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昌平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罗马尼亚陈氏太极拳同门师弟大明和水莲老师及14位学员,昌平馆杨艳艳老师及助教团队热情招待,拳馆内拳风浓厚,文化交融,一场跨越山海的太极对话在此展开。
技艺展演,互鉴共赏 昌平馆助教团队和罗马尼亚学生分别表演陈氏太极拳及器械。
昌平馆助教团队率先亮相,表演陈氏太极拳及各种器械,如行云流水的太极枪、潇洒飘逸的太极双锏、虎虎生风的春秋大刀......尽展陈氏太极拳的丰富体系。罗马尼亚学员随后登场,他们的演练认真有序,一招一式间流露出对东方智慧的理解与勤学苦练的痕迹。双方拳影交错,是技艺的切磋,更是文化的无声对话。
文化殿堂,理论筑基
表演结束,大家在二楼的学习室稍做休息,杨艳艳老师以“初级阶段的规矩”为纲,阐释陈氏太极拳身法和心法。面对罗马尼亚学员在练习中的困惑,艳艳老师以生动比喻与精微剖析逐一解答,为迷茫者点亮心灯,指明精进之路。
静室捏架,知行合一
随后,杨艳艳老师与大家来到静功室,为罗马尼亚学员“捏架”,这是太极拳传承中至关重要的身传心授。她敏锐地调整学员的每一处身形架构——三合是否到位?笔画是否清晰?腰脊中正是否贯穿?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是将抽象的“规矩”具象化于血肉筋骨。
艳艳老师强调,初学重在“招熟”,务必严守外形框架之规;进而求“懂劲”,规矩内化为内在感知与劲力运行;终至“神明”,则规矩融于无形,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学员们凝神体悟,静功室内弥漫着对武道至境虔诚求索的气息。
余韵悠长,薪传万里
罗马尼亚学员跨越万里追寻拳艺真谛,其热忱令人动容;杨艳艳老师倾囊相授,将太极拳术之“形”、文化之“理”、修炼之“法” 和盘托出,尽显同门胸襟。当艳艳老师的手掌轻触学员脊背,矫正那毫厘之差时,传递的不仅是劲力走向,更是陈氏太极拳千年积淀的严谨法度与精神内核。
以武为媒,以心会友,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技艺切磋,更架起了中罗太极拳爱好者之间的友谊桥梁。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找到共鸣,这种共鸣将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与弘扬的行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