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竹林拳法的发力训练

2009-3-13 08:5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6161| 评论: 0

 竹林拳法的发力训练通常分为六步,即浑然一体的练习;浑然而动的练习;浑然位移的练习;定位发力练习;不定位发力练习,抗干扰发力练习。
一、浑然一体的练习。
所谓的浑然一体,就是身体有一个好的间架、优质的结构,总的要求是匀整和不空。什么叫匀整 ? 匀整就是结构科学、合理、舒适、自然。什么叫不空 ? 不空就是处处有不定向支持力,不为外力所左右。匀整和不空的作用,就是训练全身各部位服从于一个意志,上下左右相,呼应,质量集中,功能完善,无惑不应,有触则发。
浑然一体必须通过站桩来实现。至于站什么桩架,大可不必拘泥。各门各派都有临战姿态,尽可以根据习惯选取加以练习。如少林拳的打虎式、七星,太极拳的白鹤亮翅、高探马、八卦掌的倚马问路、挑掌等等等等,尽可一试。不必迷信什么秘传绝学的桩法,须知拳学的真髓在本质不在外观。
选一个架式,站好,就要讲求匀整和不空了。有人说站桩先要松,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想整,就得紧。怎么个紧法?就象弓拉弦直的状态,具体诀窍就是“纵向争、横向裹、外角夹,内角撑;”具体感觉是骨架有拉开的感觉,肌肉有贴紧筋骨的感觉,凡尖处有回顶的感觉,凡弯处有对撑的感觉,上下左右无不皆然。
紧的对不对,可以握一下大臂肌。铁紧肌肉是偏于贴附,稍硬而平直;错误的紧肌肉是鼓成疙瘩,是坚硬而圆球状。
是不是做到匀整和不空了呢?也是可以检查的。把站桩者的眼楮蒙起来,用各种力击打他的手臂,如果总能不散大架,就证明正确了。
站桩要站多久 ?这要看各人的天赋和悟性。要以效果为标准,不能以时间为标准。一般情况下,方法正确,一个月即可达标。

[page]


二、浑然而动的练习。
浑然一体只是增加实力,如果只站不动,是不会发出功力的。所以,在浑然一体已有所成之后,就要动起来。这个动是“无目的、有意识”的动。说无目的,是不要限定技击模式;说有意识,是动作要遵循轨迹,即重复种种的圆。
手臂、身腰、腿膝,要多层次复合,多次重复一个轨迹组合模式,耐心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运动的路线、形式、力感、层次的配合和影响。学过竹林拳法手法轨迹的人,在此阶段,穿插、滚缠为首选轨迹;学过太极拳的人,抱球为首选轨迹。如对圆运动不熟悉,可以自我设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
浑然而动要慢不要快。慢是为了出感觉,细致的的东西,一快就往往被忽略了,所以要慢慢品味。初练时,往往“心与手为仇”,即不由自主地快起来。纠正这个毛病的方法是“加深意识”。即意念延伸,手动一寸,心理距离有数十丈的感觉,这样,距离与速度就比较统一了。
浑然而动是对神经系统的强化训练,它的运动强度不次于剧烈运动。打个比方,这种训练就好比拴着老虎并激怒它,为的是一开绳就势不可挡。又好比慢慢地把石球滚上山去,等到时侯把它推下来。
动的幅度,要小不要大。因为动作越小,越得放长,神经活动越充分。
三、浑然位移的练习。
所谓的浑然位移,就是在浑然而动的基础上,增加支点转移,即步子动起来。
浑然位移的关键,是改变行走习惯,即摒除自然步法,强调武术步法。自然步法即平常人的走路方式,武术步法;是倾跌式的,即以身体的倾倒和脚步的补救交替进行为特征。武术步法与此大不同,是垂直推移式的,重力垂线始终不超出支点是它的显著标志。
武术步法的练习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此不熟悉的人,要先从“流变步”练起,即用十分缓慢均衡的速度练习种种步法,重心一点点儿地在双脚间“滚动”,当后脚超越前脚时,重心转移要迟于出脚。武术步法是用腿脚带动重心,自然步法是重心带动腿脚,这是二者的不同,各人可以自己体会。
身手(脚)的运动节奏必须和步法的节奏频律一致,这就是浑然位移的技术要求。也就是说,腿脚完成一种步法,身手必须同时完成各自的动作轨迹和相互的复合。
在此阶段,可以慢动作模拟你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动作要缓慢,节奏要分明,气势要雄伟,形态要逼真,左右交替,千万遍反复,惊人的功力和摄魂夺魄的杀气,就是从这里练出的!
意念要远,也可以假设面前有敌人。要切记匀整、不空、心中有敌、目中无人。
四、定位发力练习。
定位发力的叫法并不确切,因为身子是要动的,脚步也是要动的,只不过幅度很小罢了。
发力的程序,大体可分为三段,即蓄势、抛射和切线。蓄势是站一个自己满意的桩架,攻击武器摆放在适当位置,处于良好的待发状态。
抛射就是无任何先兆的突然爆发。,攻击武器循轨迹运动,各部件瞬间即达最高速度,多层次运动又使质量加速。切线就是运动轨迹突然改变,使力的作用距离超出形的作用距离,从而实现抛放和穿透的效果。
抛射和切线在一瞬间完成,势必产生巨大的能量,只要发力正确,以一个人的质量,摧毁对方并不是神话。
在整个发力过程中,身体要始终浑然一体,不得有用力的感觉,须知发力用的是“势”不是力,一处用力一处僵,一处用力一处不顾,一处不对全身受影响。要牢记“大形同动、局部对争”,自我感觉轻松自然,心有余、力有余、形有余,势有余,一切的一切,从“无过不及”中体会。
发力的大形,要强调对位相争,急进骤止,如怒涛扑岸、紧急剎车、意过力透、力出身回。
发力的自我感觉,要体会最重要的两种︰一是鞭击式,二是砸钉式。所谓的鞭击式,即打击动作是甩击抖击而非直线撞击,所谓的砸钉式,即在拳脚达标时,身体有在紧起来的胳膊腿上撞击一下的感觉,一如用锤子敲钉儿。如果这两种感觉都有了,那么就可以说发力技术基本正确了。
五、不定位发力练习。
不定位发力即浑然位移中发力。如果你的浑然位移和定位发力都练得比较扎实,那么不定位发力就不成为问题了,事实上,不定位发力只不过比定位发力多动半步,二者并无其它别的不同。
六、抗干扰发力练习。
抗干扰发力是既要控制对方保护自己,又要打击对方,这是比较高深的造诣了。
这步练习必须有熟练的推手功夫作基础,并且必须有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作陪练,才有可能品味个中味道。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