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推手若干思考

2009-1-9 08:2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435| 评论: 0

     太极拳推手到底应当是个什么样子?
    太极拳推手究竟应当如何操作?
    太极拳推手的指导理论是什么?
    太极拳推手的宗旨究竟何在?
    在当今太极拳运动中,为什么套路演练者众,研习推手者稀?
    太极拳推手的准确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太极拳发放手?
    什么是太极拳断手?
    什么是太极拳散手?
    在太极拳推手练功中,发放、击打,对吗?
    单纯演练套路,能否真正理解、掌握太极拳的要领?能否练成“内气”、“内功”?
    如何才能使太极拳爱好者真正认识推手?
    如何才能使太极拳爱好者对推手引起浓厚兴趣?
    鉴于上述种种思考,笔者对于太极拳推手提出如下心得,谨供同好思考。
    诚心诚意,用心用意。忌紧贵松.松而空之。
    不是用力,而是用意;不是用劲,而是用势;
    不是力变,而是形变;不是劲变,而是势变:
    不是以力发人,而是形势逼人。
    左边力来想右边,谓”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
    右边力来想左边,谓”右重则右杳,而左已去”;
    力往上行想下边.谓”仰之则弥高”;
    力往下行想上边,谓”俯之则弥深”。
    人家来时,全家热烈欢迎,引进门来.请坐下.盛情款待.谓”进之则愈长”;
    人家去时,全家热情欢送,千里送君.请上车,恋恋不舍.谓“退之则愈促”。
    人家要时,大方些,整体身形都给他:
    人家给时,诚心些,整体身形都要他。
    太极拳,不离圆;太极拳,不离圈;
    太极拳,不离粘:太极拳,不离缠:太极拳,不离钻;
    大圈小圈微形圈,平圈立圈无形圈;
    修到圈圈变成点,星星点点都旋转。
    遇力则松.松而空之.空既无,无中生有;
    一空即粘.沾而缠之,缠中钻.深之入之。
    轻轻接触,静静听之,“彼不动,我不动”,以静待动.窃听监控,谓之”沾”;
    彼是舟.彼是车.急行缓驰.我是乘者.随人听动,侦察试探,谓之“连”:
    局部得机.整体得势,得机得势,贴之逼之,涌之靠之,进之、深之、入之,使对方感到弄不掉、揭不起、了不得、惹不
起.谓之“粘”;
    ”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粘”若落空.随人变化,不丢不顶,以待时机,谓之”随”。
    不争高低输赢,只求变化无穷:欲求”懂劲…神明”,先求变化无穷:变化无穷即“变化万端”,谓之“着熟”。
    变化犹如孙行者,七十二变;
    浑身好似观世音,千手千眼。
    推手打人与发人,“神明”功夫难练成。
    试问太极大师中.几人功夫达”神明”?
    何为“神明”境界?不是战而胜之.而是不战而胜;不是有为而治,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手概念本不同,请君对此细思忖。
    搭手即存发人意,何人去学推手功?
    请君细读王宗岳,真经妙谛在其中。
    “随曲就伸,无过不及”.除推手外.何能达此也?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除推手外.焉可这样子?
    “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达此境界.非推手莫属。
    “量彼劲之大小.人离不错;权彼来意之长短,毫发无差”;此与“发人”有何瓜葛?
    “仰高俯深.进长退促,一羽不加,蝇虫不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此与”击打”有何干?
    “沾连粘随”,推手原则,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照此操作:
    ”不丢不顶”.推手要领,彼此需要互相默契,紧密配合。
    推手是风平浪静,散手是惊涛骇浪。
    太极推手,温文尔雅;太极发放手,比较文明;太极拳断手,不讲文明:太极散手,武不善作。四手概念,截然不同。敬请同好,详辨甄别。
  太极推手禁忌:
  忌骤然推按,忌猝然采捋;忌借机发放,忌脱手击打;
  忌趁隙肘顶,忌无情肩靠;忌擒拿锁扣,忌指点掌戮……
  推手是练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
  发放手是试功夫,可以交流;
  断手是论功夫,难以交流;
  散手是见功夫,不可交流。
  架子天天走,见面就推手;要想练功夫,请君学推手;
  太极不推手,功夫何处求?
  开展推手运动,造福大众健康。
3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