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家拳须知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炼气凝神,勿须拘泥于形式,理论固高深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形式之外,实无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静,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呼吸即调,形态乖谬者,则呼吸亦如其形态而散乱矣。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荤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初学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设二三其志,尤易趋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宜继循正轨。所谓探骊,贵得其窍。矢志前修,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获,且其成功可待也。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进退,左右往来,前后进退,上下伸缩,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在腿。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跟,则主宰在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切不可专术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强健,自然可以祛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诸君约嗣后学习,请照各则循序渐进。虽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误入歧途矣。 一、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被,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道,即身体上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后,始再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得到改善。三体式、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果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工夫很难长进。 二、应有毅力,持之以恒 不择场地,只要平坦、通风的一块地即可。每天有计划地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难收到锻炼的好处。坚持才能改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 三、因人制宜,适当安排 有人认为,形意拳猛烈,运动量大,只有年轻时才能从事学习。其实不然。古时有名的拳家很多是从中年以后,如李洛能37岁始学,李镜斋63岁练至70余岁学成。女同志同样可以学。但要因人制宜,适当安排。拳势稍缓,少打明劲,然后再增内容,提高强度。 四、协调和顺,呼吸自然 不可憋气,只要身法伸缩、步法进退、手法起落等方面作到协调和顺即可。外顺则内合。动作符合要领,身体安排合度,才能呼吸畅行无阻。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