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首届国际神龙日我思

2009-3-15 08:2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103| 评论: 0

 

(一) 反思:

国忠随师五年,在恩师归道山次日,即申请成立中华国术会.神龙太极国术馆(后称武道馆)。

1.愿先师之道不孤,恩师晚年常以「货卖识家」勉励国忠。

2.昔追随先师学艺习道者众多,唯以生死关切入先师拳艺者颇少,若再以古人弟子服侍师傅之赤诚者更少。

3.先师门下,在先师晚年,同门之间,早已或多或少面和心不和。

4.那年代,国内武林对先师评誉均两极化,先师虽以平常心勉励国忠说「货卖识家」唯国忠心中难平。

5. 先师门下众多有才识之士,唯大多数各为自己奔波,真正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舍命投入,学艺习道者几许。国忠很难启口,要不然,先师不会时对国忠叹息说:「学生找好老师很难,但老师找好学生更难。有人是见面老师,有人是年节老师,有的是来找秘籍寻宝,能为健康就难得了!身体好了就跑了……」恩师勉我:「书读好,功夫练好,空谷幽兰自然香。」国忠奉为圣旨,终身如一日。

 

(二) 回思:

先祖父遗训「文人不卖字,武人不卖艺」国忠虽成立武道馆,只作义务半传道,公退后仍以经营餐厅为职业。

1.运好,经友人介绍去日本一趟,被新闻界报导,一下子成为新闻宠儿,各大报均大幅刊登国忠与日本同道交流事迹。一时间,各地同学竞先报名参加太极拳,不到一星期,竟然超过一千一百多位。可惜国忠军退后,早已视虚名如粪土,不然申请或许可以例入世界金氏记录。

2.此后,义务班、基础班、基本班、初级教练班……场地没有租房子收场地费。慢慢地,演变成国忠教太极拳为职业。

3. 开始时,在台北幸安市场.地下室礼堂办说明,竟将只容纳六百人场地挤瀑,连门外走廊也挤满,盛况空前,这种热情深深打动国忠。我规划了六个大班,台北新公园两个班、国父纪念馆、公馆民族国中、板桥致理商专、北投公园,晚上城中延平郡王庙三个大班,这班就有350多同学。军人天性,不做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先师遗命说:「为师者之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若为师者不尽责,等于庸医误人性命,死后要打入十九层地岳。」于是放弃餐厅,改教太极拳为生涯。命运转折,造物弄人,国忠背了祖父遗训。托恩师之福,苍天见怜,国忠竟在教太极拳这片土地上,创出另一片天。

4.1980 年去新加坡,马来西亚交流联谊,1981年只身去美加打天下,1984年回台,同年到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正式开班,1986年又到印度尼西亚结缘,接着又在澳洲耕耘。一直下来游走美、新、马、印、澳,套句小儿玉成的怨言,每次我回家,连椅子都没有坐热,我又搭飞机走了!

5. 有心栽花花不发是狮城,目前仍留在一起的同学自嘲说,大家都中了太极拳癌症。马来西亚托王品棠博士极力推荐,和各地教练同学的热心和信赖,使我无心插柳柳成荫。东马古晋原是我最不愿触及的地方,结果又变成非去踩虎穴不可。日本原本就是程咬金三把斧,自是例外,虽然文蒂女同学也替我开了班,教了近百人。到澳洲是遭同门设计,隔海告状,因祸得福,非但开班,而且也移民成了澳洲公民。美国是自己借路走,军人有句名言「最远的路就是最近的路」在国内无背景,无财力,加上实话实说不知包装,传道宏业只有借路走。加拿大是露水之缘,目前靠德钦同学在苦撑。

6. 国际神龙太极学术嘉会,第一届1988年在马来西亚.福隆港山上揭开序幕,每两年由各国轮办,到2001年刚好办了七届一轮。第八届原计划在美国,他们都已租好场地,可惜911恐怖攻击打消了一切。山庄成立道场完成启用后,各国同学倡议,改为订定每年三月第一个周末为<国际神龙日>大家齐会山庄交流共习拳艺。

[page]

 (三) 省思:

先师生前常说「吃小亏占小便宜,吃大亏占大便宜」在太极拳应用「舍己从人」我获益颇多,唯在处世还是模糊。踏入太极拳整整卅八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因因果果……到今日古稀暮年,实在很难说谁对谁错,谁吃亏谁便宜。佛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佛佗虔诚者是怕因不怕果,国忠省思,因走了!果也走了!五味杂陈也忘了!现在三梦已圆,在传统太极拳我已无求,。加上子女成才,人人比我更有出息,为人父之责早已卸了。先师在美国倡荣公三乐,自誉时中拳社为快乐堂,国忠这几年很知足心安,正是生活在快乐堂中。

(四) 回思:

先师说「心和气相守于丹田」又说「神帅气,神和气相照于丹田」丹田方寸能照必须水不扬波,坤腹水清,气定神闲,无风无浪,万物静观,悠闲自得。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虚极必清,静笃必宁。近年我心在宁和清中,长相斯守下,一丝细细回思,就在我心底流出。

 

1.重心前后移动时,膝弯如有丝毫撑蹬,腰胯必死锁。补救之道,在身体前后移动时,务必保持平移不起伏。

2.劲不整,病在肘,肘不可自己曲伸,一有曲伸劲必断。补救之道,枢纽在夹脊,夹脊不动,肘不自变;夹脊动,肘要随夹脊旋而变前变后,肘绝对要被动,由夹脊运而后动。

3. 拳艺不进步,其病在思路;思路不开窍,其病在不读书。为何不读书?一是不懂,一是读来苦燥无味,两者之病,除是自己成长习惯难改外,是读书不求甚解,不知先从懂的地方着手。不懂不解又涉及不耻下问之法,不敢不愿去问,除心里有自满外,还有面子问题。所以要想自己拳艺进步,必先撕破自己面子,能不耻下问,锲而不舍求懂求解,能懂能解,读书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属太极拳,何怕拳艺不进步,读书无兴趣。

4.学习传统太极拳易,改变自己平常不合拳理原则的习惯很难。破解之法,要在下意识中找个小动作,无事就练,一分半分钟都可以。只要心在,次数不拘,就不会傻练死练。

5.以心行气(炁)以气运身,肢体由先运气而后动作,这是高难度的改变与对气的认知。宜在自己细小动作上多着手,多啄磨,从一根指头的动作求起。不可粗枝大叶,如一开始就一头钻进去,很难有真正体会。

6. 内炼功夫是传统太极拳很大难题,的确有时往往反而害人空欢喜。初学或略有基础者最好不要去问气在那里?自己有没有气?气有何感觉?炼了有什么体会?气往往害人匪浅。补救之道,相信它,不理它,依理如法去炼它,不去问它。找到明师,诚心诚意追随他,久而会得来全不费功夫;否则三十年后,看山还是山。

7. 初学者读我着《太极拳道几》即够,欲进一步,再读我其它著作。若练出问题,看我着《脚印下心历》若有所得,想再向深处,希再读先师全部著作。这尚不足,最好多读老祖先留下来线装书,久久就会明白三丰祖师为何第一句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等等。拳经歌诀,源头真正了解,拳艺开悟即会提早来临,自渡功夫自然会给你提早突破瓶颈。

8.盘架、内功、推手、剑法、用劲……中脉务须在虚灵中活起来。肢体在动作中要自然有层层横向套动,大圈圈套小圈圈,小圈圈套内圈圈,套到中心即为中脉。中脉精微一旦掌握,脉冲、栽接、达节冲关、气遍周身、敛气入骨、气在骨中行,都成为自然而然。

 

(五) 忧思:

今天太极拳甚至整个华人功夫圈,若纯以推广发展的确使人兴奋,若以传统源头,有心传道者,就有一份忧思。现况:

有表面, 没里子。

有富师, 没明师。

有拳形, 没法度。

有认识, 没知识。

有口诀, 没方法。

有身练, 没心练。

有美感, 没实用。

有群众, 没……

有教学, 没传承。

 

忧是如学草书、行草、狂草、自己草,草书是写得漂亮美丽,但大家都不认识。昔于右任先生倡标准草书,就是匡正时尚之风。惜今日太极拳尚无如于右任先生,岂不忧呼!

[page]

 附:武术功夫分类

(一)打:
拳:长、短、钻、震、掤、劈、挂、直、冲、掏、勾、追、压、顶。
掌:扑、摔、闪、反、旋、挫、切、砍、撼、冽、劈、斩。
肘:直、横、冲、撞、顶、压、拐、回。
靠:臂、肩、背、臀、头、身、胸、腿。
腕:回旋、撞开、内勾、外勾、顶撞、挂压。

(二)拿:分筋、错骨、闭气。(有形拿、意拿之分)

(三)摔:各派用字不同,如:抓、拈、抱、套、穿……搓、蹬、勾、绞、剪……过肩、穿裆、外割、内割、过腰、臀、背、抱脚、沾衣
(昔摔角大王常东升老师却以麻花背为绝活)。

(四)踼:踼、踹、踩、擦、压、摆、旋、蹬、飞、套、扣、勾、剪、绞……二起腿、李三脚、旋风腿。脚刀、脚跟……。
膝有:顶、撞、斜、横、压……
(唯传统太极拳应用相反,上例均不可使用,希同好谨记)

内修:一般武术求稳、忍、狠、耐力、速度、重量、准确、技巧。而传统太极拳亦相反,松、不用力、慢、舍己,讲仁、慈、义。

附:于右任先生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惟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上兮  望我家乡

家乡不可见兮   不能相望

 

山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本 会 义 务 总 教 练是 台 湾 太 极 拳 大 师 吴 国 忠 老 师 。 吴 老 师 之父 亲 乃 浙 江 温 州 平 阳 县 武 术 名 师,少 年 即 受 家 传 武 术 熏 陶 ,年 十 六 即 从 军 报 国。 1949 年 随 军 撤 退 台 湾 后 , 又 在 前 线 金 门 岛 充 当 蛙 人 队 长 , 屡 立 战 功, 曾 经 受 总 统 褒 奖 成 为 国 军 英 雄 。 吴 师 嗜 武 如 命 , 除 了 家 传 功 夫 外 , 由 于工 作 需 要 , 又 遍 寻 武 术 名 师 , 训 练 蛙人 队 , 但 终 不 能 找 到 一 种 技 法 , 生 死一 线 间 ,能 临 敌 一 击 , 使 对 方 完 全 丧失 反 应 能 力 。 吴 师 军 中 转 业 后 , 任 职台 湾 交 通 处 公 路 局 北 区 总 调 度 ,时 与 武 术 界 人 士 游 , 因 机 缘 得 知 旅 美太 极 拳 宗 师 郑 曼 青 先 生 回 台 , 参 加 其欢 迎 会 , 见 郑 宗 师 文 质 彬 彬 , 颇 不 信其 能 武 功 , 因 机 缘 受 邀 翌 日 往 郑 宗 师住 所 印 证 , 被 宗 师 发 劲 剎 那 , 一 晃 双脚 离 地 , 背 后 撞 墙 , 双 眼 冒 金 星 , 耳朵 嗡 嗡 向 ,吴 师 惊 为 天 人 ,当 场 俯 地 遵武 林 规 矩 , 三 拜 九 叩 , 正 式 拜 郑 宗 师为 师
吴 师 随 郑 宗 师 五 年 ,期 间 , 毅 然 放 弃 公 职 , 专 心 受 教 , 郑 宗 师 则 将 其 武 林 绝 学 郑 子 太 极 拳 及 太 极 剑 法 晚 年 精 要 心 得 尽 悉 传 授 , 并 指 出 太 极 拳 乃 文 人拳 , 其 应 用 根 于 华 人 的 哲 学 , 并 促 其研 究 中 国 经 学 , 追 溯 源 头 。 吴 师 全 心投 入 , 遵 从 师 命 , 尽 将 以 前 所 学 外 家 功 夫 放 弃 。 郑 宗 师 归 道 山 前 三 月 , 吴师 又 得 其 应 允 , 重 新 拜 师 , 入 左 家 门, 得 知 郑 宗 师 不 传 之 秘 的 左 家 内 (气)功 心 法, 能 在 与 人 一 沾 一 碰 之 间 , 把太 极 拳 的 形 , 势 ,气 , 神 ,劲 ,吞 吐 发 挥 到 极 致, 发 人 仞 丈 外 。
   郑 宗 师 归 道 山 后, 吴 师 凭 其 聪 明 才 智 继 续 孜 孜 不 倦 的研 究 揣 摩 , 在 功 拳 剑 , 理 气 象 下 苦 功, 遂 有 所 突 破 , 成 为 太 极 拳 明 师 , 并矢 志 把 这 套 武 林 绝 学 广 为 发 扬 , 在 台湾 成 立 神 龙 武 道 馆 。 吴 师 在 台 湾 曾 击败 美 国 纽 约 警 察 局 武 术 总 教 练 , 并 收其 为 徒 。 也 曾 东 渡 日 本 , 与 富 士 山 下日 本 自 卫 队 武 术 同 道 ,队 长 , 教 练 印 证 武 术 应 用 , 并 技 服 之 , 回 台 后 ,因 报 章 报 导 , 有 千 人 报 名 从 学 的 记 录 。后 来 , 吴 师 挟 技 远 赴 美 国 , 在 芝 加 哥大 学 教 授 两 年 。 吴 师 离 美 回 台 后 南 来马 来 西 亚 , 新 加 坡 , 印 尼 , 东 马 古 晋, 协 助 成 立 神 龙 太 极 拳 友 会 , 从 学 者已 数 千 人 。 吴 师 后 来 移 居 澳 洲 , 并 成立 友 会 , 不 过 他 每 年 必 巡 游 各 国 积 极 传 道 解 惑 。
           
                         吴 师 为 人 和 蔼 可 亲 , 有 问 必 答 , 而且 不 厌 其 烦 地 重 复 示 范 , 解 释 重 点 及小 地 方 , 堪 为 一 代 明 师 典 范 。 吴 师 尝言 : 传 统 太 极 拳 是 以 黄 老 思 想 为 蓝 图, 以 易 理 为 源 头 , 以 孔 道 为 中 心 , 综合 佛 禅 暨 诸 子 之 独 妙 , 一 可 健 身 延 年, 二 可 修 身 入 静 , 三 可 防 身 克 敌 , 为我 华 人 文 化 之 瑰 宝 , 在 新 世 纪 来 临 ,愿 与 同 学 共 勉 , 和 世 人 共 习 。 太 极 拳的 境 界是 近 于 道 , 游 于 艺 的 修 身 艺 术, 其 拳 理 应 用 于 平 时 做 事 , 可 事 半 功倍 , 在 齐 家 , 亦 可 家 庭 和 睦 , 夫 妻 恩爱。吴 师 经 过 三 十 年 努 力 , 印 证 , 对 太 极 拳 的 筋 脉 膜 膈 的 听 劲 , 找 机 , 握 机 , 造 机, 拓 机 ,观 其神 ,闭 其 气 , 断 其 意 ,皆 能 阐 析 及 落实。 吴 师 绝 不 自 私 , 出 版 了 许 多 关 于拳 剑 内 功 心 法 的 着 作 , 把 许 多 前 所 未 闻 的 太 极 拳 精 要 , 功 法 , 秘 法 公 诸 于世 , 确 实 有 与 世 人 共 习 的 襟 怀 。

 

1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