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徐忠琦太极拳思想辑录

2009-2-17 08:2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121| 评论: 0

     何谓打拳、打剑之“打”? 此乃偏于武艺之解也。对初学者受其熏陶易生争胜之念,如此则易生横气,浊气卸不尽。清气难生起,与身与心,与武艺均难以精进。故称练拳、练剑之“练”为相宜。与修拳、修剑之理、之法更切合。 
       何谓“练”,即应用自身后天之太极作为工具来修炼先天之太极(太和元气、中气)。
   (1)练身——卸尽浊气,产生清气,上升平衡自身阴阳二气,疗病健身矣。
   (2)练心——从一念到亡念,从定到慧,自身解脱生死之苦也。

    每练一势,慢慢启动,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一太极运行。勿助勿忘也。来脉转关处最微妙,须详细推求。
    由外带内——初学拳架者身法合理,以腰裆变化带动内气;
    由内带外——周天已畅通,内气已较充盈,从心所欲地内气变化带动外在形体运动;
    内外一体——意气行神浑圆一体,动则全动,静则全静。

   刻刻留意在腰隙,要求不是留意在外行动作。而是腰隙在行功走架中不断地开合、变化间隙。 
      腹内松净气腾然,不是用力去腾然,而是指上、中腹部由于塌腰浊气下降与丹田的同时,清气从督脉(阳脉)腾然而起布
   满全身。久练之,直至弥六合,周身内外均有感应。

   修炼方法:以太极(虚拟工具)始终走S形。拳既是圈,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转圈。叫,开合虚实,起落旋转。 

修炼太极拳从有形运、经无形运动乃至不运动自运动。所以,不在形而在神;不在外而在内。外形的标准化不可能日新不已。 

   必须悟与练相结合。仅练不悟是妄行,仅悟不练是空行。

   太极拳武义素描: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转圈旋转、气也转圈、形也转圈、神也转圈,浑身内外皆圈。圈者,变也,顺自然之变也。故转圈即是拳,浑身皆圈,浑身皆拳。故,太极是神拳,变化莫测;无极是妙拳,不可思议。

[page]

 

   修炼四层次(境界)
    一、形 迹      散手   遵乎规矩  去僵劲,松肌肤骨节
    二、得意忘形   好手   化乎规矩  疏经络,意气运动为主,运转顺畅。
    三、得心忘意   高手   化乎规矩  淡化意念,从心所欲。
    四、无心成化   妙手   神乎规矩  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修炼太极拳不在乎学会多少套路,不在乎套路架子高低,不在乎每天花多少时间,不在乎拳打脚踢……即不在乎外形之变化。而在于明其理,循其法,虚净其心,卸尽浊气,以达到疏通经络,松开肌肤骨节,运行周天,融合天地之气。从而产生调养血气,扫除妄念,积聚内气之效——乃显身心双修之义也。

   心静慢练是活桩。只要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灵到十分。能慢练就是会练,就是养气,就是长内功。不能慢练就是不会练,就是伤气,不能长内功。慢练必须意、气、形、身一致,否则,形散气滞。尤其在在起势,在两势之间,在两动之间,更须心地虚静。上述各类如能虚静。日久练之,必显其奥妙也。能如此。必事半功倍。会练、会养则能成功;不会练,不会养,则身心俱伤。 
     单式练习尤为重要,单式熟练,学习二路自然轻灵。

    陈氏太极拳一路长功夫,以四正为主,二路为用,以四隅为主。

    化而后发、柔而后刚、虚而后实、静而后动、慢而后快、空而后有、圆而后方。
  
  文化者,以文明之方法化去人类之痛苦、心理之烦恼。太极拳文化,以太极拳修炼方法化去人们某些生理痛苦和心理烦恼。常借用道学的练形养气以修身、以及借用佛学的禅定以净心见性,最终达到身心双修之境地。

  慢慢启动——乃静待内气自然腾然,自行开裆也。随着修炼的精进,启动时间会自然缩短,直至刹那间。
   轻轻运行——乃指在内外中正安舒下,随着修炼的进步,从练形到练气(得意忘形)到“得心忘意”的变化。运行态势则愈来雨轻,也就是随着“意”的淡化愈加轻灵,丝毫不借后天只劲力。 
 
    默默停止——默默者、乃体静心静之体态也。极有利“神气”浑融天地之气之积聚也。此时犹当“虚敬”,不可有丝毫的惰气、横气渗之。此乃养内长内气之要诀也。

   惟以意思运行——意思者乃天气、地气、人之意、气、形、神三位一体的浑圆太极球也。与“中气”、“神气”、“浑圆气”为同义。

  初学太极拳者,从功架入手,只能随“形”所之。
   熟悉功架者,可从“浑圆太极球”入手,乃可随“意”所之。谓“得意忘形”也。
   大周天修成者,可在内气自行开裆后发动“心机”,为随之以心,谓“得心忘意”也。
   浑圆周天修成者,内外合一、天地合一、意气形神合一,则随之以“气”,则顺其性之自然,开合绝无勉然,动静恰合天然,谓“无心成化”也。(笔者注:此处“气”指自然之“特性”也)

  无极。   《道德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又云:“夫物芸芸,个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太极拳大师们说,“太极者,无极而生”。无极乃太和元气,太和元气生“中气”也。中气即为太极。所以,修炼太极拳,首先要理悟“无极”、“太极}之义,并修正得悟之”境界“,也就是证悟”无极“和”太极“的境界,才算得其门径。太极拳前辈说,“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现代科学也证明无极的存在:
   物理学中高速电子对撞后的“湮灭”(刹那间又同时产生“介子”恰似“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之象);
   哲学中表达绝对真理之含义;
   中国文字的标点符号“。”句号;
   几何学中一个绝对浑圆的虚拟球(虚拟球的半径无论怎么变化,对同一个球绝对相等,表面绝对浑圆光滑,毫无缺陷);
数学中,比拟极坐标系统的原点“Ο”点,或比拟虚拟坐标系统和实数坐标系统的“原点”。

  太极。    “太极”的含义在佛学中也有。实相无相。真实的相是无相,无相无不相。虽然无相(空也)但在万事万物中无不显其相,谓见性成佛。“性”字乃无极(空)之义,万事万物中无不存在,是事物的共性、共同基因。共同的基因不会影响千差万别的“个性基因”,各有特点的“个性基因”似乎为无极化生的“太极”,谓之太极拳前辈名之的“后天之太极”。比如,相同分子组成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显示出完全不同的个性:氧气、火性氧、臭氧等。相同结构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也显示出千差万别的“个性”

   《道德经》云:“有,名万物之母”。别说其义,这个“有”乃为“太极”,是内蕴万物的母亲。“有”和“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中妙之门”。太极和无极是同出而异名,同样玄妙,是众妙之门。玄者,不可捉摸也;妙者,不可思议也。

   太极和无极虽不可思议,但在众多的科学范围内随处可见。比如,辩证法、相对论、正负电子等等。

  太极拳境界有二:其一,太极拳浑圆象——此层次可达心机一动(新发令)形体迅速达到目的;其二,无极象——此层次不须新下令,乃无心成化矣,亦即头头是道、处处玄机。

  “修炼太极拳,乃是运用后天之太极修炼先天之太极”。此处先天太极,乃太和元气、本性、无极意义;后天太极乃指人人具有的意、气、形、神,其中可分为有相的形态(躯体)和无相的形态心态,也就是利用这些后天的“东西”作为工具,借以修炼成先天的太和元气、无极之体(心态)和悟证“性显得真空妙有,这是太极拳修炼后可能达到的最上境界:即清清净净的心地、高尚圆满的人格、无心成化的技击、处处玄机的精神。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