期练习会使关节运动灵活、光节韧带弹性改善,肌肉力量得到增强。由于肌力增强,肌肉舒缩有力,对骨骼的机械刺激加强,肌肉收缩舒张促进静脉回流即肌?作用增强,骨关节肌肉营养供应改善,成骨细胞活跃,骨形成增多,骨密度升高,使得骨骼更加坚固。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是腰部软组织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特别是目前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增多,体力劳动降低,长期固定姿势不变,使局部软组织积劳成疾。所以打太极拳对防治腰肌劳损、肌肉萎缩、跟痛症、肩背痛、腰腿痛、骨质疏松等病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典型病例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孙继辉,女。41岁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未学太极拳前病症多发,不能正常工作,也影响正常生活,于2005年随陈东山学陈氏太极拳小架,三个月后逐渐好转,半年后疾病消失,由于练拳坚持不懈,病症消失,身体非常健壮。
  广东省汕头市徐钦松,男,55岁。患骨质疏松症、腰肌劳损,驼背严重,于2009年随陈向武学陈氏太极拳小架,三个月后驼背明显好转,半年后疗效特别显著。
  2007—2009年以来,陈东山,陈向武,陈瑞华拳师,分别在北京、广东汕头、浙江绍兴、陕西西安等地,针对40~65岁常见、多发的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及中老年肥胖并发高血压、内分泌失调并发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等多种难治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上述患者在未学太极拳之前,皆患有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慢性病,特别是因长期坐办公室和使用电脑而引发的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的患者,练习陈氏太极拳小架64势传统套路,3-6个月之后,各种病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好转,有效率达96%。
  综上所述,典型病例中,崔玉洁、石磊、孙继辉、张春明、杨宾、徐钦松、林尤娟、吴开松、李常青、刘群、陈金柱、董积昌、张青、左宁新、周玉忠等慢性病患者长期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小架,通过有效的锻炼,使人体阴阳平衡,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经胳畅通,病症消失,身康体健。
12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