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天道人道之中悟拳道和劲道

2009-3-21 09:4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677| 评论: 0

  一、从天道,人道之中悟拳道
 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看作,一气相通,一体相聚,天人同构,认为天的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与人德生命规律有有一致性,从而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天道,人道统称为“天人之道”。
  何谓道?《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认为无论日月星辰、天地、山川树木、鸟兽鱼虫、还是人类的生命,乃至社会事物,都离不开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阴阳变化、阴阳相济的道理。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谈到天与地的关系,则认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霖”。谈到天道与人道,即所谓天人之道,则强调一个合字,强调“天人相应”
  例如《周易》的第一、第二卦的卦象。第一卦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其意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像大地一样宽厚,能承载和滋养万事万物。这两卦的象辞,前半部分是讲天地的品德,讲天道,后半部分是讲人应具备的品德,讲人道。从而说明,人的生命规律,与天的运行规律相一致。人应该遵循天道,这就是古人的天道观。中国的传统医学、养生学等学科无一不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所以,要理解陈式太极拳的养生之道就必须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天道观。
       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要求人与天地(自然)要合其德。人要顺应运用天的规律指导人生,人道与天道相合。因此,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或说人的正常生活规律也应该是谋求阴阳协调、阴阳和谐、阴阳平衡。按中医理论讲,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决离.精气乃决“(《黄帝内经·素问》)。汉代名医华佗讲:“生之本,本于阴阳。”(《中藏经》)汉代大经学家董仲舒也讲:”循天道,以养其身。”
    其实,使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人体就是许多阴阳对立而统一的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例如: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肌肉,有收缩与舒展:神经,有兴奋与抑制:体温,有凝固与输通(反凝固):消化.有吸收与排泄等等,都是“两两相对,互相依存”。人体的健康.就是要求诸对立面的协调与平衡,也就是说,人体各种对立面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的优化组合,即所谓“阴阳和谐与平衡”。否则.人体机制就要遭到破坏,或生病,或受伤。人体健康的标志,也是力求“阴阳和谐与平衡”。由此可见,人体健康之路,也离不开”一阴一阳之谓道“。

[page]


   我国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大都关注人体的整体健康:锻炼与养生相结合(养练结合);健身与防身相结合(文武兼备);强体与益智相结合(身心兼练,性命双修)。而且运动要协调,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断超越自我,而不与他人竞争,即老子讲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是融文化、武术、养生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天道和人道。太极拳的原理。就是易理为依据,以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知道来进行防身护身、养生益寿的拳术。其拳势编排处处体现了阴阳和谐的哲理。拳论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城也。”中国传统体育一贯强调“技进于道”,强调德艺双修,注重身心整体健康,不看重竞技,更不提倡为竞技而伤身。习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修炼人的心态和谐、体态和谐、身心和谐、为人处事也要和谐有序,从而延年益寿。总之,阴阳和谐即是天道、人道的核心观念,也是太极拳所遵守的原则。
   我们来观察一下太极拳的拳理,是处处体现太极阴阳和谐之道
(一)阴阳一体的太极整体观
  阴阳合而为太极,太极分则为阴阳。此拳处处讲求整体运作,“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冢,节节贯串.“内外兼练”,”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各种动作都强调走整体劲,处处讲求阴阳全息论,内外兼练,身心兼练.性命双修。
    (二)阴阳互包(互补.互济)
    主要体现于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化中有打,打中有化。这些都体现了太极拳阴阳互包的哲理。正如太极图阴阳鱼所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包涵,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三)阴相对称、阴阳平衡
    每个动作.都要考虑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对称平衡,体现所谓“三维平衡”.即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对称、协调、平衡。打拳时要时刻体现“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左发右塌、前发后塌”等等阴阳对称的
要求,例如“左右金鸡独立”。右手上托,膝上提,左腰胯必
须下沉,有上有下。
    (四)阴阳折叠
    太极拳讲“往复有折叠”,陈家沟人常讲“不懂叠法枉徒劳”。这句谚语就是欲阴先阳、欲阳先阴、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纵先横、欲合先开、开之再开,欲开先合、合之再合,欲发先蓄等等,不许有抽扯之形。
    (五)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
    阴阳变化的运动形式,都是螺旋式的,纵向看是个立体螺旋式的圆.横向是一个波浪式的曲线。太极图.两个阴阳
鱼之问变化的s线,就是体现事物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是非圆即弧,绝没有直来直去的,如胸腰的立体螺旋,四肢的顺逆缠丝等等。
    从上述种种拳理要求.可以说明太极拳2拳道就是阴阳之道,天人之道.或称它为太极阴阳和谐辩证法。关于这套拳的文化内涵.养生健身的科学性及时代价值.2008年9月《中华武术》发表我的一篇文章已作阐明.大家可参考,这里不再重复。
  二、从太极拳道之中悟其劲道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打拳到底用不用劲?用不用力?(汉语中劲与力是同义词)有人说”用意不用力”,还有人说“重意不重形”。以传统陈氏太极拳的拳论,或以现代人体力学加以对照,这些说法都不正确。根据人体力学,”凡是运动就是力的表现”(恩格斯)。太极拳是不是运动?当然是运动!运动哪能不用力呢?陈长兴讲:“千变万化、无往非劲。”
我的老师陈照奎讲“太极拳本质是武术,哪里有不用力的武术?“古拳论“拳法之妙.在于懂劲。懂劲而后,方可阶
及神明。”关键问题是太极拳劲道的特征是什么?太极拳的劲道,也符合上述的“天道、人道”,它和上述的拳道完全一致,它也属于太极阴阳和谐之辩证法。拳道与劲道完全一致.不过,为了更精细地钻研、弄清太极拳劲力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我们还必须仔细地从拳道之中深悟其劲道。
    前面提到,太极拳的武功原则是以化为主,力求化解矛盾。由于出现了不和谐,才产生武术.武术的目的(目标)是
力争化敌为友、止戈为武,力争变矛盾为和谐,由不和谐达到新的和谐。传统拳架处处讲求阴阳和谐、阴阳平衡。根据
人体力学.人的劲力也是阴阳互动.正反相生的。例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所以,我们研究太极拳的劲道,也离不开天道人道中的阴阳和谐之道。不过.在其运用之中又要分清敌我。我方,千方百计维护自我的阴阳平衡。对敌,则千方百计破坏他的阴阳平衡。
    因此分析起来,我认为大家要注意以下一些太极劲(劲道)的特征。
    (一)中定劲
    这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一种劲。其特征是力求自我稳定.特别是自己中枢的稳定。”全身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胸腰转”,所以在打拳中要求:①一定要立身中正.尾间中正,以应八方:②要虚实变化及时,重心始终偏于一方,以便锻炼耐力和支撑力:③要圆活,要立体螺旋,八面支撑。打拳、推手都要力求自身这种中定劲。这也正是拳道之中“三维平衡”的体现。
    (二)容纳劲
    力求扩大自我空间容量.即对对方的来力,能容。“来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能容能化。其关键是练低架子.松胯圆裆。经过长期锻炼就能加大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大对来力的吞吐能量。
    (三)膨胀劲。包含(棚劲),“听劲”
    “八法相生.棚为当头”。掤劲是其它劲的基础。什么是棚劲棚劲即周身处处都向外膨胀的劲。这样,才使自己的肌体与对方的各个接触点上都有自己的“耳朵”,才能”听劲”,才能做到,“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力求主动,力避被动。
    (四)化字当头,顺势借劲
    化打结合,引进结合.顺势发放。如懒扎衣动作二,右手引,左手击,右腿蹬(套、插),一引二进,上引下进,化打结合,引进结合。
    (五)合劲,即“合而后发”
    陈照奎老师常讲“谁能合,谁能赢”。其中有三个含义:①拿法,手合法(手拿法).反拿其反关节:②肘弯等处拿;③我劲与对方劲合而为一,稍微改变其劲的方向.合而后发。
    (六)折叠劲
    正反相生,造势借力;虚笼诈诱.声东击西;先要后给,先给后要: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合先开.欲上先下,欲纵先横等等.实质上是知己知彼、往复折叠的化打结合、正反相生的重要技法。欲要先给(欲合先开、欲开先合)欲收先放,即合中的知己知彼。欲放先收,即发劲中的知己知彼。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被动中求主动。例如掩手肱锤接大六封四闭,右拳欲引化.先逆缠外拥一下.然后再顺缠引化。小擒打接抱头推山,欲后靠,先向左前倾—下,再转体后靠等等。其宗旨是被动中求主动,因敌变化示神奇。
    (七)下塌外碾劲
    捋、挤、按、搓都是这种劲,包括揉劲.轻沉兼备,实质上是借对方的反弹力而顺势发放。
    (八)整体劲
    一处发劲,整体配合。“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上下相随”,手到脚到。同步到位,同步共振,“整体作业”。古谚云:“手到脚不到,打人打不了,手到脚也到,打人如薅草。”讲得就是这种整体劲,也就是”太极劲“。(待续)
   延伸阅读:http://baike.taiji.net.cn/index.php?doc-view-1494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