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桩功,作为太极拳筑基、增功之有效手段,深受历代太极拳家所倚重。由于个人所学不同,体会各异,因而各太极拳家所练、所传功法也不尽_致一名称不一,练法不一;有的名称相同,练法不尽相同,正所谓殊途同归。总的来看其最基本的要领和最终要求,都大致相同。 一、太极桩 预备式:两腿自然站立,两手指自然弯曲,两手松垂于两腿外侧,目光平视,大脑排除杂念,凝神静气。 两腿缓慢下蹲,两膝微弯,然后,重心移向右腿,左腿以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向上提起,向左侧落脚,两脚正直朝前,两脚距离与肩同 宽。目光平视前方。 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重心下沉,两脚十趾微下扣,涌泉穴上提,两腿微蹲,会阴上提,身体中正,两肩放松,颈部上引,头部虚领顶劲。心静神安,目光平视。 行功法:两手中指指尖领劲,两手手指自然弯曲,由下向上缓缓提起,两手指尖相对,手心内含,环抱于胸前,两手距离尺许;两腿同时适 度下蹲,尾骨微微后翻,两膝微内扣;两眼闭合,嘴自然闭合,舌尖轻抵上腭,身体中正安舒,神态安详。 吸气。意念中,大自然之气被缓缓地吸入腹中,然后气贴身后脊椎上行,缓缓注入头的顶部;同时,随着气的缓缓吸人上行,两手感觉被 随之往里吸,两手向里合;小腹随着气的吸入,上行,自然舒缓地向内收。 呼气。舌尖从上腭松开,缓缓呼气。意念中,气息缓缓顺体前中心线下行,将气息缓缓注入脐下丹田;随着气息的缓缓下行,小腹自然舒 缓地外放;两手也随着气息的下行,小腹的外放,感觉有种排斥力,推动两手向外开。 作用: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掤劲,气随意动,内外合一,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控制心神,排除杂念,身体始终保持放松、中正、自然、柔顺。 用鼻子呼吸,呼与吸要缓慢、均匀、细长,始终保持呼与吸速度一致。期间不可停顿、憋气。 每日两次,每次lO~30分钟。 二、升降桩 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两手指自然弯曲,两手松垂于两腿外侧,目光平视,大脑排除杂念,凝神静气。 两腿缓慢下蹲,两膝微弯,然后,重心移向右腿,左腿以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向上提起,向左侧落脚,两脚正直朝前,两脚距离与肩同宽。目光平视前方。 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重心下沉,两脚十趾微下扣,涌泉穴上提,两腿微蹲,会阴上提,身体中正,两肩放松,颈部上引,头部虚领顶 劲。心静神安,目光平视。 行功法:缓缓吸气。意念中,大地之灵气从地下被源源不断地吸人体内,从脚心顺两腿后侧上提到脊椎,沿脊椎上行,经颈部注入头顶部;与此同时,两手向后移动至两腿后边,意念中,以两手中指领劲,引领气息沿腿后侧上行至后腰部,然后,两手移到体前两侧,两手手心向 下,两手手指自然弯曲相对,两手带动两臂上举,继续引气沿脊椎上行,气经颈部注入头顶部,两手高过头顶。 缓缓呼气。舌尖从上腭松开,缓缓呼气。意念中,气沿体前中心线下行,经喉下行到胸,到脐下丹田,再沿两腿内侧下行,最后经脚心注入地下深处。与此同时,两腿缓缓下蹲,两臂松肩坠肘,带动两手从体前下行,意念中,两手带动气息向下行走,由上向下,缓缓运行,最后引领气息:扎入地下深处。 作用:增强腿部力量,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及身体的协调性,使劲力起于脚、通于背、达于手。内外合一,气随意动,可使丹田之气充盈,全身高度放松。 注意事项:精神要集中,身体始终保持放松、中正、自然、柔顺。 用鼻子呼吸,呼与吸要缓慢、均匀、细长,始终保持呼与吸速度一致。期间不可停顿、憋气。 四肢运动协调一致,升降幅度由小到大。 每日两次,每次10一3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