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太极拳架素来很少专习桩步,其功力长进,祇能与演练的勤惰成正比,因之下盘沉劲增进甚缓。下盘根不固,观其演架,则有漂浮松散不实之感。虽练有多年太极拳纯功,一旦和人试手,又每苦下盘不稳,易受人牵动而感挫折。愚以为可将拳架之单招提出专练及定式桩步,经合度的身法桩步训练,可加速培养出下盘的重心稳定,进而增长沉劲,与演练拳架可谓相辅相成。早年曾就站桩是否增长沉劲一节,求教于 潘师,先师明训:「演练陈氏太极拳架,即是一种活桩步,练到相当程度,气沉丹田,自能慢慢地培养出松活柔韧的沉劲。站桩则为一定步桩,在正确的要领习练下,确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惟祇习练站桩,不练拳架,则恐有下盘稳固,腾挪不灵之虑,若于演练拳架之余,兼习练站桩,则相辅相成,并无不可」。 意拳王芗斋先生云:「基础训练,须先依据桩法作起,将全身间架,安排妥当,使身体端正,意念空洞,从静的状态中去整饰神经,调息呼吸,温养筋肉,使细胞自然的发动力由内而达外,通畅全身。如此筋骨不练而自练,神经不养而自养,尤须用意体察其细微动静。工夫一到,当知如此一站,大有无穷之妙用,应先致力桩法」。 先师曾就混元桩的看法:「关于王芗斋的混元桩资料,其理论重点,在于一切行动,听之于心,心即是我,我欲应敌,形即随之。及一静以应万变,而变出于本能。此即太极拳之心静用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静中触动、动犹静之意。其所谓而变出于本能,亦即陈鑫所谓吾人秉受于天之本来之元气,所谓太和元气,所谓中气,也就是人的本能。至于六法,王氏扬弃了着法套数,但仍有两人对练的方法,并且与太极 以上所述心得,皆是先贤早于论著中叙述详尽,祇是有些未细加研讨者,致未能从中体悟精义,进而渐臻佳境,殊为可惜。愚学略有领悟深感其重要,不厌其烦,特再述于上,希与同道共研之。最后引述 先师明朗篇作为结语。『 陈发科老师时常说的四个字:「气、塌、开、合」,我练架时把这四个字来摸索,老师说有气的地方,怎样使他没有气,要用气的地方,怎样使他些气,用几分气。怎样使腰劲塌下,怎样在该塌的时候塌;怎样使全身的劲塌而觉得圆转自如,支撑八面。怎样叫做真开,怎样叫做真合。………等拳套动作熟练以后,精神就比较可以专一,那时心意也自然能静下来。同时人身上原有的一股僵劲,经过日久的运转,逐渐化除,所谓「旧力渐去,真劲渐生。」等到动作熟练后就不须想如何动作,就可以很自然的动作了,到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上面所述的陈老师常用的四个字:「气、塌、开、合」在动作肢体各部细细地体会了。不是凭空的摸索,凭空的摸索是摸索不到结果的,一定要在实质方面去细心揣摩,方有所得。「气」字………从此我明白了陈老 中华陈氏太极拳协会 洪涂生 2001. 07. 31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