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2011-8-25 16:04|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1267| 评论: 0|原作者: 陈向武

摘要: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由于其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养生疗疾等方面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包容性,多年来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鉴于在太极拳练习者中出现了大量活 ...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由于其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养生疗疾等方面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包容性,多年来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鉴于在太极拳练习者中出现了大量活生生的治疗疾病的案例,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痴迷其中,探究太极拳之所以养生疗疾、延年益寿的奥妙所在。本文就结合案例研究,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出发,介绍陈氏太极拳法在保健方面的作用,并详细分析该拳术是怎样在同一时间内综合完成神经、内分泌、呼吸、心血管、消化、经络、肌肉、骨关节等方面的锻炼,从而达到最佳的运动锻炼效果。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采用阴阳变化之理和螺旋缠绕运行之法,调养人体阴阳平衡,是陈式太极拳固有的基本特点。中医认为:人的阳气充沛,则精神得以内养。《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针灸学认为,腕部的神门、内关穴有养心安神作用。太极拳运动中,手腕部不断地画圆活动,可以持续刺激上述穴位,直接起到调整神经系统作用,故太极拳最能锻炼神经系统。练习陈式太极拳时,“用意不用力”,意之所向,全神贯注。所有动作都以意念作引导,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能很好协调。现代医学认为,手和足属于神经分布末梢区,较为敏感。通过神经的传导,对内脏可以起到反射调节作用。再通过意守丹田和动作的协助,使支配内脏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直接起到了刺激影响内脏器官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丹田和一些重要的练功部位,恰好是重要神经中枢和内分泌腺体所在地,如大脑、胸腺、腹腔神经丛、肾上腺、性腺、脊髓等等,练太极拳可直接刺激这些人体的重要部位,并产生强烈的传导感,使兴奋神经趋向稳定状态,使受抑制的神经被激活,从而使人体的神经得到调整、修复和平衡,促进神经、内分泌等功能作用的发挥。所以,经常演练太极拳,对防止神经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神经炎、更年期综合症、中风后遗症、糖尿病、阳痿、痔疮等,十分有效。
 
 典型病列
 
  陈金鳌的弟子崔玉洁,男。1964年患上心脏病和极度神经衰弱等病症,37岁时已无法坚持正常工作,于1965年退养后随其师练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半年后身体逐渐好转,一年后疾病消失,数十年坚持练拳不懈,现虽已83岁,身体非常健壮,至今仍活跃在太极拳坛。
 
  陈东山弟子张青,男。2004年42岁时患糖尿病,靠药物调控;2005年拜其师学陈式太极拳小架,三个月病情好转,半年后体重增加,疾病消失,身体恢复至今练拳坚持不懈。
 
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肾主纳气,肺主呼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不足,金水不能相生,肾不纳气,肺失所养,肺气上逆,则咳而兼喘。练习陈式太极拳时,要求意领神随,一气贯通,力由脊发,拳由心出,结合丹田鼓荡,会阴提放,可强壮肾气,使肺气得养,可防治咳嗽、哮喘、痰症,包括现代医学所讲的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等。陈式太极拳采用逆腹式呼吸,以意运气,以气催形,其呼吸讲究细、匀、深、长,连绵不断。动作开展时为呼,敛合时为吸。吸气时,膈肌上升,腹压减弱,胸压增强,加大了肺活量;呼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强,胸膜腔内压减弱,随着呼吸和运作的变化,达到“胸空腹实”的状态,能增大胸腔活动度,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肌发达,增强肺的弹性,开发肺的功能潜力。所以,练太极拳可强健肺、肾,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典型病例
 
  陈克弟的弟子石磊先生,因在朝鲜战场受生化武器影响,先后患阿米巴痢疾、肺结核、肝硬化等疾病,医生估计他多则5年、少则3载生命即将终止。在此情况下,他拜师练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半年后生命不但没有终止,而且身体逐渐好转,坚持数年疾病消失。练拳50多年来从不间断,现虽已86岁仍活跃在太极拳坛,其弟子遍及全国各地,为普及弘扬太极拳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12下一页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