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立身中正辨析/岵栳

2009-7-30 17:5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943| 评论: 0

    武派太极拳十分强调立身需中正安舒,八面支撑。在我从学郝师少如时,在郝师指导下,要求背部要不偏不倚,甚至要保持一个无形的平行四边形。在旁的韩兄劲奋(郝师之侄)还在我背部用手指比划了一个四方形。当时,我认为不应随意扭曲背部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对它深究。随着以后学习深入,数十年后,始知这一要求实是无比科学,奥妙无穷。
    作为练功、推手、对抗撕打,尽管前俯后仰,东窜西跳,只要背部平行四边形不变,也就是上肢主要间架不变,意味着仍然出手有力。否则间架一乱,出手就无力或不得力了。所谓“立身中正”,就是保持背的平行四边形。看图l所画之人,右手一拳打出,同时左手曲肘后拉。虽然,体态中正,背部的平行四边形,也即他的间架被破坏了,故其出拳无力,不能说是“立身中正”(见图1)。

  
    图l右侧之虚线图为其人背部分析,可见是一个被破坏了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右手出拳,右上角B角成了锐角,而左肘后拉,左上角A角也咸了锐角。故右拳出手无力,因为被左肘后拉破坏了。在武术上这种左肘后拉,俗称“扯拐子”,无论内、外家拳,出现此种情况都是败手。那么,怎么办?

 
    首先,应该左肘置于左胸前,这样就保持了背部左上之直角不成锐角。但仅此还不够,由于此时击出右拳,右上角B角仍然还是一个锐角,仍然是破坏了平行四边形的间架,拳仍然无力(见图2)。怎么办?即如图3所示,由于右上角出拳用力前移,成了锐角(B角),其背部对应之处,即左下角C点处也要有力,因对争亦锐角,因而保持了平行四边形。

 

[page]

 
    上面所言,并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即使未习过拳术者,可以自己一试,马上明白何者有力,何者无力。
    所以行功走架,要想到保持好背部的平行四边形,成了习惯,在打手、实战时,才不会乱套。不管你身体外形是中正的,还是前倾的,只要背部“平行四边形”不被破坏,便是“立身中正”之躯(图3)。特别是我们以前谈论的吴氏太极的何以会有“斜中寓正”,实际应视为是立身中正的。最近我有幸见到技击泰斗万籁声老先生前俯的拳照(<武魂)2009年第2期第5页),何等威风,你能说那不是立身中正吗!我仿佛见到万老先生背部的完整的平行四边形(见图4)。

 
  经过数十年之久,我逐步认识到郝师少如的这一科学拳论的准确。
    有人问:如果双拳(或掌)一同击出,那背部成为何种形式?
    答:背部必然成正四边形。因为拳术技击有掌拳的单击、双击,其变化要点,用平行四边形就可以包括了,就是所谓的有上必有下,有下必有上,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才能出手有力,间架又稳。
    又问:为什么武派太极拳特别强调外形与内里要求立身中正?
    答:武派太极拳,也包括多数其他种太极拳,其中都有前俯的式子,如按式,如践步打锤等。为什么又特别强调外形上也要立身中正呢?因为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松柔到气敛入骨,生成“内劲”。为了生出“内劲”,不说身躯前俯,就是手臂或手指太过弯曲,也是不利于经络通畅,产生内劲的。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