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在阴阳并济的拳路上前进,一辈子就在阴阳之间摸索、在正负之间挣扎,终究接近临界点〝零〞的空、虚、无之圆融妙境就我本身而言,开始时不太在意,以为阴阳就是一种理论。黑白、昼夜、上下、盈亏等,凡是有对立性的事或物,挂以阴阳之名,无一不可,因为〝想当然尔〞,所以自以为明白阴阳道理,也就不经意的将“阴阳道理”抛诸脑后。 后来练拳经年,慢慢发觉,阴阳之理,不止于我当初所认知的肤浅、表层的领域而已,这并不是说阴阳道理是错的,而是当初我自以为知道的阴阳,在日后看来,它是空洞不实的,我并没有在行拳走架中去实践。这也就意味着,我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练太极拳的名号,却没真正落实太极阴阳大道。 就因为知道必须在肢体动作中落实阴阳之道,所以我坚信一定要勤练,唯有勤练才能在拳艺上有所精进。也就是因为勤练,才渐渐把实际肢体的运作练出阴阳道理来,就是在行拳走架,一手、一足,都不悖阴阳之理,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每一吋肌肤都练出阴阳至理来。 但是“知易行难”,这一阶段的磨炼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人往往都在这一段时间内,见异思迁而乱了阵脚。依 恩师《陈氏太极拳五层功夫》一文中,在第二层后半段到第三第四层,都是属于这一阶段精雕细琢期间,大约要七年〈若没依照文中要求,每日练拳十至十五趟,那铁定要延长许久〉。像我就是没有依教奉行,所以练拳已经二十几年,自知只实践了一小部份的阴阳道理,尚觉大部份未能落实。我自己常常觉得资质鲁钝,连一点点小小的劲道,都要琢磨两三年才稍有领悟。所以在师兄弟讨论练拳心得时,我是听得多,发表得少,我总觉得师兄弟的境界都很高,我是不易办到的,甚至连我自己的学生与人言谈之间那种〝震退对手数丈〞的功力,我真是又惊讶又赞叹,自觉不如啊! 〝立身中正、呼吸自然、用力勿过〞是 先师告诫诸弟子练拳之三大原则,终身奉行,绝无弊病。而事实上我也认为,这也是拳艺的高超境界,因为这些都符合〝中道〞之原则,也就是正负之间的临界点。我们在拳艺未精之前,举手投足之间非正〈过〉即负〈不及〉,所以练拳之时,仍免不了歪斜、凹凸,或是偏重于局部的表现,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推手时也免不了顶、扁、丢、抗;但我坚信只要恪守 恩师的教诲,把握每一天,老实练拳,往正负之间的临界点迈进,终必有成,若是为求速效而夹杂贪多,背离了正道,反而浪费时间,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我可不慎乎? 江弦苍 于台中东海 2002/10/01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