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薛蔚先生的(《太极拳“周身俱要轻灵”》(载《中华武术》2008年第9期第35页).很受启示。文中关于练空灵劲道.守窍练丹田极有理论性.练喉头呼吸是新方法,是对昊图南大师“喉头为第二主宰”的理念的落实(见《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6页),但笔者感觉意犹未尽.文中关于轻灵的训练序列略显不足.令初练太极者一时难以入道.特写出自己的体悟以求其教, 笔者认为,轻灵可分两个层面、两个级次。第一层面心轻灵. 二层面身轻灵:第一级次轻松,第二级次灵虚。心轻灵是主宰。如果练者心理负载沉重,身子必拙僵、笨累,此一关不过,练不好太极。心轻灵的最高境界为空无。它的训l练序列有二:一心正,二心清。历来多少练家强调心静、心松、心清.说来简易,做起来难。因为人心总是积污垢、蒙尘埃,受干扰,于外于内“魔障”不断侵袭。在海外颇有影响的解守德先生提出“一丝不挂”练太极(《太极内功心法》).主张心灵一念不起,一尘不染,一无所有,属于最佳拳境。我认为先通过止住邪念、排除干扰、清除杂念达到心正阶段.这一阶段,需假以时日。其特点是自我调控,再通过返观自心、立求本真、明心见性达到心清。其特点为自我完善、完美,求之于己。这一点儒、道、佛三家主张一致.其修炼方法有三干法门。我提供观想法、语言诱导法、莲花念法、套路导引法、止观法供拳友揣摩, 酌情选优。 一、筋骨回环:待手心、手指、手掌有松轻感后,再顾及肘、肩、膝、胯、头、颈,形成第一回环。 二、脏腑回环:胸腹、胸口、五脏六腑乃至腰肾形成圆环形第二回环。 三、神经系统回环:令各路神经及末梢及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及十二皮部乃至通达八万四千毛孔,形成全身形圆环系统。在盘架与站桩中,三大回环,逐层深入。如笼而统之,不讲序列,必走弯路,欲速不达。以往许多同道最易患之病是被假象所惑,求快贪多,某一处轻灵(如手)便误以为全身轻灵,原地踏步且不能深入。因而养生之效不佳。 现以脏腑回环细说其序列。第一回环形成感觉后,必须下功夫修炼胸、腹、腰。其中最初步的训练为清虚五脏六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意念中将五脏六腑视为一个网络如蛛丝、如丝瓜囊,细若游丝,根根相串连,里面没有血液、肌肉之类。第二步:意中将五脏六腑置于身左侧半米处,似乎大雨倾盆,冲刷其污秽,将其洗得干干净净。第三步:将五脏六腑甩开,让其虚浮在外,不知所向,胸腹腰空空如也,浑浑圆圆也。身体只是一副骨架,五脏六腑轻灵后,身体之轻灵油然而生。 当三大回环序列熟练完成后,盘架中动静开合与虚实自有真元之内气游走,可用摸风踩云法、骨点运行之法、气运四梢之法、循经合脉法加以巩固。刁久行拳走架便会无我无相,身心两轻灵自然而至。 以上所述是有为2法.最终要达无为之境.即心与身皆空皆无。“一丝不挂”成矣.似乎意念也仅微微一点点。盘拳由身轻如叶到身轻如影。如此层层推进.内操内练,太极是福拳.此言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