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的基本锻炼方法 1、内功锻炼 太极拳是内功拳,太极技击术是以内气(内劲)为修炼之本,以易经太极阴阳为理,以古代兵法奇正相生为据的搏击术。太极技击术首修内功,太极拳家修炼内功的具体方法主要是盘架子。前贤有言:“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太极拳盘架了,不但是锻炼习者手眼身法步外功的重要手段,更是修炼精气神内功的主要途径。 太极拳在走架时,讲究立身中正、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以身体的螺旋带动四肢的顺逆缠丝。以螺旋缠丝法运中气于全身,使之气血充盈,精气饱满,内劲浑厚。太极拳就是气功,太极拳家修炼的功法很多,但是修炼的核心是“内气”(内劲)。拳论曰:“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 现在的大多数太极拳师教人练拳或不讲气法,或只讲“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其实打太极拳只讲“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不全面。气要“沉”,也要“提”,光讲“沉”,不讲“提”不全面。太极拳是提放术。提的是什么?是气。拳论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放。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这里讲的吸、呼之法,就是古传太极拳提放之术。太极拳修炼者,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提放之术,才能“内外转徐徐(缠皆内向外)中气贯脊中”。大家知道太极拳的发力要点是:根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形于手。所谓“力由脊发”、“中气贯脊中”,此足以意吸(提)气至脊背,以气催力而发之。所以我认为掌握正确的太极拳内功修炼之法,是修炼太极技击术的最重要的功夫。 陈照奎公曾言“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功夫。”太极内功是最重要的基础功夫。修得此功既可强身壮体,又能御敌防身。诚如经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养天真,丹田练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2、手法训练 篇中说:手之用法,则有九则。直出直回、一也;仰上攉挑,二也;俯下沉栽,三也;外勾、外摆,四也;内勾、包搂,五也;斜攉右上,六也;斜劈左下,七也,斜领左上,八也;斜摔右下,九也。四正四隅,兼以直冲中路,又合于九官也。 上述是以右手法而论九手,左手与右手的动作相同,其命名也是相同。若简化这九手的名称,则成上攉挑、下栽锤、斜领手、斜捧手、斜攉手、斜劈手、外勾手(外摆手)、内勾手(包搂手、内摆手),直拳(又名“中宫手”)。 以上九宫手,左右两合计为十八手,是最基本最简练的攻防手法,其中任何一手都可以用于攻击和防守,初习拳者应精熟这九个手法的练习和应用。前贤云:“手技要精”,而这九个手法的习练,就给手技精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各种攻防招法的组合运用,无不是以此“九攻手”为基本手法组合而成。以上九宫手的技法是由巴国兴老师整理传授的(较详细的练习方法,可参阅马国兴撰写、刊在《武魂》2001年第一期的《拳术攻防之道初级入门“九官手”的习练》)。 这“九宫手”在实际操练时可先练定步,熟练后再练活步。配合步法,从单手一招一式入手,再到单手连用。两手左右连续施用,直到两手连续攻防任意组合招式运用,都有一定的训练规则可循。 [page]
3、步法训练 九宫步古称飞九宫。练习时先按四正四隅并当中一点共九个方位,用竹竿九根,插在这九个方位上,一般采用长于练习者身高的竹竿,竿下捆绑铁钉,练习时将竿分布九宫,不练时将其集拢收藏。 九宫分布的株行距,初时略宽,一般各为五尺,随练习熟练后,再逐渐减少,直至仅容身体拧转穿绕其间而不碰竿为佳。 九宫步的穿绕顺序,采用传说中的“太一行九宫之法”。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按此顺序即可画出图l、图2那样一个被后人称为“戴九履一图”的平面图。 在练习九宫步时,习者先站于图1中“一宫”下面的“▲”标号处,以身体左侧对着“一宫”,然后以“一宫”为圆心按照图1路线向左绕转(左旋);绕走至身体正对“二宫”时,即循图1路线向“二宫”穿走,当穿走在身体右侧对着“二宫”时,便以“二宫”为圆心按图1路线向右绕转(右转),继而以穿走和“左旋”、“右转”交替,循图1路线穿绕至“九宫”。然后,再循图2路线,从“九宫”返回“一宫”。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练习数遍,于“一宫”下面的“▲”标号处收式。从“一宫”至“九宫”的穿绕称为顺穿,由“九宫”返回“一宫”的穿绕称为逆穿。 初习九官步时,以八卦穿掌法,或以象形术飞法,形意拳之行步拳穿绕,也可以用矮步窜走结合急进骤退、左闪右躲方法循着“戴九履一图”的顺序穿绕,都可获得一定锻炼效果。 九宫步的锻炼具有很高的技击价值,练习时,习者可将九个竹竿视为九个敌手,通过在宫中快速穿绕换势而不触及竿子,提高闪躲敌手,进退自如的灵活性。这种锻炼方法,有助于训练脚的摆打变转,提高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台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在树林之间按照左旋右转的规则走转穿行,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心中默想着九宫方位,脚下按几官方位行走旋绕,同样可以锻炼。当然这样效果会差一些。九宫步操练法,是先贤心血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中华武术文化遗产。笔者甚为珍惜,几十年来勤于修炼,我认为此是研习拳术攻防之道的必学之学。如能长期坚持走转,并将个人所学揉进其中,久之必能大大提高个人拳术攻防之道的能力。 4、身法训练 关于具体操练,我以为一是要在前而所讲的“九宫步”练习时多注意转官时左旋右转的操练。其时要注意用腰身的转体变化锻炼自己的身法。 二是在初习散打阶段,多跟师父操练,在师父的领手、喂手中注意手、脚、身法的协调变化,在师父的引领下,可尽快“涮”出身法。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