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七天的回国时间,真是倍加珍惜,恰逢师傅从南方授拳归来,正在开办陈氏一路培训班,我义不容辞的担当了助教的脚色。所谓教学相长,在前面领拳,是最好的规范自己拳架的机会,也是最有助于长功夫的一种练拳方式。初学者懵懵懂懂,会提出好多问题,一招一式容不得你马虎,并且要反复演练,长此下去,不长功夫也难。 提及出书一事,师傅说他的《内功揭秘》已完成书稿,国内几位著名的武术家已为之作序,著名书法家也为之题词,并已联系了由有关出版社出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师傅嘱我写一写练功体会,顺便把练功的照片重排一下,只可惜来去匆匆,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以下是早期写的一篇概述性文字,不妨借此对师傅的内功做一个梗概的介绍: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巅峰之作,是近几百年来炎黄子孙传承之瑰宝。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功夫,创造性的与阴阳之理、五行之说、八卦之数相融合,借象取意,使武术之法植根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幻化出无限之机变、无穷之组合、无止之生机、无尽之魅力。 内功是太极、形意、八卦的精髓和灵魂,武术家历来将之奉为至宝,只在弟子中传授,从不轻易示人。恩师9岁拜北京著名拳师“活猴”丁连堂学形意拳;1968年追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王巨章习仙衣八卦掌;1982年有幸被太极大师李经梧纳为入室弟子;经梧大师去世后,恩师再拜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为师继续研习太极拳。四位师祖择心爱之才为徒,倾其囊而授,将三大拳技和本门内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恩师。 三派内功虽形式有异,其原理相通,一脉相承。恩师习练的气托功、太极内功、三心归一功有其共同特点:第一,讲究凝神、调息、全身放松。功法开始和结束都要求意念集中、呼吸细慢匀长;自百会至涌泉,全身的骨骼、肌肉、血脉都处于空松的状态。第二,讲究吸贴抓闭,充实带脉。引涌泉之气至命门,使命门内力优先得到巩固,继而充实整个带脉,复引命门之气行于身体某个部位,应用于技击。第三,讲究气血循环、周而复始。身法始于无极又归于无极,内气源自涌泉复归于涌泉,通而无滞。在恩师的指导下,只要依法而练,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第四,讲究活练,注重运用。气托功法可借助外力迫使习练者压低桩法,增强臂部弸力,施之于人,搭手即可将对方弸起,使其丧失根基;太极内功可使带脉充实,松沉劲力加强,长期习练,任人施力于身,可保持身形岿然不动;三心归一功将命门之气引至夹脊,运之于臂,瞬时发力,可使杀伤力出乎想象地提高。第五,讲究随机应变,富于变化。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外形变化全赖内气转换。 《内功揭秘》是四位师祖的门内要窍,是历代武术家心血的结晶,更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将其公诸于世,乃无量之功德,后世之福音。相信这些曾为武术家为保持自身技击优势从轻易外传的内功的普及,必将为武术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傅更注重内功和劲法。 师傅常说的一句话话是“腰催肩、催肘、催腕、催手、气贯于指;腰提胯、提膝、提腕、提脚;手动腰先动,腰催四肢行”; 师傅常嘱咐弟子的一句话是:“拳可以不练,内功不能断”。 师傅常教弟子的破解之法是:“接触点鼓荡、沉气、转腰”。 师傅常说的内功是“吸贴抓闭、丹田论、筋骨动、养气说、抖暗劲”。武功有本末之分,师傅教拳,是授本而轻末。 我一直在守命门,喉头不是守,是用喉头呼吸。我觉着守命门效果一样,最近已经能催动两臂了,腰能化劲,两臂也能化 练太极练得的不是肌肉的劲,是筋骨的劲;肌肉的劲是向里抱,筋骨的劲是向外撑。就像师傅说的,筋骨动,抖暗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