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五) “第三只手” 和人推手时要注意双方接触的点上,但是这时真正打人的地方都不是这些接触的地方,而是另外的地方。这象是用假的地方先应付住,再腾出另外一个地方来打人一样。所以这时自己随时随处都可打人,只是对方不知道而已。因为他能看见的全是假的,只是接触而已,这是仿佛自己有了“第三只手”一样。 所以,前手打人后手用劲,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最简单的一种用法。这就是为什么前手一定不能着一丝气力的原因。因为不需要它打人,只要它听劲和骗人,所以只要接触就行了。 其实,“前手”未必只是巴掌,也可是肩胯;后手也未必是巴掌。“全身是手手非手”,凡是接触点,或打人的点都可以是手。 而到了八卦的功夫那就是更加厉害,它走转起来,那就更能发挥全身各处打人骗人的本事。所以才要求自己的身上一定要练松练活。这就要求通关,自己就要毫无阻滞,才能更加灵活的调动自己的周身。 [page]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六) 气口 今天练了一个半小时的劈拳。觉得身上的感觉逐渐通透起来。就是这种养练的方式,以后我要每天练上2个小时,一年之后自己的柔劲就会进步很多。 我现在觉得很柔很轻,老师说逐渐练会再出现重的感觉,等再次出现轻柔的感觉,那时自己的功夫就能出现“自化”的能力。一搭手对手就出去了。自己还觉得轻快,可是对手却觉得势不可挡。因为自己长期的反复的磨练一个劈拳,自己的筋骨内气的运行已经象机器一样了,自然一搭手,对手就抵挡不了,那时和自己出手的快慢已经没有关系了。关键是要思想快。 老师让我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和人推手不能打人赢人,而是防守,宁愿被人打出去也要防守。这是在练自己的败中求胜的本事。把自己的防守的弱点都逐渐填补了。因为老师说我化解对手攻势的时候,还有扛劲化解的成分在,里面拙力很大。要练到面对对手时,连瘦小的对手都能主动进攻自己。这样才能更自然轻松的找到对手的虚处,那要比主动去赢对手会省力很多。 老师还说到“气口”的事情。他说练功之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气口练明白。那是一样很重要的本事。气口好的人怎么练功都不累,时间久了只是乏而已。身上的气息才通透,被人打时不管再急再重,都能瞬间化解。打劈拳的时候,由于自己各处关节逐渐柔滑,所以一定要靠时间久来让自己练出沉重的感觉。小劲都把自己练累了,这样自己的功夫才能练出来。如果膝盖受累久让自己站高一定,不累了再低一定,不断调试着磨时间,功夫才能高。 所以对手气口的功夫如何,就知道他整体的功夫如何。所以和对手搭手之后,不要着急,先逗弄几个来回,看他喘不喘。会喘说明功夫差;不会喘,但是也可能是有功夫却没技术。我现在练劈拳能练一个半小时一次,就是因为找到气口了,等气口越练越好就怎么练都不会累,只是乏而已。 2007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