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时要求放弃杂念,呼吸自然,气要沉,神态如猫捕鼠,凝神敛气,不能散漫。同时又要做到神态镇定,防止动作僵硬变形。太极拳谚常讲"用意不用力",初学者应当好好体会。用意不用力决不是要人缩手缩脚,动作拖沓无力。相反,用意不用力,正好有利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有人比喻为绵里藏针,有人形容说动作外形看上松柔,一旦接触到,犹如碰到钢筋铁骨。我认为,用意不用力,是要去除天生的蛮力、拙力,譬如练习举重时,屏住气,使局部肌肉持续紧张所产生的那种力。太极拳应当锻炼出来的是内劲,是意、气、力三者的结合。通过意识指挥,使身体协调气血通畅,在发劲时,就能运用自如。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力量比不上专业举重运动员。然而,前者优势在于他能在意识控制下,瞬间发劲,给人迅雷不及掩耳之感。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间"。
太极拳的要领,从内家拳的角度讲,都是一种“劲道”,如“气沉丹田”,就是沉劲;“虚灵顶劲”,就是顶劲;合势时的“气势团聚”,就是蓄劲;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走弧形、划圆圈,是缠丝劲;内三合、外三合,就是合劲;等等,系一种身体内在的感觉。因此,要从自身的练习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把握,其途径就是严格按照要领锻炼,力求形体动作符合要领规范,不可在盘拳架中,追求招式用法和着意使力,因为,这是违背太极拳“听劲”原则和混淆内家拳和外家拳界限的,这是其三。这三点,是在规范锻炼中须臾不可忽视的。 太极拳的发劲
[page]
1. 力求肢体外形正确,按外形要求检查自己,这个阶段是肢体动作引动内气,所以练好拳架很重要。 2.动作协调后,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时要求内气催动外形,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3.第二步的这种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技击的对抗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