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入门的第一要务,也是潘老师所传『三大原则』中的第一原则,凡是学过本门拳架的人对于三大原则应该都不陌生,至于经过他老人家亲自指导过的人更是耳熟能详。本文仅对『三大原则』中的第一原则『立身中正』,提出个人初浅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一些初学者有所帮助,更希望对这些原则的实践有更细致体会的人能补充指正,期能对潘老师的教导有所发扬。 立身中正的实际操作,一般的要求是『百会与会阴虚虚对准』,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但事实上,百会与会阴这两个穴道因为距离较远,对于初学者在操作上,会感觉比较难,而且『虚虚对准』偏于心意上的运用,对应于身体的实际中正不易领会,故从一开始就没有注意,而忽略此一原则的重要性,这种类型的人为数不少,久而久之,身桩有了弊病,而影响对拳艺的深造,不可不察。
一、头容不正,颈项不直。 此一问题的产生,大概都出在不会领起『顶劲』。事实上,在拳架的运行中要『维持住』顶劲的『虚领』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锻炼,因此在初阶的练习当中,只要能注意「保持」『两眼平视及后颈项的竖直与放松』即可,而这也是立身中正中对头的基本要求。 二、肩头内卷。 肩头内卷,意指两肩头有向乳头方向合的现象或趋势,形成外观上,靠近肩关节附近的胸肌有凹陷的现象,在此状态下,胸腔不得其正,侧向劲的维持不能得势,因此,要注意让『两肩头沿着锁骨方向,朝正左及正右方延伸。』,使肩头处附近的胸肌平顺展开,才不至有凹陷的现象产生。 三、膻中处折曲。 在膻中穴的地方陷入,而胸腔不正,造成后背紧张及督脉的气上扬,且使得上半身之重量部份集中在该处,致使任脉因折到而气行不顺,久练之后产生胸闷,运用上亦较不灵活,发劲也因此打折,且按压该点会有疼痛之感,因此该处的展正要特别注意。 四、腰软。 腰软,即腰不直。此处所指之腰,系指身体的两侧,由肋骨以下的地方开始到髋关节为止,此处一展直,则身桩正面的两侧基准线就大事底定了,在拳架的左旋右转及起落升降当中,维持两侧基准线的正直,即可对应出肩、胯相合,确立身法中正的基本。 五、落胯不正。 落胯不正。即上身之重量未能垂直落于髋关节中,而有前倾之象,?劲有所偏差,造成两腿内侧经脉之紧张,久练后,若加以按压,常会伴有疼痛之感,且丹田亦未处于正位,对于功劲的精进颇有影响,此项缺点的改善,惟有从虚领顶劲之作法方能获得彻底的改善。虚领顶劲为身法中正的重点,实际的操作及如何虚领,潘老师的著作中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多谈。 身法的中正是太极拳的精义所在,身体在中正当中即产生一种中定劲,在此状态下方能支撑八面,又由于阴阳虚实的分清而能圆转自如,此间如何维持拳架在动态当中的中正是一个难点,因此建议习者,拳架必须要在教练者的指导下,彻底的改善各项缺点,于调正身桩后,方可离师自练。否则比较容易出偏,或是练了许久而成效不彰。聊聊数语,提供参考,亦请不吝指正。 林耀堂 90.09.21 于 台南市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