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1898-1967),字哲东,江苏常州人。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研习国学,从郝月如前辈学习太极拳。历任大学国学教授和中学校长。徐震博览群书,勤于武术史的考证和研究,特别对于穿凿附会的武术史疑难点,时有振作提升。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著名唐研究学者、书法家,于篆、隶、行、草无不精善。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着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二水太极拳老师金仁霖先生在太极拳史研究上师从徐哲东先生一脉,二水的古汉语老师则是朱东润先生的学生辛子牛教授,这么说来,二水与两位老先生多少有些缘分。因而,阅读此段文字自有别样的情绪。而今事过境迁,文字所涉及的当时人皆已作古。此事虽有文人动狠的嫌疑,还不至于毁誉两位先生。而几位老先生的可爱相,反而一一显露:东润先生由于没有开设”文学批评”课,讥讽哲东先生在先,自然有文人尖刻的一面。哲东先生因措手不及,自有捉襟见肘的尴尬,一旦被东润先生说破,也恼羞成怒,似有动狠的嫌疑。而”我打的人不是我治还治不好”云云,至多也算是核威胁罢了。”只要哲东先生在里面,东润先生就不敢进去”一节,可见”核威胁”对东润先生还是有作用。古训”威武不能屈”云云,看来只是用来教育学子时才会振振有辞,落地有声。加诸己身,呵呵,还是”躲得起”的。最为迂腐的是老学究刘经旺先生,竟然自告奋勇,充当起类似于联合国官员一般的职责,自然是以”和平”为己任,充当起”两国之间”的调停斡旋来。哲东先生与东润先生解放后都成了复旦大学教授,应该在一个教研室的,不知还有没有类似的玩笑?大凡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见一笑泯恩仇”了吧。
昨日下午,纵横在海宁悠阁兄的陪同下,飘然莅临杭城,一袭玄色的练功服更显得他的清冽潇洒。随同的还有桐乡的崇德兄和杭城的三桥。三两句寒暄,话题除了太极,就是太极,还是太极,便是太极。由于行程的缩短,一切显得匆忙,于是一伙人匆匆作西湖游。夏日的夕阳,少了许些诗情画意,湖中的荷花却比骄阳下更显别样的神韵。不知是旅途的疲惫抑或离乡的牵挂抑或回乡的却情,三桥手指浙江国术馆旧址,二水猜度黄元秀别墅,话题纵然三句不离太极,一丝怅意还不时在不经意之中流露在纵横的脸上,与此湖此景此意境少了一些融和。随着烈日逐渐失去其跋扈的光,西湖开始由艳而媚。纵横却开始被西湖的媚所惑,不停的挑选视角,拍照留影。看到湖中悠然的小舟,纵横不经意中流露泛舟西湖的念头。只此一念,甚合二水意,就象两人推手,相互之间开始体悟各自身上内在的生息。于是在二水的倡议下,一行人上”楼外楼”、扒叫化鸡、尝西湖醋鱼、眺湖光山色、喝并爽生啤、侃太极人生…….此番景遇,得遇而难求,天上人间,若即而非离。餐毕,雇一梢公,置身于湖心之坦荡,沈寂于星空之广袤,非道非仙,非神非佛,吾复何求,惟太极而已。今晨,二水雇车送纵横、悠阁上千岛湖,纵横浙江游即将告一段落。 陶震先老师小传 陶震先老师,1928年3月3日生,籍贯,浙江绍兴。早年就读浙江省中(后并入嘉兴一中),1948年进民丰纸厂。1958年,组建民丰纸厂温州办事处,开始接铜钟气功。1960年,调住杭州办事处,在柳浪闻莺从田兆麟师弟子黄卓成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1964年调回嘉兴,时常在嘉兴铁路苗圃(现嘉兴人民公园)练拳。当时一起在铁路苗圃练太极拳的有张立民、赵宝荣、范红梅等人,文革初期,陆润发也开始学练太极拳。这一批人,算是解放后嘉兴较早习练太极拳的拳友了。 1965年,陶震先老师从朋友处借得陈炎林编写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兴奋异常,全本手抄,并摹画拳架,与从学者施志宝、马万清、章志福、范明德、盛燮荪等共同研究。以书为师,下了不少功夫。开始对太极拳有所体会。书中所言学拳四个条件中,”有明师指点”一句,触动很大,陶震先老师发现自己身边缺少明师,于是开始广泛地接触各门派武术,以弥补无明师的遗憾。 之后,陶震先老师接触了形意、八卦等内家功法。对太极拳所涉陈、杨、武、吴、孙各派也认真研究。其中,原先铁路职工王金水老师的形意拳、正骨医生沈均民老师的雁丹功、达摩易筋经对陶震先老师影响很大。陶震先老师发现,众多武术其实有许多兼容相通处,可以相互借鉴。采众家之长,陶震先老师发现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文革期间,陶震先老师被分派去看管厂里的建材仓库。他两耳不闻世事,一心钻研拳经。期间认真研究王宗岳的拳经和武禹襄的拳论。拳艺有了显著的提高。 陶震先老师不仅自己身体力行的传播太极拳,也从外地引荐老师来嘉兴传授太极拳。为嘉兴的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非凡业绩。 最早来嘉兴授拳的外地太极拳老师是上海的钱月良老师。钱月良老师系周元龙老师的学生,他原籍嘉兴塘汇人,经人介绍与陶震先老师相识,陶震先老师请他来民丰厂教88式太极拳。后来学员众多,分别在公园、体委教拳了。他还以电影教学片的形式推广88式。掀起了嘉兴全民健身热潮。陆润发老师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向钱月良老师学拳的。 到了80年代,全国掀起了武术热。通过钱月良老师、周元龙老师的介绍,陶震先老师又请了傅钟文的弟子殷渭开老师也来嘉兴教拳。殷渭开老师推广杨式85式太极拳。王嘉林就是通过殷渭开老师介绍与傅钟文相识的。 陶震先老师还专程去上海寻找陈式太极拳老师。请了黄浦公园的马玉辉老师来嘉兴传授陈式太极拳。沈建新、沈建民、马明德等都是这个时候开始学拳的。 这些老师的开支,大多是民丰厂工会支付的,这一点要归功于当时民丰厂工会主席徐金水先生。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初,嘉兴第一次出参加浙江省太极推手比赛,由马金华(原郊区计委主任,从陶震先老师学太极拳)带队,派出了10名选手参赛。也是民丰厂出钱,打的是嘉兴民丰代表队的牌子。当时参加的选手其中有蔡光圻老师、李得基、李得础弟兄俩等。当时嘉兴的推手水平普遍较落后,大概只有李得初在轻量级中得了一个名次。也不在前三名之内。 陶震先老师1978年退休,1979年开始,因视网膜剥离,视力严重下降。如今,已不见光明。但他还一直热心于嘉兴的太极拳事业,关心着嘉兴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还经常在老伴陶师母的搀扶下,上公园锻炼,与年轻人听劲摸手。从学陶震先老师,在嘉兴太极推手界较有影响的有:陶朗 冯建林等。 在此,二水居士对老一辈的太极拳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武术的三大功能 杀人:那也只是在冷兵器行将没落时产生的杀人末技罢了。生人:生人有两层含义:能杀人,才能保全自己,其一也;延年益寿,其二也。娱人:武术在战国时代,几乎已经延伸了”娱人”功能。当时,在权贵的歌舞升平的宴席里,剑客之间的残斗,就像是西方的决斗士。血淋淋的场面可能更能刺激他们的食欲吧。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武术的娱人功能得到了商品化的发展。一些武术产业化的市场游戏规则也日趋成熟。甚至出现了以”吸引眼球”为重心—所谓的”顾客导向”的观念。譬如产生了”女子相扑”运动。 武术的三次失败 中国武术在其发展史上经历过三次失败:第一次,武术与权贵的较量,最后被庄子巧论三剑,失宠后纷纷自杀;第二次,武术与金钱的较量,最后在南宋的勾栏中,被女子赤裸裸的身体吸尽了眼球。纯武术团体纷纷解体;第三次,几乎是最彻底的失败。武术与时间的较量,几无超升的生机。那是在明朝,热兵器在战场上的运用,武术几无用武之地。连戚继光这个中国武术的集大成者,在他晚年修订的《纪效新书》十四卷本里,干脆将《拳经》删除了。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