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论太极拳与“太极操”

2009-11-30 08:20|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608| 评论: 0

摘要: 李立奇(钱塘武学研究组科研处 处长) 摘要: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太极拳与“太极操”不同的特点,关系,及共同点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解剖,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后指出练好太极拳功夫,详细地归纳了“三种功夫”, ...

李立奇(钱塘武学研究组科研处  处长) 

摘要: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太极拳与“太极操”不同的特点,关系,及共同点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解剖,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后指出练好太极拳功夫,详细地归纳了“三种功夫”,即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和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作者对所在的台州培训中心对105位得病的学员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了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治愈很多疾病的结论。

    一、什么叫太极拳?什么叫“太极操”?

    太极拳是拳术的一种,也是医疗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陈、杨、吴、武、孙等流派。其套路和推手,在手法(棚,掳,挤,按,采,捌,肘,靠等)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方面基本一致,但在架式和劲力上,各派均有不同的特点。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贯串圆活。练习时要求思想集中,精神专一。呼吸和动作配合,做到深,长,匀,静。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都有良好作用,是广大群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太极操”的特点则是:l、人们主观上想练太极拳,客观上没有做到,按照太极拳原理练太极拳,是一种形态模仿太极拳的习练形式。2、其它运动模式融合了太极拳原素。

    二、“太极操”与太极拳的关系

    l、主观上练太极拳而练成太极操往往是练成太极拳的前奏,是过渡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是由于我们开始学练太极拳时往往达不到按照太极拳原理练,因为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2、其它运动模式融合了太极拳原素的“太极操”,只能说其它运动模式沾了太极拳的光而已,习练这种“太极操”永远练不成太极拳。

    三、“太极操”运动和“太极拳”运动的作用

   “太极操”运动对人类的生活所产生的作用与其它体育项目相似,都有一定的健身作用,是增强体质的一种形式。练操是一种情趣,可以乐乐呵呵,一群人在一起活动活动筋骨,还可边活动边唠家常事,也可算是一件乐事了。

    可太极拳运动对人类的生活及身体健康所产生的作用可就不同了。首先,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被国内武术界所推崇。而且,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我国的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倡导学习过。其次,太极拳源远流长。发源于中国的太极拳不但极受国人的喜爱和关注,还不断地被国外友人所接受而习练。目前国内外习练的人是越来越多,而且不断地被国外媒体报道和推广。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可见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将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成为人体、生命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建议那些正在练“太极操”的朋友们,不要停留在“太极操”上,要把“太极操”练成太极拳才是。

    四、怎样练好太极拳功夫

    在这里,我把太极功夫,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其二是“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其三是“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据史料记载,当年陈王廷创编太极拳时的三大依据:一是拳理依据易学的太极阴阳哲理;二是拳术依据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拳经》;三是借鉴道家养生典籍《黄庭经》。因此太极拳既包含人生哲理,又包含防身武功和养生之术。

    1、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

    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首要信条是讲道德。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国人人生哲理的核心部分。什么叫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而循道处世的要决,又是一个“德字”。既然太极拳以此哲理作指导,练习此拳的人,就应该习武先修德。

    用通俗的话来说:太极拳,是人生哲理的一种载体。因为太极拳理中充满了阴阳相济的修炼方法。所以修炼太极拳的人首要的一条是武德。因此,我认为修炼太极功夫,首要功夫是武德修养。“武德”修养的内涵:一是尊师;二是敬业:三是谦逊好学,不骄不躁;四是友谊交流求真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五是传拳淡泊名利等等。

    说到这里,我想起现在社会上有些年经人学拳心切,急于求成,但不知武德修养,不晓得如何尊师重道:老师在讲课时,他随意在闲聊,或者拿起手机说事,想抽烟就抽烟,这种“时常”,能学到真功夫吗?我想肯定不会的,因为“尊师为求学之本”,太极拳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想要学到手,没有尊师敬业的道德品质,拳的真谛和精髓你永远学不到手。

    2008年全国武术段位制考评人员培训班上,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是“现今的武德或礼仪问题”。大家都觉得,现今我们国家该重点抓武德、礼仪教学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韩国的跆拳道迅速在一个中华武术大国发展壮大,特别能吸引中、小学生学练,是中国人崇洋媚外吗?不是!我认为跆拳道首先打动中国人的并不是他们“漂亮”的腿踢和“真打实战”的技艺,而是从中国人崇尚的传统文明礼仪的效应,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习武精神。比如说: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韩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见到队友时行礼问好;训练课中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在两人配合的训练中,双方以相互敬礼开始,想互敬礼结束;两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训练过程中,学员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致谢等等。这样即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培养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不难想象,孩子在这种礼仪教育下,无论什么孩子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有所变化,说俗点,就是变得更懂事了。而我们习练中华武术的孩子们有没有做到这些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做武术教练的深思!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武术教练员,就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抓好武德教育,这才是真正的习武之本。

    2、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

    论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武术是讲究攻防含义的。修炼太极功夫的要领,我认为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精气神结合:二是“螺旋”运动的运用;三是懂得阴阳互济的各种劲道:四是浑厚的功力;五是熟练的招法。

    在这里我着重讲讲精气神的结合: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医疗健身功能,以及艺术性都由“精气神”的结合而来。太极拳,根据传统理论来讲是因为它能有效地调整增益人体的精气神,使整个人体系统功能状态提高,用于技击独具功效。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精气”学说,人的精气神充足正常,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这也正是太极拳医疗健身原理的根本和精髓所在。而精气神这三方面在理想的情况下是统一于练习实践的。现在很多太极拳练习者的一个重要的偏差就是只重外在动作,忽视内在因素,太极拳出现了体操化的倾向,因而模糊了太极拳的内涵和功能。所以,太极拳运动应重视内在因素。

    比如:很多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水平普遍较低,并不是因为其动作不够规范,而是因为没有体现出。支撑八面”“无缺无陷”“沉着轻灵”的气势神韵。又比如:拳势呼吸的问题,一般都将其解释为生理呼吸和拳架动作相配台,其实真正的太极拳呼吸是逆腹式呼吸,是对引进落实,借力打人技艺的一种特定比喻,与人的自然呼吸在概念、性质、作用和内容上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拳势呼吸就是意念关注气势,身体松静,一心一意的引导,感受气韵的虚实开合,是精神意念层面的内容。而精神意念是涉及到太极拳根本的一个重要问题,太极拳应该继承和发扬形神兼练,以意为先的练习原则。

    精气神的结合,决定了太极拳功力的特点:太极拳不讲究速度,力量,却并不否认速度力量的存在而且要在技击中解决对手速度力量的威胁。根据传统理论,功力对于太极拳这种内家拳来讲主要是指精气神的充实和敏锐程度。拳架演练其实主要就是功力积累的途经,讲究“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通过内在因素的运动来指挥调动肢体外形,从而培养锻炼精气神。太极拳在技击中典型的用法是“彼不动,我引动;彼微动,我已动”,“动急则应急,动缓则应缓”,“引进落空合即出”,可见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着眼点不是外在,而在内在因素,只要内在因素足够的话,自然能够应对敌手。实践证明:太极拳功夫深厚的人对对方攻防意识觉察的敏锐程度远超过常人,用同样的招式甚至很小的动作也会比具有同样体质要素的人威力大得多。下面我举个实例就能说明闯题:

    2006年6月9日上午,由河南电视台与日本富士电视台联合主办,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日本日中媒体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上海日清”2006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在河南省体育馆举行。日本选手相扑最高级别第64代横纲曙太郎(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是日本相扑史上头号巨人横纲,如同美国眼中的“泰森”一样,曙太郎也是日本人眼中的英雄),和中国选手太极拳高手王战军(身高1.80米体重95公斤)对战,结果日本相扑“倾倒”在中国太极拳门下,日本选手曙太郎称赞中国选手王战军功夫实在非常好,他说自己在日本也听说过太极拳,但没想到太极拳还有这等功夫。

[page]

 

    3、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

    随着当年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以来,历代太极拳爱好者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了太极拳拳理,现今的太极拳不仅集中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而且还包括了中医学、经络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力学、美学等各个领域。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练拳的根本是炼精、气、神。“精、气、神”这三宝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都没有离开过精、气、神。不仅养生讲精气神,书法、绘画、医学等都讲精气神,练太极拳通过“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第一步就是要达到练精化气,然后是练气化神,接着是练神还虚,也就是还精补脑,开发智力,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所以说久练太极拳:

    其一,是促进大脑思维更加健康活跃,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皮层的兴奋,并使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而大脑思维过程,其实就是智力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其二,促进记忆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和发展。

    其三,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体能。因为练太极拳时,常会去除杂念,净化心灵,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观豁达,思维敏捷。久而久之,遂渐形成了安舒端正,从容柔和,优雅端庄的风格。

    其四,坚持以丹田为核心的骨盆运动,改善人体呼吸、消化、生殖系统。

    其五,能强健肌肉,畅通经络。太极拳结合经络学,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伸缩旋转。内外结合。上下相隧,快慢相间等运动,使人体从脏腑组织到肌体组织,都得到活动和锻炼。

    其六,太极拳运动是全身运动,而不是局部运动,它是一种缓慢柔和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抗击病毒侵入。

    例一: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一时的“非典”流行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感染“非典”病毒的人群中没有发现久练太极拳的人。可见久练太极拳可抗击“非典”。这是因为久练太极拳的人体内的正气充足,外邪很难侵入。

    例二,2008年lO月我们台州市钱塘武学研究培训中心对105位得病学员习练太极拳后对疾病治疗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疾病名称

调查人数

已愈人数

明显好转人数

一般好转人数

冠心病

5

2

2

1

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

23

7

13

3

糖尿病

3

 

2

1

胃病

32

12

15

5

便秘

2

2

 

 

腰、颈、腿痛

37

19

16

2

失眠

2

2

 

 

肾病

1

1

 

1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