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实作/杨鸿尘

2008-12-14 08:2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835| 评论: 0

摘要:   若从搏击术本质而言,实作是以打击对手,保存自己为目的的人与人的直接肉体对抗。尽管这个本质与人类道德是背道而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本质至今仍然是大多数习武者的追求目的,虽然赛车、登山等项目的伤亡数 ...

 

 若从搏击术本质而言,实作是以打击对手,保存自己为目的的人与人的直接肉体对抗。尽管这个本质与人类道德是背道而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本质至今仍然是大多数习武者的追求目的,虽然赛车、登山等项目的伤亡数字大大超过了任何拳赛,但前者为遗憾和刺激的事故,但后者则为故意伤害而被认为是违人伦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尽管如此,实作仍然是搏击术同戏剧、杂技、体操和各类体育项目的惟一本质区别而盛行不衰。现代的体育运动又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使它变得合情合理而充满魅力。
  我国武术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很多主式和观念,真杀实搏也蜕变为“推手等于实作”和“拆招等于攻防”这两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已在为习拳者通往实作之途的最大障碍。稍具实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推手训练时的心理、速度和反应等素质是根本不能同实作此相比的,故推手只是实作训练的手段之一,而不能代替实作。而拆招、破招的训练更是同实作毫无关系。这是因为破拆之法只是攻防的开式演习,与双人套路无异,真正的搏击是凶狠惊险、瞬息万变的,正所谓“到了厮打,忘了招法”。训练实作,必须首先打破和抛弃这两种误人之谈,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功之后,就应立即进入实作训练。只要拳锋指向你的鼻子,从未实作过的人就会立即产生本能的威胁感和警觉,这是任何“假想故”无法取代的真实感受,而一旦交手就会立即遇到整体运动和守中用中的原则是否还能保持不变的问题,同时还会遇到视觉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攻防动作变化速度新课题。这些课题是基本功训练中根本无法体认的,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只有实践,这就如同游泳,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就必须下到水中去,尽管初入水者都不情愿地要喝几口水,甚至有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置岙于江河湖海的波涛之中,才能真正体识水性,才有可能达到“善游者忘水,忘不者神全”的境界。
1.实作训练
  实作可以为训练和互搏两个阶段,当然,所有的基本功训练都是为实作服务的,都属于实作训练的具体功法,但实作本身也可分为训练和真正格斗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称为实作,但亦有不同,这也和球类等体育运动一样:基本功法为个人单练,而上场实作则有本队分为两组对练和正式比赛之分。
  实作训练的开始,应首先侧重反应速度的训练。反应是人体受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反射行为,这种在实作中,人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速度和灵敏度称为本能反应,它是决定实作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任何攻防技术的实施都要由神反应作为中间媒介,它在实作中的作用是根据对手激烈多变的攻防动作迅速作出判断,并随对手之动而及进正确地身动、步动、手动和决定发力的方向、路线和角度等攻防动作。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递,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有的时间。实作训练就是把受遗传因素影响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使自身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并不断加强和巩固形成正确的本能。由于反应速度主要是神经反射过程,所以训练应安排在精神和体力状况最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一般由“同步进退法”开始。其基本练法如下:
  双方以技击步(左右腿前后所置相同),面对面站立,目光含蓄,互相逼视,前锋手指向对手鼻部,后手护住中线部位。二人之间的距离必须是站在警戒防护线上(即无论哪一方进一步就能打中对方),身心处于高度的集中、振作、警觉状态。地行如下训练:
a.甲保持基本间架,向局线以垫步冲进一步,乙立即也保持基本间架以垫步后退一步,当后脚刚落地的一瞬间,马上利用后足的反弹进行反攻,复向甲冲回一步,甲立即后退一步,复回归双方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进一退,反复训练(图72.同步进退法训练)。
b.甲、乙双方各以技击桩对面而产,先由一方为领步者,另一方为随步者,然后双方再互换,在此仅以甲方面军为领步者为例(以下要领皆同,不再重复)。
甲向乙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紧接又向后退一步,乙复随进一步。甲改变进退步速度,忽快忽慢,乙必须随着甲的速度作出正确的随步动作。开始训练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无论进、随步的速度如何变化,整体的间架不能因速度变而稍散。二是必须有真切的攻防意识,在此项训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意念,这就是甲、乙意想在双方的脖子这间系有一根细绳子(也就是说意念中有一根细绳套在甲、乙双方的脖子上),这根绳子的长度正好同甲、乙双方的警戒式距离相等。当甲、乙各自以实作意念面对面侧身而立时,意念中的这根细绳就正好绷起。甲进一步,乙必须在甲进步的同时马上做出反应,立即后退一步,如果退得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松驰下来。乙退步后,甲复向后退一步,乙又必须随甲的速度再进一步,如果不进步或进步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挣断。在双方互相进步、随步的攻守中,意念中的这根绳子要始终是处于双方警戒式时的距离,稍有迟缓这根细绳就会松弛或挣断,即为错误。

[page]


c.甲进、退一步,乙随甲的步法变化而进退,甲突然改变进、退步的次数,乙必须随甲变化及时反应变化。如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退一步后,又迅速再退一步,乙必须紧跟着再随进一步,甲突然又进一步,复又连进两步,这时乙必须连退三步。同样,意念中的绳子无论双方如何变化必须是一直绷着的,一旦随步不及时,就会扯断和松懈。开始是一进一退,熟练后,必须打破这个规律,领步者必须不断改变进、退步的速度和次数,才能克服一进一退的死板规律,真正练出敌我变我变的反应和反应速度。训练时,只要犯了意念中的这根细绳松下来的错误就应马上意识到实践中会被动挨打,而意念中的绳子如有断掉,则又说明自己退的步过大,变成了消极逃跑或是失去了发力的时机。初次进行此项训练,肯定有随步者因反应失误或迟缓而发生双方撞到一起或突然拉大距离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必须引起注意,在训练中逐渐减少或克服这个现象的发生,而只有反复刻苦训练,才能真正练出反应和反应速度,为真正实作打下基础。
从各地读者朋友们的来信中得知,大家对重拳非常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如若具备了重拳,实作中即使挨上对手几拳,也能以重拳将对手击倒或击成重伤而取得最后胜利。下面就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奉告大家,重拳是练出来的,不是密传的绝招。重拳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认真要领刻苦练功,重拳不神秘,是可以练就的。重拳的三个条件是:
深厚的功力,发拳的时机,及击打的位置。
  深厚的功力主要指意念的穿透和自身整体肌肉群的连接程度和拉伸量。
  意念的穿透指发力需狠、准、透,如击对手前胸时,发力就应意想着打对手身后之人,更应置身于与对手争生存的决斗意境、凶猛激发状态。肌肉群的整体连接是根本的发力条件,参加发力的肌肉越多,力量越大,这就是整体连接的功夫(初为肌肉群整体松紧的胀缩,后为全身骨骼的运动)。肌肉群连接一体,一动齐动后,还应圆方位;辐射放长,肌纤维的拉伸量越大,弹性越大。所以初学者只有把对重拳的追求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尤其要放在后文所述的站桩功法的苦练上来,才能具备真正的重拳条件。
  发拳的时机指击打对手的角度和火候合适,如果不合适,空有重拳也发不上。如欲把重拳作用于对手就应在实作的实践中按其要求去寻求发力的角度和时机,这也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具备的体认功夫。
  击打的部位包括自己和对手两个方面。用掌拍对手的臀部和用手指插对手的眼睛,效果是根本不同的。这就要求大家对照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并熟谙自己发拳的部位和击打对手的部位。在此先简介一下打击对手的常用部位。
  颈部
  颈部为头部同人体连接的唯一部位,此处受伤,会造成对手大脑指挥失灵,人体总指挥瘫痪,从而瓦解对手的攻势而稳操胜券。颈部有颈内总动脉、颈丛、食管等重要组织,任何部位受伤,对手都将致残。咽喉部为气管所在,此处受击,对手可当即窒息。后颈为脊椎上端,此处受伤,将破坏椎管中的脊髓,切断脑与各器官的传导通路。故颈部是发起攻击的首要目标。如果以蛇行手连续穿击和以掌连击对手颈部,还可以控制其整体变化,夺取发重拳的战机。赵道新先生的双掌就是常以对手的颈部为攻击目标的。
  头部
  头部为人体总指挥部,古语称为“五阳之首”。头颅内有大脑,小脑、脑动脉等重要组织,如果重击对手头顶和后脑部,势必伤及脊髓、脊神经等组织,使对手当即造成脑挫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轻则伤残,重则当即废命。耳门、太阳穴或鼻骨等处如果遭到重击,可使对手丧失听力、颅内神经拉伤或鼻骨断裂,造成脑震荡和颅内神经重伤而丧失战斗力。如果下凳部受重击可使对手颌关节脱位而无法战斗,故头部亦是攻击的主要目标。在此还要顺便提及圈锤的用法,平常使用此拳可击打对手头部,但发重拳时应变拳为掌,以指甲尖圈击对手眼睛,只要击中,对手会当即失明。
  锁骨
  锁骨是胸锁关节和肩锁关顾的重要骨连接部位,但其构造薄弱,是掌根和栽拳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此处极易折断,一旦断裂,上肢将无法运动,同时会严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
  肋骨
  肋骨的构造扁而脆,各肋骨之间均有空隙,最易折断,此处受重击,当即伤残,并可伤及其内脏器官,是削掌、塌掌,尤其是崩拳的攻击目标。

[page]


  裆部
  裆部若受重击,可伤及生殖器官,如果睾丸破裂可当即废命,是穿裆脚的主要攻击目标。
  胸腹部
  胸窝部受伤,可立断呼吸系统,并伤及心脏、肺脏和胃等器官,造成窒息、胃出血等现象。腹部遭重击,可伤其膀胱,造成泌尿系统产生故障。胸腹部是炮拳、栽拳、崩拳的攻击目标。
人体的各骨关节和小腿胫骨等部位也是薄弱部位,但应以攻击上述部位为主。
我们明白了上述要害部位后,在决斗时就应注意全力攻击对手的这些部位,同时更需注意防护自身的这些部位不受对手打击。
  自身的发力部位亦是重拳的关键条件。传统武术中一般视此为不传之秘,这也是我国实作名手们不适应戴拳套等护具的原因之一。其施发部位的概念是“以自身的突出部位打击对手的薄弱部位”。这些打法,国外很多搏击术已常使用,而我国武术界却仍在保密。所谓的突出部位就是指肘和膝,具体来讲就是肘关节处的鹰嘴部位和膝关节处的膑骨部位,这就是所谓的“十手十腿不如一膝一肘”的含我。当然,实作拳法为了始终以整而战和列有利地重击敌人,自然摸索出了比肘、膝更为实用的打击部位,这就是原传形意拳法的“鹤顶似钻”和“骨棱如箭”。
  原传的实用拳法与其他搏击术有本质不同的训练体系,同时也有独具特色的握拳法和利于发重拳的打击部位。握拳法不同于其他拳种之处是张舒畅法和瞬缩法。张伸法就是练功时尽量使手腕部的筋骨张伸,增大强度和弹性。瞬缩法是与对方对阵时“手如执物”,即手内扣抓一个物体,最常见的比喻是手握一个鸡蛋,发拳时瞬间紧缩,将鸡蛋攥碎。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平时站桩和练功,甚至行走坐卧都应注意加强手腕部筋骨的张伸训练,而握拳待发的状态也就是“返婴寻天籁”——仿学婴幼儿时期的握拳,俗称“抓挠儿”。抓而无物,握而不僵,食指第一关节略突,郭云深先生的崩拳就是用此处略突出的部位“塞入”敌身的。
  使用此种握拳法的优势很大,效果亦佳。但大多数习武者都不适应,因为一般人的食指关节的强度都不够,重击对手时,除非击中对手腹部或其他比较软的部位,才能承受对方的反作用力,但如击撞到对手的骨骼或肌肉较丰满的部位,自身的食指多因强度不够也同时受损,所以不少人以“扶墙式”桩法补增指力。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另外的坚硬部位重击对手,这就是掌指骨关节背侧部位。掌指骨关节就是以掌握拳后的突出部位,最易使用和威力最大的当数食、中二指的掌指骨关节。用此部位如果是栽拳可击断对手的锁骨和肋骨,反背劈拳和可重伤对手的面部。
  摔打法也存在轻与重的问题,如前文谈到的扛摔和夹脖摔,可将对手摔倒在地,也可以就势以身体重砸对手。夹击对手的部位也不一样,如果是训练和切磋,用以夹对手的部位是小臂内侧的肌肉面;如果是重击,那就要用桡骨内侧的锋棱勒切,使对手窒息后,再施重摔或重击。
  人体还有一些用以打击对手的部位,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的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不尽相同,如有的人尺骨小头和桡骨颈突粗大隆起,使用削掌等即可用此处发力打击对手,但有的人却不突出。其他部位也是不会人人相同,所以只介绍掌指骨关节背侧。明确了施发重拳的部位后,在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这些部位的摩擦训练,以增加这些部位的强度。
  在此我要严肃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实作有对练、以武会友和对敌决斗之分,所以使用重拳应分场合和对手。

4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上一篇:推手/杨鸿尘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