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意六合拳中浪中鱼是生活实践中常用的一个武术基本动作,浪中鱼形身浪中,给人一种奇妙的遐想。它区别于鲤鱼打挺起而翻斩的破浪动作。武艺者根据鲤鱼的跃而不起,腾而不飞,即纵不离,左右顾盼的浪中动态,研究出类似这种动态“浪中鱼”形象动作,作为实战的一种武艺练法和技击法,并把它定名为“浪中鱼”而世代留传下来。 清末武举袁长青(字长山,号袁二先生)先师的挂图上,谱有这样一首歌诀: 浪中鱼亦鱼浪中, 迎面斗起铁臂功; 玉肘现转神惊御, 难防七拳交错攻。 浪中鱼有几种练习方法和实战法。有单练盘法,也可以集体训练,它也常穿插于四把拳中练。初练者,可以由轻步站起式继而练之,也可直接单个练习。以下介绍几种实用法: 1.“浪中鱼”在行进间,突遭背后袭击,或上遭击打,下又遇扫荡腿的实用方法。 我在行进中,突遭背后击打。若遇右(左)侧泰山压顶袭击,我右(左)转体出右(左)拳接彼右(左)手,左(右)手踏臂中节,右(左)手击打彼面部;对方势猛可退而成牵羊之势,下足起绊而擒之,对方后退我即可上步合击其颈部,擒而拿之。若对方是左(右)拳击打,我右(左)手向呖呖(左)手又用下勾拳击我,我则右(左)手格其左(右)手下防其右(左)手,同时用头部击打彼面部或胸腹部。若彼方从背后用右(左)上勾拳,击打我右(左)太阳穴,我右(左)转体用右(左)拳格之,同时用右(左)拳闪电式击打彼面部,也可用右(左)拳格之,同时上步用头部击打彼方,或用肩部击打彼胸部,彼退之上手又格拦之,我则起腿,弹踢彼膛部或下腹部。也可缩身藏头,躲过上勾拳而右(左)手向右(左)拿其中节;左(右)拳冲胸部或胁下。 若彼方用直冲拳从背后击我,我则向右(左)转体,身体闪过彼之拳,同时右(左)拳击其面部或胸腹剖,对方若右(左)手接我之手,我则前手捉拿彼前手,后手起而击打彼面部,若彼复而拦之,我则又手按其双拳或双汴臂,同时用头击打彼方。 若彼方上有击打,下又起足扫荡,我上接彼手下视扫荡,彼右(左)扫荡,我先抬左(右)腿,后抬右(左)腿,反之一样,在接彼击打的同时落而斩之。有谱为证: 歌曰:起触钻番一眨间, 手晃肘闪头和电; 肩动腰拧胯旋转, 膝足欲念杀机寒。 2.“浪中鱼”在被彼缚手擒拿举空摔之危急情况下的使用方法。 我在行进间或闲暇无意中,突遭人以后袭击,拦腰抱定。若双手在胯膀两边,可向外使顶劲,尔后放松,用寸劲猛击彼膛部,同时头部猛力向后顶其面部而击之。或双臂外挣,陡然放松,双手抓彼双腿,同时退左(右)步,御左(右)膀,双手向上掀其身躯,使之前栽于地擒而拿之,反之一样。 若双手被拦在前,小臂可动,则双手扣其双小臂,下肢用缠丝腿,使之不能倒地,同时用头部击其面部晃而进攻,实则猛力下蹲前旱地拔葱击倒彼方而擒之。 若彼方从前面抱,则可头点彼面部或用膝击打彼而破之。 若彼方从侧面拦而抱之,又臂被缚,而我下手可用仙人摘茄,上肢可用头点打彼面部而破之,反之一样。 若彼方从背后擒拿,双手被缚于身前,小臂又不能起动,彼方力大,抱而摔之,我则顺其自然,紧贴彼身,取惊鱼拨浪之势憾战之,立破。亦有歌为证: 谱曰: 无意被彼拿,双臂附胁肤。 根节已掀起,身躯悬空架; 中节两手捆,眨眼摔地下; 要解危中难;惊鱼拨浪花。 [page] 论其“浪中鱼”前势。起而不高,跳而不跃,手起如绵中藏针,接而不刚,触而不发,柔中藏刚也,一旦触发接而连发,有礼花坠地、火树银花之势,身起如燕,轻柔刚翠,像导弹刚起,有一触即发之能。彼扫我右腿,我先抬右腿,彼扫我左腿,我先抬左腿。脚腿起跳如鼓上之蚤,含即崩又弹之机,走跳即跃含剪窜之势,即发随发,有踏湖弹山之概也。有歌谱为证: 谱曰: 起落翻转凌空架, 脚踢四方手捉拿; 扫荡过后你别走, 泰山压顶难招架。 整个身法:头有夜猫寻食之象,观彼防范技欲之秋毫,手含嘴里出手之疾,要彼伸手试长短,身如蛰龙升天之跃,藏霹雷闪电之中,腿有白猿纵身之灵,含乌龙搅柱伤膛腹之凶,脚如虎爪又像钢爪落地,附嫁弹踢卷地风。有歌谱为证: 谱曰: 纵身跃上浪顶峰, 独风嬉戏尔居中; 机关看清全算尽, 落声霹雷伤残生。 论其浪中鱼后势,有谱歌曰: 谱曰: 狂风一击海底乱, 跃上浪峰四百旋; 鹰捉怕是不敌我, 折身霹雷赶波澜。 狂风即是彼方突然袭击,海底乱则是出其不意被彼方擒拿,上肢被捆,下肢又被掀,整个身躯被凌空架起,像上了浪峰一样,可以四面旋转;这时候鹰捉把已是无用,浪中鱼式却显赫门庭,中节闪动,动作像雷霆一样,迅速神勇,彼方被打翻在地,自己却安然无恙,站而立之,此乃艺中艺也。有谱歌为证: 歌曰: 乘风居浪一瞬间, 眼观机关心底宽; 心意六合中节闪, 惊鱼拨浪天地翻。 论此动身法:内三合要整,外三合要随,长气缩身,气贯长虹;顺彼方仰势而仰势,三节缩斩,有倒三江之气概。看其首似玉环四周观苍天玉宇,有千里眼顺风耳扶持,视其躯像仰卧泰山之巅,走千浪之峰,龙王接驾,脚跷如落南天门上过木,八大金刚仰视。赏整个动作,似火山倒爆发,硝烟脚下,玉帝为之伸舌。然作此动,心理却平衡,虽躯凌空,无手慌心乱之感,无束手紧张之虞,沉着冷静,三心顺于一气,放胆即可成功。 综检上述动作,习而练之,熟中生巧,适势而用,世说浪中鱼是也。 水调歌头 浪中鱼(心意六合拳中) 风邀千浪走? 嬉戏浪中闲。 不知浪从何落, 今夕又重演? 我欲乘风归去, 又悟缚手欲御, 高处不久站。 起舞弄轻影, 根节独霸天? 闪中节, 低头顾, 看无栏。 不应忧虑, 中节转向可成圆? 恰到身心六合, 切莫心意两可, 两可古难全。 滚钻撼挣裹, 浪底可平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