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993年麦积山武术论文研讨会《太极拳哲理散议》获优秀奖; 1994年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太极拳要向人体工程学进军》获优秀奖; 1999年在《中国太极推手》一书中,出任编委。 2002年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推出《传统杨氏太极推手》四张教程光盘,由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出版,担任主讲。获得中国体育科学院、中国武术协会科研部多次表彰。 而且2006年12月份,成功举办了沈阳市太极拳研究会首届论文研讨会,将民间太极拳运动逐步引导走向正规化、统一化、科学化。同年,将部分获奖论文收入到沈阳市太极拳研究会论文集《太极拳研究》,一书中。并且此书为辽宁省的太极拳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更好的继承与弘扬太极文化,结合现代网络的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了东三省第一个太极拳教学,及太极文化宣传的专业门户网站—沈阳太极网( www.sydrtaiji.com)。在该网站上成功的宣传现代武术、太极名家数人,发表独立文章数十篇。 2010年11月27日,“首届世界健康养生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暨北部湾养生文化产业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养生文化三十米书法长卷被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收藏,由副理事长黎虹接收。(右图) 2010年12月19日,“首届世界养生文化论坛”在南宁召开,在大会上养生文化书法长卷(三十五米)被大会组委会收藏。 2011年6月,《杨氏养生太极拳 三三拳谱》书写成百米书法捐赠给长卷中国太极博物馆, 零玖年有幸参加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并做仲裁工作。大会组织寻根拜祖及中国太极博物馆揭匾仪式活动。通过阅览藏品,沉浸于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之中,不禁思索做为一名太极后生,应当给博物馆制做一件藏品为弘扬太极事业做出贡献。 这件藏品必须具备国学文化底蕴,彰显太极文化,有学术研究价值、有收藏品味、提高收藏档次、又有宣传力度。能认祖归宗,汇报学习心得,又能促进太极文化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我决定把我即将出版的《杨氏养生太极拳三三拳谱》手稿写一长卷。经过计算此书法长卷约为90—100米。之后向正雷大师讲明情况,正雷大师第一句就说:“你们对温县太极事业的发展与支持,我首先表示感谢。”听到大师的鼓励后,我就开始动笔,三个月笔耕不辍,之后装裱完成。我们带着作品到贵县,受到县领导的肯定与接纳,受到热情款待,并发了捐赠证书,沈阳拳友深表感谢。 为此特赋词一首 念奴娇 ( 认祖归宗 ) 零玖寻根 进陈沟 陈沟人热情迎 司祭祀 叩拜祖庙 观展示心激荡 博物揭匾 参观浏览 馆内精品藏 黄庭碑廊 凯旋深思量 正雷大师鼓励 精心书长卷 温县汇报 认祖归宗 回陈沟 汇报学习心得 抛砖引玉 引凤鸟入巢 太极圣地 健康摇篮 同心结太极弘扬。
2012年回广府拜祖向两故居捐赠两书法长卷, 一, 五十米太极粘剑书法长卷捐赠给杨露禅故居, 二, 其二,五十米太极推手书法长卷捐赠给武禹襄故居,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接受捐赠,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2009年11月五万字《杨氏诗词养生太极拳》手写搞印刷出版; 主要内容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要求,人民呼吁健康,国家把奥运后的每年8月8日定为全国全民健身节。21世纪是中华文化回归的世纪,也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回归的世纪。将传统杨氏六十四势太极拳精简成三十七式太极拳也是太极拳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太极拳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体育,而又高于体育”。 为了把太极拳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回归国学,将传统六十四势太极拳,按用途分别精简为六式、八式、十八式、二十六式、三十七式,定名为“杨氏养生系列太极拳”。 六式、八式太极拳是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普及的套路,其动作细致规范、势势逼真、四肢协调、内外相合、劲力完整,是习练者的练功架。 十八式太极拳是适合大型表演的和谐太极拳,它场面宏伟壮观、立体美感强,体现了“人拳自然”结合“太极神韵”所表现的柔韧性、力度强的美! 二十六式太极拳是适用于场上竞技,接受竞技检验的规定拳。 三十七式太极拳是绿色健康养生拳,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它包含着传统的阴阳学说,诗词文化的国学内涵,更能体现当代太极文化学术理论价值,即学术养生太极拳。 《杨氏养生太极拳》是用诗词形式书写三十七式太极拳的养生内功心法、哲理攻防和运动轨迹,整套拳架自始至终贯彻视神经的看kan与看kan;足下“蹬摧踩踏、撑推落坐”的八字方针; 上肢“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八大劲法及【中气论】里河车运转的任督二脉理气运转法。 2011年7月,太极拳诗词养生系列二,10万字的《杨氏养生太极拳三三拳谱》出版, 写作风格说明 本书通篇采用了绝句,长律诗及词的写作形式。 主要内容 杨氏养生太极拳- 三三拳谱的三元结构分以下三部, 序 太极拳法三三谱 盘架推手养生术; 知已功夫盘架走 盘架习拳晓三要 运动轨迹规范势 阴阳八法掌握牢; 柔韧身躯关节技 肌肉伸展弹性好 相对功夫推手求 沾粘连隨认真修; 摩擦定律平滑滚 摩擦系数沾粘法 平面摩擦连隨走 滑动摩擦彼劲化; 螺旋摩擦大沾法 细心研悟系摩擦 传统养生玄又妙 习者应须祥知晓; 求技道路悟误生 误技走在圆周道 圆周终点何时到 心切方法大邪道; 体能搏技养生法 养生涵意意抽象 意识中枢传指令 运动中枢走轨迹; 以意行气法周天 细心研悟运用好 修道禅悟净心法 延年益寿健康道; 不求不贪走在道 静心平气自然到 一、知己功夫盘架子简要内容 内心功法 悬顶坠骶脊柱开 松臂伸指腕肘肩; 不贴不离肘护肋 伸腕抻指宫须含 舒胸实腹膻中空 实腹周天前奏关; 松散通空神之意 抽象思维形体现 修到此时必中空 能走松沉蹋胯功; 蹬摧踩踏在松踝 脚趾松换湧泉含 两脚调整尖心跟 意在实不在则虚; 纵松横扩十字宗 松散练拳太极功 健侯心法足底功 松至腰间自然成; 意念造型三层圈 基础导引成三环 修练三道意周整 游遍周身不梢滞; 其大无外小无内 骶核之述拳法求 二、知彼功夫太极推手简要内容 太极拳法三三谱盘架推手养生术; 此卷阐述推手部着熟懂劲至神明 阶级神明研修悟阴阳八法须悟透; 阳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大劲 阴八法蹬摧踩踏撑推落坐足八字; 浑身是手不见手抽象名词人难懂 传统语言须变化自然科学解释它; 摩擦定律平滑滚平滚摩擦是沾粘 摩擦平滑走连随 摩擦系数万变化; 物理夹角角速度力臂长长力支换 倾斜自坠放四两四两千斤加速度 三、禅悟修身养生术 杨氏内功心法养生术是根据陈王庭的长短句“黄庭一卷随身伴”演变而成。 黄庭一卷随身伴 黄庭内外有二篇; 福魁承接往后传 健侯承接悟修研 内功心法继续修 三合元气呈新求; 单操功法形易学 内功禅悟静心修。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初习太极走极端 不松不听来练拳 “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知松贪恋身还僵 互相搭腕圈不圆 “三阴七阳尤觉硬 四阴六阳显好手” 松沉股斗腰裆法 彼此螺旋核心术 “唯有五阴并五阳 阴阳无偏称妙手” 抽形二法统思维 浑身是手不见手 “妙手一招一太极 空空迹化归无有” 一动一静信天游 静心禅悟归乌有 初习太极走极端 不松不听来练拳; 知松贪恋身还僵 互相搭腕圈不圆 松沉股斗腰裆法 彼此螺旋核心术; 抽形二法统思维 浑身是手不见手 一动一静信天游 静心禅悟归乌有; 上述心得很一般 惊叹问号在里边 抽象名词流传多 传统科学论不说; 承前启后尽自言 科学定律来鉴赏 前进探索留问号 后继之人来完善; 技艺揣摩修自身 彼此摩擦知彼功 性命双修养生术 延年益寿不老松; 传统武术传至今 文化底蕴做支撑 自古习武文为备 能练能创能书写 2012年12月太极拳诗词养生系列三,10万字的《传统杨氏太极器械推手诗词汇编》出版; 卞和赋 楚人樵夫名卞和 千日摧材山中游; 山拗南坡祥云照 益鸟筑巢长栖地 凤凰不落无宝地 卞和拾石凤还巢; 卞和三献哭荆山 楚国三代纳氏璧 楚王不识璞为石 酷刑赐赋献宝人; 欺君之罪刑一刖 献宝获刑双足残 历王驾崩武王登 喜讯传至献宝人; 金殿璞玉呈重献 武王更是不识玉 再赐二刖献宝人 卞和膝眼无功能; 父皇驾崩太子登 先秦文化本正宗 国典庆贺新朝政 卞和三献璞玉呈; 文王诏曰玉工鉴 左右各半真玉现 君王赐名和氏璧 完璧归赵呈演义; 左石蓝兮右玉玺 左为劈刺右太极 帝王用品印玉玺 圣人之砚无人知; 杨氏太极健侯公 留下刀谱后人承 八法五步十三势 卞和携石扣主题; 留下典故后人习 习者禅悟研修悟 师父领入在个人 此句涵义一悟字; 典故之意正与合 悟透此句真涵义 法中更有法中法 刀中有刀万刃锋; 研修悟透此刀谱 不识只作晨练谱 诸子百家秦文化 忠守诚信核心素; 卞和典故警世人 世代传承魂不丢 健侯留谱传后人 承前启后悟真修; 以人为本谱研读 刀中之法奇刀术 粘剑赋 太极粘剑健侯传沾粘连随法螺旋; 剑不见剑双锋刃剑不离剑脊摩擦 两刃剑法十三字两脊摩擦四面修; 刺剑十三字中魂摩擦定律平滑滚 劈撩崩挑法中魄双脊摩擦粘中法; 拦扫合削绞抹压脊面点线微变化 点击豁挑格洗滑阴阳双脊沾粘法; 母子剑法剑中剑连随二字法中法 演变赋 插闭套封陈氏传 阴阳技术两仪演; 掤捋挤按阳四手大阴四法採挒肘 不高不低中架走扳折刁拿位膻中; 卧膝仆腿贴地走 髌骨摩擦跌法求 阴阳技术继续演 与时俱进健候研; 太极两仪生三清天时地利与人和 定步活步法大捋顺步四手定为首; 吾右彼左各半边 半阴半阳须悟透 右臂掤挤缠绕手 彼捋转按採换走; 两髌摩擦互缠粘 掤捋挤按小腿用 左臂掤挤下肢空 左肘后跟走拔抻; 回转落坐捋法修 缠粘吸化把吾牵 活步推手法协调 彼此协调修触觉; 彼此进攻五步环 五步进退二人抡 此势八法上下修 上肢掤捋膝掤沾; 吾右彼左进退走 彼右吾左悬足修 背坎面离相对站 双臂互搭大捋走; 右退一步走捋挒 三步进攻彼靠揈 挒法扑掌进右步 退步回挑彼退守; 连续进步马步靠大捋演变四面象 沈阳市太极拳研究会从2008年至今武术入段人员情况; 三段600百名以上、四段300百名以上、五段160百名以上、六段82名、七段2名, 研究会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六次、328人次,获奖情况金牌268、银牌24、铜牌36,省比赛五次165人次奖、金牌95银牌55铜牌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