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各界拳友共同交流 谈习太极拳架和推手的提高阶段

2011-7-3 08:16|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2004| 评论: 0|原作者: 靳德华|来自: 《中华武术》

摘要: 一、习太极拳架和推手的提高阶段谈   晨练的各界人士中,习太极拳的是一个庞大群体。一些拳友围绕提高问题提出一些实质性问题,笔者试谈几点与各界拳友共同学习交流。   界内对习太极拳的阶段划分不尽相同,但绝 ...
 
  (三)盘架行功调呼吸,内外合,突出气沉丹田
  太极功夫讲柔化,修炼上讲养气,讲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即做到“实腹”。气沉丹田的方法在传统内功修炼中有多种,太极拳中是运用腹式呼吸。这种气沉丹田的要求是通过轻松和谐的动作,结合意念自然形成的,而不许用强行努气用力的方法。在初级阶段的自然呼吸中已养成了匀、细、深、长的习惯,这只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呼吸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必须用盘架的动作去影响呼吸,达到动作与呼吸的基本一致。切不可追求完全一致,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盘架和推手中实际存在着若干短呼短吸的配合。盘架时我们只要在每个式子里,尽可能地用动作的虚实转变去配合呼吸的自然循环就行。具体方法如下:手的动作由虚变实时,自身的呼气要用意识以同样的速度去配合手,手到终点突掌展指时呼气完成,同时小腹丹田处微微外突;手由实变虚时,吸气也要用意识以同样的速度去配合手的收化,在动作结束时吸气完成,此时小腹部微微内收。腿的伸缩与呼吸配合类同。这就是腹式呼吸运动。
  如果熟练掌握拳架后,还不改用腹式呼吸的话,就不好与开、合、蓄、放结合,也难获得“吸则自然能提的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的高级技击效果。同时动作与吐纳相结合,又能使人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四)盘架行功求完整,兼内外,突出手脚同步
  进入中级阶段的求完整是有两层含意的:一是要求盘架动作形象完整一气,二是要求呼吸与动作相协调不先不后同步进行。众多的习练者,因上阶段的刻意求慢,不能很好地兼顾完整性,致使一些练拳多年的人,盘架时也难免有手脚快慢不一致的问题。时常出现的是脚已落步而手还在慢慢地运行。本阶段要在手脚同起同止上刻意下功夫,在遵守起吸、落呼,化吸、发呼,来吸、往呼,引吸、打呼,仰吸、俯呼的配合上下功夫,做到手脚的收发与内部的呼吸协调同步,收到终了,吸气也尽;发到终了,呼气已尽,以此类推。
  三、习太极拳架和推手的提高问题
  (一)盘架行功用意识,重从人,突出强化心理
  进入本阶段的用意识与初级阶段的用意识是有区别的。习拳初期是用意识去做各种动作,进而树立初步的拳势攻防意识,做遵守各项要领的想象等。本阶段提出的用意识是在盘架中把我们想象的随机变化、化发效果,充分地运用到各招式的动作中去。在练法上首先是用意越来越多,用力越来越少。随着想象力的加强,使动作的内在意思逐步增多,动作越来越细致。其次是技击意念从初期的简单化发,到随敌变而变,连化连发、采发拿发等等。注重舍己从人,从人以后择机发放的意念训练。第三是强化内在的化发意念,在外形不大动的情况下,训练微采即发,微擎即发,微引即发等,体会劲力的内在转换。 总之,本阶段的用意,主要是把拳架中的每个动作的一虚一实或一张一弛的健身作用和技击作用,用意识去想象一定能产生预期效果,甚至为加强这个心理作用,在想象中加以夸大。这样长久地训练,便可产生精神力量和意想不到的功力,健身作用就更不在话下了。例如杨澄甫大师教授拳法时曾说:“向上打,意欲将他掷上屋顶;向下打,意欲将他打入地中;向远打,意欲将他拍透墙壁。”这正是盘架和打手中为增强发放效果用意的范例。
  (二)盘架行功分虚实,繁入简,突出虚实互变
  关于分虚实问题,在前两个阶段里,在步法、手法上有虚实变换,但由于在复杂的动作中要兼顾各种要领,总是拘束多于自由。到本阶段腰腿身手的基础功夫有了,招法也熟了,怎么动都基本合规了,练法上就要由繁到简,把所有复杂的动作都归为一虚一实。对前两段盘架中要注意的各项要领,不必再刻意留心。在不改变动作的前提下,只把注意力集中到一虚一实上去。如果说上两段侧重手脚分虚实的话,本阶段则应关注全身肩肘腕胯膝腰胸腹的虚实变化。体会虚为阴,实为阳,化为虚,发为实,阴阳互变,虚实相生。体会无处不存在一虚实,处处能虚实相变。体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会随着意动、气动、身动的虚实循环。
  (三)盘架行功练内劲,明路线,突出“此全是意”。
  练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向题,也是过去各师门中不轻易传授的东西。内劲是藏于身躯、肢体内的一种劲;是经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拳势动作相结合的锻练,在精神意念的贯注下,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而又轻灵,既柔软而又坚刚的劲力。这种内劲具有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特点。在盘架和推手中练内劲的潜转循环方法是:随着手脚的开合全身协调一致,内劲作前进与后退两种不同的运转,内外相合,完整贯串。开为呼、为伸、为实、为发,内劲由丹田经尾闾、腰脊、背、肩、臂、肘、腕达到掌指;往下是由丹田经尾闾、胯、腿、膝、足达到脚掌涌泉穴而到脚趾。合为吸、为退、为虚、为蓄,内劲走的路线与上相逆,由四梢而归丹田。但要特别注意此全是意(想象)而不许努气用力运行。行功久深,内劲已通,不再刻意留心内劲行走的路线,即可意到气到劲到。
  (四)盘架行功求虚静,静御动,突出虽动犹静
  追求虚静是太极修炼达到“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实中求虚,动中求静,很难练的一种功夫。在中级阶段盘架是以能动为主,不是以能静为主。从技击功夫上说,是动中求胜而不是静中求胜。为达到神明阶段,前辈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技击和修炼的“求虚静”练法,可能也是太极拳法中最后的法则。具体练法是:把前两个阶段盘架中的各种想象归为一个想象。按照这个现象去专心致志地做由动而静(动为实,静为虚)的想象,把意识集中到求静这方面来,去影响所做动作。这时的动作越练越纯净,在意不在形,全身无处不太极,处处能化能发。盘架中呈现无形无象,打手中发人不见其动手。如此练法,使精神也得到更宁静的休养,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虚静功在技击上的作用,笔者由于功夫浅,没有多少体会。只能用与恩师丁全质、师爷吴图南推手、喂招、进手时的体会来说明。与他们推手时,感到得机得势了,立即发劲,可无效果,未见他们动而我已被发出。他们的化、发可谓“动之至微,发之至骤”。特别是图南师爷,用黑布带遮眼静立而待,能对付不同方向的来手。
  四、关于提高太极推手功夫问题
  太极推手是由二人按拳架中的基本招法进行对练,运用“八法”调动对方使之失机、失势,重心不稳,劲力不畅,进而将其击倒或发出的运动,它是太极拳法中的一部分。只盘架不习推手或只推手不盘架是不全面的太极功夫。较高的太极造诣必须是经盘架与推手紧密结合,辅之以器械和桩功才能获得。
  (一)太极推手的基本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用“沾粘连随不丢顶,轻灵沉着八法用。擎引松放内中寻,不扁不抗忌双重”来概述推手的基本问题。打手歌中的“引进落空合即出”之句,在指出推手原则和方法上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具体说是在推手中,顺应对方劲力的来势,不丢不顶为“引进”,立即做进退滚转或采拿捋等等。使其力少作用或不作用在我身上而不破坏我的平衡为“落空”。对方落空,脚跟离地身体腾虚,重心失中,呈现不稳固、有失平衡状态。这时为我顺人背,我立即转入发放进攻为“合即出”。
  当然练到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而信手发放是很不容易的。习者必须在练好拳架基础上先练好“听劲”,循序渐进,摸索掌握招法、劲法和力学规律在推手中的运用。经长期刻苦用功,才能迈上“懂劲”的台阶,奔向“神明”之路。
2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