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379|回复: 0

正宗太极拳源流(猛回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之发明,因其法纯自然,如环无端、动作均极圆活,不用力面长内劲,尤深合易经之理,遂有是名。其流派大别有五。至宋张三丰乃为大昌明,称为鼻祖焉。兹述之如下:
一、唐朝许宣所传者曰三十七式传宋远桥。
二、俞氏所传者为先天拳,受自李道子,传俞清惠。
三、韩拱月传程灵洗,至程代子孙。名王必者。改名小九天计十四手。
四、殷利亨传者为后天法传胡镜子,再传宋仲殊。共十七式。
五、张三丰所传者为武当派(因张居武当山)又名内家拳。(相传三丰之术为夜梦元帝所授,厥明以单丁杀贼首百人。宋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明初传关中王宗,再传温州、陈州同。至嘉靖间传张松溪,张翠山。是名温台派。俗称太极十三式。松溪传四明叶近泉,再传吴昆山、周云山。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宗、余促波、吴七卿、吴七朗、陈茂宏。云山传芦绍岐,贞石传董扶兴、夏枝溪,继槎传僧耳。僧尾,姚石门。柴元明。思南传王征南。再传甘凤池。清初传山右王宗岳。数传至河南蒋发。陈长兴。长兴传广平、杨露单,陈耕云,李白魁诸人。露单传其子、班侯、健侯、王兰亭等。班侯传万春,吴金监泉、全佑、侯凌山,陈秀峰,陈耕云之子某以友谊资格传定州许占鳌、许兼习形意,为郭云深弟子,占鳌传汤士林倪成玉等。建侯传某子、兆熊、兆元、兆林、兆祥、刘塍奎、张义,兆熊字子侯、传田肇麟,尤志学,兆清字澄莆传陈徽明,武汇川、褚德馥、牛春明、闫仲雁、陈农先、徐苕雪,吴金监泉传徐致一、闻武禹让、郝为植,亦河南嫡传。余友孙禄堂得自郝为桢,余与姚君馥春以友谊关系,皆从汤君士林学,其中微有不同者,郝君所传为开合太极而汤君所传特存河南嫡派之长拳,其一即十三式,余于民二得之,迄今尚末得其要窍耳。拉杂书此遗漏尚多,容 侯他日采实另得补述焉。
    太极长拳在初发明时仅十三式扩而充之,成百余手。是为三丰祖师所传太极也。后人因呼之为太极长拳。然总不出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后、左、右、中之十三动作名称也。清初太极专家王宗岳发明太极长拳并著拳论。始有长拳十三式之别。考长拳虽亦取法于十三式而其中包藏龙、鹤、蛇、虎、马、鸡、鹰、熊、凤、猴十形在内也,余与姚君馥春同学太极于友人汤君士林、汤为许占鳌先生之弟子客岁余在吾师芳辰先生处,表演长拳半趟,先生谓斯术虽脱胎于十三式其显明易懂之理法与功用,实较十三式为广,余甚佩芳辰先生之治技而能知技也,盖余民元之前,经倪成玉君之介绍,得识许占鳌先生,许谓斯术确为王宗岳嫡派、因流传甚少,故世人多知有长拳殊不知长拳之何若。至近所谓长拳者,皆由十三式从而翻之、甲乙颠倒,先后互移,斯于此长拳有别矣。余聆斯言,如获至宝。秘而不宣者十余年。而余友姚君已得斯术三昧,余则自愧,仍末得窥堂奥也。盖许先生为郭云深之弟子,与余师兆东先生为同辈,德高望重,决无妄语。闻其太极得自友传而非师授,故同门多未知精太极,兹拟太极拳出板后,续邀姚君馥春合编此太极长拳以共同好。特述许先生言如上。
                                                       --择自姚馥春 姜容樵著《太极拳讲义》
    据此则知清初太极专家王宗岳在张三丰所创十三式的基础上创始的太极长拳是惟一的正宗太极长拳。其拳法前后四面八方,四正、四隅,均衡对称,完备。以太极为核心,循太极圆球运转,以中宫为起止点,身立中宫,本于中正、平衡、对称、往复循环之理,走九宫八卦方位,采五行生克步法,依阴阳虚实、动静、开合之法则,自然形成贺弧整劲。以符合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所需身形步法锻炼。构成七十二个基势。恰为九宫八卦之象数。自然圆顺、柔和,一气呵成。末端相连,略成太极圆,故八面具备。转折较一线来回为多,符合拳经所示往复折叠之原则。其拳法为王氏嫡派,一直不为众人所知。而今末代宗师王效(字子斌)之子王立仁他在继承先父亲授祖传太极长拳的基础上以太极拳理结合人体生理、养生学之医道,相互融为一体,精心钻研,亲自体验逐步进化、精益求精、经数十年之心血结晶,将原为武林绝艺的太极拳剑进化发展成为养生、健身、抗疫防病、益寿延年的太极拳剑绝艺,并著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名符其实的《养生康寿太极拳剑谱》。现已出版公开发行于世。他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民带来了养生康寿的福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