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大道太极二十三式拳法

2009-7-31 18:07|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211| 评论: 0

     “大道以虚静为本,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太极拳“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其外形变化,以阴阳辩证而始终;其内气蓄养,以虚静为道义;渐至“八门五步”强健而内气充沛时,以内气催外形,周身一家,内外双修;尤其用“意”不用“力”之法,犹如“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所以“太极无虚”。


 第一式:预备式

    自然、平心、静气,站立片刻。随后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左腿向左跨半步,略宽于肩,重心再逐渐移至两腿之间。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练太极拳不仅在于外形的严格要求,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心”。要收心,要静心用意,呼吸自然,气势鼓荡,精神饱满。头顶有“虚领顶劲”之意(好像有一片树叶在头顶),颈椎微向后顶,以利顶劲上领,使骨节拉开。“虚领”即“悬”,不失精神与灵活性。目视前方,下颏微收,舌尖抵上腭,耳向后听,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气贴脊背,意守丹田。屈膝,松胯,圆裆,涌泉穴(脚心)要虚。两胯沟(小腹与大腿间渠沟皮肉)放松(方法:好像坐凳子一样)。做到立身中正,使百会穴(头顶)与会阴穴(两阴之间)垂直成一条线,两肩井穴(肩大筋处)与两涌泉穴,垂直成一条线。
  用意念想象从脚趾开始放松,到脚踝、膝关节、胯、腰椎、脊椎、胸肋、颈椎、大脑、肩、肘、手指关节、腕关节,使关节骨缝拉开。或者简单的想:意念从“玄关”(两眉之间)收至下丹田(肚脐下三指)内,全身站位,以保证丹田部位的沉稳为核心。
  丹田部位的要求:自然安舒、平稳、充实,气通丹田,意守丹田,静心的感知丹田,以静待动。所谓“静极而生动”,“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注意:当预备式有了肢体的调整和意念活动,就形成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就进入了太极状态(上虚下实,阴阳各半),因此阴阳、动静之机开始孕育,并蠢蠢欲动,这是“静中求动”。接下去,当动起来时,要“动中求静”,在动作变化中仍然要保持预备式的这些要求。
[用法简介]:
预备式也是站桩功,站桩是预备式的加强,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打拳之前的准备,从精神到肢体都要进入太极状态,孕育和积蓄能量,准备打拳。太极拳的应用,打的并非一招一式,而是太极拳所独特的不丢不顶,粘黏连随,舍己从人之法,“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用法介绍只是举例说明,练拳时要明白每一举一动的作用,同时用意念想象每一个动作起作用后的体内、体外的感受,而不是用肌肉的力量(肌肉力量和体力、体能需另外练)。“习惯成自然”,由于太极劲的养成,内气在体内逐渐充实,意、气、力结合为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劲法,并以掤劲为主,形成统一,周身一家的太极劲,实战时无招无式,全凭这种太极劲的自然反映,“遭着何处何处有,我也不知玄又玄”。
[健身作用]:
        预备式要求松静站立、用意,能松静则能意气通畅,气血归聚。“十年练拳,十年养气”,“呼吸通灵,周身无间”。吸气时,阴气上升;呼气时,阳气下降。人的气血受天地精华物质营养,人气通于天气(空气、氧气等物质),人的血通于地气(大地供给人们的食物等物质);气为阳,通于天;血为阴,通于地。气血在人身,而实通于天地,天地人实为一体乃自然之物。练功时阴经之气归于中丹田(膻中),阳经之气聚于命门,松静后各种虚症得以调理;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以命门之气调肾水上升使心阳不亢,以膻中之气驱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这便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我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久而久之,“小树苗”终成参天“大树”。

    在练习站桩功和预备式时,这一升一降有治疗心悸、心慌、心烦、失眠、头昏和神经官能症之功效,以及口舌生疮、口干少津等阴虚火旺之症。涌泉穴空虚有开窍、宁神之功效,对于高血压有治疗作用,如果练功方法正确,坚持长期锻炼,手脚会有发热的感觉,腹鸣、骨鸣的感觉,说明气血通畅、旺盛。
第二式:金刚出庙
动作一:静听丹田气机之动,内劲一动,丹田之劲催动内气,传导至脚、腿、腰和身躯,腰背劲向后,两臂劲自然向前、向上掤起。
动作二:当两臂掤至肩平时,有一个细微的手指尖向前挤劲,随之坠肘回捋,下按至腹前,同时注意头顶有“虚领顶劲”的意念。
动作三:寓左先右。心意一动,内劲随之而动,由腰腿丹田催动两手,在腹前划弧,由左微向右,再向左上方掤出。左手心向左,右手心向上,重心移至右腿。
动作四:身右转:右脚蹬地,裆走后弧,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小指领劲(顺缠),内旋向右,手心向上;右手拇指领劲(逆缠),外旋向右引,手心向右,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
动作五: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有钩挂之意,划弧提起并向左前方铲出,脚跟内侧轻轻擦地,脚尖翘起,如履薄冰,同时两手向后掤。
动作六:重心下沉,裆走下弧,劲起右脚根,腰裆腿丹田催动重心前移至左腿,同时左脚尖外摆,左手前掤,右手有下按之意,两手之间相吸相系。
动作七:腰胯丹田带动提右腿上前,右脚尖点地落于左脚旁。两手上下划弧相交,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右手在下,手心向上。
[用法简介]:
动作一、二:彼双手攻我上部,我两手上掤,由彼两臂内侧向上、向回带或震弹使其落空。进步用双掌打其胸部并有向上去的透劲,也可变拳击其腹部,或用挒劲向左右挒之。
动作三、四:彼出左拳进攻,我身左转,采其左臂顺势将其捋出。彼出右拳,我身右转,两手捋其右臂使其落空,进右肩靠其侧身将其靠出;或左手制其右肘往上,右手执其右腕往下,反制其右臂。如彼及时回撤,我速出左脚蹬其右腿或用左脚勾挑或里扣管住其右腿,双手按其胸部外翻,或右手擒其右手腕略上引,速向下反折其腕。

[page]


动作六、七:如彼撤的块,不能抓其手臂,则以左手外抖、撩其面部,继而上右手撩阴或拳击其腹部。
[健身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与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相统一的运动形式,以内气催动外形。在意气的领导之下,时刻也离不开阴阳、虚实的变化,其运动形式,以上下、左右、进退、里外、顺逆缠丝等,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方式进行,以腰为主宰,以丹田核心,节节贯串,或收或放,反复伸缩往返。这样一种内外结合的运动,不仅促进身体各个关节、肌肉群、筋骨的活动机能,大大地促进了大关节的造血功能,而且促进了气血、经络的畅通,对体内各脏器起到了按摩作用,长期锻炼可以使胸式呼吸变成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对于身体各系统功能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第三式:懒扎衣
动作一:寓开先合,两手划弧交叉合劲,重心下降,同时右脚向右侧伸出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翘起,再落下。
动作二:寓右先左,身微左转再右转出肘(意念在肘尖),左脚蹬地,重心右移,随转身右手逐渐展开,气达指尖后坐手腕,舒张手指,左手叉腰。
动作三:调整身法,腰胯坐正,沉肩坠肘,骨节拉开,八面支撑,圆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用法简介]:
动作一:如彼在我右侧以左拳或脚击我中下部,我以右手背拍击,同时左手掌可击其面部,或以右手揽其腿,将其涮倒,不倒可进步用靠法。
动作二:上引下进,当上一势使其落空后,我揽其左腿,其膝关节贴近我肩,我寓右先左的动作,可以肩打其膝关节。出肘是以肘击之,如其较远则用掌击。这叫做:“远用手,近用肘,贴身靠”。
[健身作用]:
    右手向右展开,大肠、小肠、三焦等腑之气,沿手三阳经贯于指梢,当运至末势时,松肩、坠肘,右手略顺缠内合,气既从指梢沿手三阴经收于肺、心、心包等脏,对于相应的各脏腑所属病症有功效。
第四式:上步斜行
动作一:身微向右,再向左转,左手松大拇指,左右手微向右再向左上划弧,左脚以脚跟为轴外摆,左手继续向下划弧,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弧线提腿向右前45度上一步,随上步,右手向右前划弧。
动作二:右手略向左再向右下划弧,左手向右前划弧,左脚弧线提腿向左前45度上一步。
动作三:身先右转再左转,裆劲圆撑走后弧,左手先向右再向左下划弧,右手划弧掤至右耳侧,头和身体向左倾(膝、胯、肩、肘、头有靠打之意)。
动作四:左手掠过左膝后变勾手提起(注意:手心要空,结合身法,掤劲不丢,肩肘手不能丝毫用力),脚腿腰丹田催动身右转,随转体右手向右、向上、向外划弧。“劲起脚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动作五:调整身法,沉肩坠肘,圆裆,松胯,坐正身躯,气沉丹田。
[用法简介]:
动作一:彼双手抓我双手腕或肘,欲绞我两臂,我以腰劲为主,先右转,再左转,右手随身右转外开,向右沉劲截其左手腕,同时左手随身左转外开松沉截其右手腕,使其失去控制,从左侧用横列劲击其左侧。当对方右脚踢来,我左手下揽,右脚上步并以右掌击其面部。
动作二:当对方以左拳击我面部时,我以右臂揽其左臂,并以左掌击其右面颊。
动作三:如彼后撤我出左脚套其右腿,可用左肘击、头击或用胯打、左肩靠。如彼提腿换步,可乘势用“圈拦”之法击其面部。
动作四:左勾手可以手腕击彼下颚,右手外展可击打面部。
[健身作用]:
上步气走督脉,流行于阳经,达于四指端。阳经之气流行普布,有培元固本、温阳补肾、疏调经气之功能。
第五式:搂膝
动作:两手略有上合之意即向下捧,左脚蹬地,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随即回收,脚尖拇指虚步点地,双手回收再前挤,左手在前上,右手在后下,合于胸前,两腿要圆裆、扣膝,有护裆之意。
[用法简介]:
1、  彼个子较高,冲拳击我面部,我蹲身下钻,抱腿肩顶将其摔倒。
2、  彼欲抱我腿,乘其前扑之际,膝向上顶其下颏,同时双手下击其后脑,如其后撤,则以脚踢其裆部。
3、彼正蹬腿击我胸部,我侧身抱其腿,撤步旋涮,摔之。
[健身作用]:
两手回收置于胸前,阴经之气归聚于膻中,有调理气机、宣肺降逆的作用。
第六式:上四步
动作一:提左膝,同时两手下按向右后划弧,左脚向左45度落地,两手向前划弧,左手向左下、右手向右前划弧,提右脚弧线向右45度上步,重心落右脚。
动作二:身微左转,右手略向左再向右下划弧,左手从左侧掤起,再向左前划弧,左脚弧线提起,向左前45度上步,重心落左脚。
动作三:左手略向右再向左下划弧,右手由右后掤起合于右耳侧,并向右前划弧,右脚弧线提起,向右前45度上步。
[用法简介]:
动作一:彼用脚踢过来,我用手向下隔开,抬腿可护裆,上步靠近插裆或管腿,可将其推倒;或用手直扑面门。
动作二:彼出左拳,我以左手采其左腕,右手控其左肘关节下压,左手上板拿之。
动作三:彼出右拳,我以右手采其右腕,左手控其右肘关节,双手合劲拿之;如其后撤,我顺势上去下折其腕。
[健身作用]:
上步时气由足根走督脉,沿阳经达于手指掌,命门之气上行有培元固本,温阳补肾之功效,对腰背疼、阳萎、遗精等症有治疗作用。
第七式:左掩手肱拳
动作一:身略左转,左手顺缠握拳收至左腰侧,拳心向上。右手心转向上,有擒抓之意。
动作二:左脚蹬地,重心右移、拧转腰胯,冲左拳(太极拳的发力有两种练法,可发力和不发力),同时,右肘向后发肘劲(助劲)。劲起左脚根,发于腿,主宰于腰,节节贯串,达于稍节。
[用法简介]:
彼出左拳击我右肋,我以右手抓其左手背外旋并回带,同时出左拳击其右肋。
[健身作用]:
    提神,清心,和胃。
第八式:双推手
动作一:吸气,两手右前搭手向左后方划弧,身左转,重心移至左脚,再向上划弧,合于左耳侧,重心移至右腿。
动作二:呼气,两手同时向前出内劲,气贴脊背,意远,如从口中吐出,左脚跟近右脚,气呼净。此势以呼吸为主。
[用法简介]:
彼出左拳在我右侧进攻,我左手采其腕,右手控其肘关节向上捋化使其落空,进而以右肘击之,如距离较远,则以双掌震弹发力。这叫做:“近身用肘击,快远何能不展肱”。
[健身作用]:
此式开合有致,揉动任督两脉(人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是脊椎不良引起的),使阳经之气流通于督脉,阴经之气归聚于任脉,打通任督二脉之病灶。
第九式:倒卷肱
动作一:身略右转,两手背同时向外掤开、划弧,右手合于右耳边,左手向左下后划弧,同时左脚弧线向左后45度撤步,一半意念在左手、左脚跟,一半意念在右手和丹田,此势是退步防守动作,但防中有攻。
动作二:两手掤劲不丢,重心移至左腿,左手划弧合于左耳侧,右手向右下后划弧,右脚弧线向右后45度撤右步。
重复以上动作,连做五个。
[用法简介]:
1、       彼右脚踢我左侧,我左腿后撤,并左手直接砍其腿或以左手揽其右腿,同时右手击其面部。
2、       彼从我身后欲搂抱我,未等抱住我速退步插裆,继以穿心肘击之或以手打裆。
3、       彼已抱住我后腰,我用四指卡住其小指一侧,拇指扣住其拇指连翻带按,使彼疼痛松手,随即拧其双臂担在我肩上,突然下蹲,腰背配合上翻,双手向下一带将其从我头顶翻过。此势叫做:“神仙大脱衣”。
[健身作用]:
连续倒步、后退,加强了疏通下肢经络的功能,祛风湿,清肝胆,利关节。两手在左右耳边翻转,有益于耳聪、目明,听宫开窍。
第十式:白鹤亮翅
动作一:接上式,当撤左脚时,两手同时向左下后划弧,在重心移至左腿时,紧接着两手继续划弧,右手向左下,左手由左向右上交叉相合于腹前,同时右脚弧线向右后45度撤步。
动作二:重心移至右腿,收左脚,拇指虚步点地,两手右上左下,两臂肘结合腰腿劲张开,八面支撑,气势高大,屈膝、松胯、圆裆、扣膝。
[用法简介]:
彼向我进攻较猛,我边后退边用双手管住其肘关节,并用搅法使其两臂交叉失势,视彼角度有利,连缠带发可击其上中下任何部位,我大开门户不利进攻,可用“迎门靠”。
[健身作用]:
    以身领手,或以手领身,胸腹折叠,使胸腹之气随身法旋转,打通冲脉,对于气逆上冲、吐血、月经不调等病有疗效。

[page]


第十一式:斜行
动作一:在腰腿的带动下身略左转,左手略向下,右手向左划弧。
动作二:身右转,右手向右下划弧,左手由左侧掤起向右划弧,重心下落,左脚向左前方45度出脚,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再平落地。
动作三:身略右转,松左腰胯,裆走后弧,重心左移。以下动作同前式“上步斜形”动作三、四、五。
第十二式:闪通背
动作一:重心不变,两手寓左先右,略向上右再向左侧划弧,左手在左,手心向外,右手在右,手心向上。注意:以腰腿丹田带动两手运动。
动作二:身右转,左脚蹬地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旁虚步点地;两手寓右先左再向右划弧,右手在右上,手心向外,左手在身体中线下裆位,手心向前。
动作三:重心不变,腰身带动双手先向右上再向左划弧,左手在左上,手心向外,右手在身体中线下裆位,手心向前。
动作四:身微右转,左手微向右划弧,手心向下有按意;右手收于右腰侧。
动作五:左脚上前一步,左手向左后变勾手,微向后伸。右手意在指尖,前刺后即刻放松(白蛇吐信)。
动作六: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膝,再以左脚尖为轴,身向右后转90度,左手向上向左耳后发力,手心向里;右手向下斩手发力,手心向里。注意:腰脊为主宰,带动脊背传至臂手发力。
[用法简介]:
动作一:彼双手直推,右脚在前,我双手抚彼双臂,略左变右,横向右转,使其失势。
动作二:彼未失势,继而用双肘来击我胸腹,我在其未发之际,身左转退步避其来势,同时管其双肘,逆缠里合使其失势。
动作三:彼从我背后袭击,我速降低中心,身左转闪身将其闪出。
动作四、五:彼右拳击我肋腹,我以左手揽之,同时以右手刺其咽喉。
动作六:彼从身后搂我腰,我身右转斩手,同时挑其右腿。

[健身作用]:
    通揉任督二脉,调理阴阳,打通经络。
第十三式:右掩手肱拳
动作一:两手背同时向外向上掤起,震右脚,左脚向左前45度上一步,双手向里划弧相合于腹前,右手在上,
动作二:身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两手臂向下、向外分。
动作三:腰腿带动身右转,左脚蹬地,重心右移,松右胯,右手握拳收于右腰间,左手随之向右划弧略收,手心向上,有刁手之意,蓄势待发。
动作四:身突然左转,蹬右脚,两脚五指抓地,转腰翻右臀,重心左移,认准目标左前方,右拳突然放出,丹田“吐气”,同时,左肘向后助劲,形成对开之势。
[用法简介]:
彼击我腹部,我双手下按用下采劲使其前扑,如未奏效即以左掌击其右侧头部、肋部、左臂或左手牵其右手腕往回一带,用右拳击其肋。
[健身作用]:
    震脚,刺激了起于足跟的阴阳跷脉,对于嗜睡或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右手中指轻扣劳宫穴有清心、安神、和胃之功能;两脚五指抓地,对于肝经、脾经、胃经、胆经等,均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十四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两手向右前搭手,再向左后螺旋下捋,腰劲下榻,左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弧线向左前方90度上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翘起,再落地。
动作二:两手掤劲不丢,吸气,左手变手背向后上掤,两手向左后划弧合于左耳侧。
动作三:呼气,以右手为主,向右下、右膝方向按出,左脚随之置于右脚旁。此式以呼吸为主,呼尽,动作到位。
[用法简介]:
1、  彼出左拳较高,我可两手上引其臂,右手剉其肘、肩关节。如其速沉肘收回,则以双掌下按其胸。
2、  彼以左脚踢我中部,我以双手抱其腿向左涮,将其摔倒。
3、  彼抓我右臂推按,我乘势右臂随身左转下沉引进,使其落空,乘势将其击出。
   4、彼出拳脚过低、过猛,我粘其臂顺势将其捋出。  
[健身作用]:
    此动作对腰、胁下、前腹的旋转,属于带脉范围,由于内气的催动与外形运动的结合,可以防治慢性游走性疼痛,对于腹部胀满、腰软、乏力等有广泛的治疗意义。由于此势强调以呼吸为主,结合丹田旋转、开合,肩、臂的旋转,身体内外都有收缩性、伸展性,能增进各脏器及肩、颈关节韧带的活动功能,特别是对于肝肾的生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由于腰部的扭转,小腹收放,以及呼吸时横隔的升降,对肠胃及各内脏起到了按摩作用。因此久练太极拳会出现骨鸣、腹鸣等现象。
第十五式:单鞭
动作一:在两胯腰腿的带动下,两手同时顺缠,左手指尖向前,右手向下后里合,两手心向上。接着,右手变勾手,以腰腿劲催动,突出右手腕,向右膝前上方出腕劲,左手落于腹前。
动作二:左脚弧线微向上提,脚跟内侧贴地,脚尖翘起,再落地,向左横开一步,左肘尖略有出肘之意。
动作三:身略右转,左手指尖向上行至右肩前,变逆缠拇指领劲,手心向外。
动作四:身左转,右脚蹬地,重心左移,出左肘、左手,意在左小臂、大拇指,向左划弧逆缠展开,脉络走阳经。定势时,意在掌根,手指竖张,右勾手配合微开。注意:两肩松开、拉开、活顺,沉肩坠肘,调整身法,两肘与两肋若有绳牵,气沉丹田。
[用法简介]:
1、  如彼以右手抓我右手背擒拿我,我结合身法,右手顺势松腕缠肘,上提下折反制其腕,使其倒地。如彼左手抓我右手,我顺缠回收,同时以左手指击其腋下、软肋,紧接着继以右手腕击其下颏。
2、  彼以右拳顺步击我头部,我右手上掤捋化其势,左掌顺其右臂内侧击其面额。
3、  彼以左手擒我左腕,右手制我左肘,欲反拧拿我,我顺其劲路向右引化,并进身靠之。
[健身作用]:
    左右手向两边展开,做先顺后逆缠丝,气流注于指端梢节,体现了太极拳以腰为主宰的技法特点,就像一扇门,腰是门的中轴,腰轻轻一动,门随之打开;手法、步法、身法随着腰脊、裆腿的运转而转动;这种形体与内气结合的整体运动,使气血行之于内,运之于外,不仅增强了人体的感觉、触觉功能,而且增强了身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反应,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此式对于气短、胸闷、心烦,以及肢体各关节疼痛,手三阴各经疾病如:肩周炎、网球肘、颈椎及腰椎病痛有广泛疗效。
第十六式:云手
动作一:寓右先左,以身领手,两手由上微向左划弧再向右划弧,重心右移,左手在左,右手在右。
动作二:腰身换劲,重心左移,右手向左下划弧,左手外旋,右脚并步落在左脚旁。此势外表看两腿合并,实则裆内圆虚。
动作三:腰身换劲,身略左转,重心落在右脚,左手先逆后顺缠,小指领劲,手心向上,向右划弧;右手先顺后逆缠,拇指领劲,手心向外,向右划弧,左脚向左开一步。
接动作二、三(左右两边,两手的顺逆缠丝及身法要求是一样的),连续三遍。
[用法简介]:
1、彼出右拳上右步,我右手上掤顺势引化,左手绕至彼身内侧,继而向左外两手打横捩劲。
2、彼出右拳击我脸部,我右手上掤,身右转进左脚,继而用肘击、肩靠、胯打等。
[健身作用]:
    此式较为全面地运动手、眼、身法、步,在外活动了身体上下关节,在内促进气血周流,畅通各经络,祛病功效广泛。
第十七式:高探马
动作一:当左脚向左开一步后,左脚尖外摆,左手逆缠外开,再顺缠转手心向上,右手划弧合于右耳侧,右脚向左脚前方上一大步,身向左转180度。
动作二: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跟进,虚步点地,左手落于腹前,右手逆缠向右侧外开劲。注意:在蓄劲、开劲的转换过程中,要体现出无断续、无凹凸,顺遂、圆满,最后定势要八面支撑,气势开张。
[用法简介]:
    1、对方以右手在我左侧击我肋部,我左臂顺缠引化,反手逆缠一掌,击其面部。
    2、彼以右拳击我面部,我以左手揽化之,同时以右掌击其面部。
[健身作用]:
此式动作多在阴经,对手三阴经病症有较多疗效,如胸背疼、胸热、感冒、气短,手颤、肘挛,心烦,翻胃等症疗效较好。
第十八式:右蹬一根
动作一:左手向左后拉,再向右手前搭手(右手也配合转一圈),两手同时下捋至左胯前。
动作二:左脚向右脚前盖步,左手同时合于右臂上。
动作三:提右腿,松腰胯,调整内劲,突然放劲,蹬出右脚跟,两手同时外开,意在掌跟。
[用法简介]:
当对方在我右侧,以左脚蹬我肋部,我用右臂由下而上揽化开,同时出右脚蹬揣其右腿。
[健身作用]:
蹬跟时,对于足太阳膀胱经病症多有疗效,对于鼻塞、项背痛、咳嗽、气喘、胃满、腹胀、腰腿无力等有一定的疗效。
第十九式:左蹬一根
动作一:右脚跟落地,两手划弧交叉相合,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右手心向左,身右转180度,两腿交叉,重心落在右脚。
动作二:提左腿,以下动作同上式动作三,唯蹬出左脚跟。

[page]


第二十式: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一:左脚收回,落右脚旁,身微右转,重心移左脚,两手划弧交叉合劲,左手在上,手心向右,右手在下,手心向上,右脚向右迈出一大步,脚后跟内侧着地,脚尖翘起,再下落。
动作二:寓右先左,身微左转,左脚蹬地,重心右移,随身体移动,开腰脊,内劲传至肩、肘、手。右手向右前展开,手心向上,左手向后下开,手心向下。右手高左手低。
动作三:两手先走下弧前捩劲,再向上,向后掤捋,右脚蹬地重心移偏左腿。
动作四:右脚尖外摆,身右转180度,双手划弧合劲,随转身两手交叉,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右手心向左,同时左脚勾挑向左前上一步。
动作五:寓左先右,身微右转,右脚蹬地,重心移至左腿,随身体移动开腰脊,内劲传至肩、肘、手,左手心向上前展,右手心向下后展。
[用法简介]:
当对方从我右侧出左拳击我右肋,我以右臂揽化引空来力,紧接着上右脚套勾其身后两腿,并以右臂外展使其身向后仰翻。
[健身作用]:
此式一左一右拧动变化,使腰身富于弹性,同时以内气催动外形,对于肝、胆等慢性病有着积极的医疗作用。
第二十一式:玉女穿梭
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后坐,左脚尖外摆,左手臂上挑回带。
动作二:提右脚上前,脚尖点地,置于左脚前;右手以手腕向前撩击,两手相合,左手在上。
动作三:右胯腰腿带动,两手以右手为主,略上提,向右划一圈后,突然惊起,提右膝、两脚起跳,先落左脚,再落右脚,双震脚,同时两手上抬,再下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
动作四:身微左转,收两手,提右腿,蹬一跟,两手同时向外发掌劲。
动作五:右脚向前垫一步,右手向前探,身向右转180度,左脚起跳,向前一大步,越远越好,同时左手掌跟前推,右肘向后顶。
[用法简介]:
    动作一:对方以左拳或左高鞭腿袭来,我以左臂带开,使彼背势,而后进击。
    动作二:上步右手撩裆,右腿上前,含有膝顶和脚踢之意。
    动作三:向右划圈含有“搅水”之意,可上步搅其左臂。两手惊起,可以右手腕打对方的下巴颏。两手下落,可打迎面掌或定心掌。
    动作四:身微左转提腿可揽对方左蹬脚。
    动作五:跳步推掌为群战方式,有声东击西的作用,左掌前打,右肘后击。
[健身作用]:
    纵跳转身动作,可以起到刺激全身经脉的作用,使内气扩展。
第二十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左脚落地,右脚插在左腿后,身继续右转,左手心向外,右手屈臂,手心向外,以左脚跟右脚尖为轴向右再旋转180度。
动作二:两手划弧交叉相合,左手里旋在上,右手前撩在下,右脚虚步点地。
动作三:右手上撩后握拳,落于腹前左手心。注意:调整身法,保证丹田的平稳、充实,保持松肩、坠肘、塌腰、活胯。
动作四:提右拳,拳腕向上,同时提右膝;然后松胯,右脚自然沉落,重心偏左,右拳落在左手心,两手与腹部,间隔一拳的距离。
[用法简介]:
    动作一:落地转身使用捋劲,引进彼劲,使其落空。
    动作二:两手交叉,左手化空彼右直拳,同时我右手撩裆或一击掏心拳。
    动作三:右手拳腕上提、下落是反擒拿法。
    动作四:右拳上抬可打对方下巴颏,同时抬腿顶裆。
第二十三式:收式
动作一:两手背向外分开(注意松肩、松肘、松腰胯)并向上、向前划弧,再合于胸前,手心向下,同时舒缓的深吸一口气。
动作二:两手在意念的引导下,外导内行,降至丹田处,略亭,再落于身体两侧,呼气。
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旁,自然站立。
[健身作用]:
动作进行到此,形体、意念、气血,由动态复归于平静,由太极阴阳变化,复归于无极状态。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