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的膝痛现象

2008-8-6 08:3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446| 评论: 0

摘要: 有运动就有运动创伤,太极拳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健康及养生运动,但它却为不少人带来膝痛的苦恼。 最近愈来愈多医生及科研机构发表有关太极拳练习带来膝关节病的报告;也有卫道之士站出来反驳,认为太 ...

 


    有运动就有运动创伤,太极拳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健康及养生运动,但它却为不少人带来膝痛的苦恼。
    最近愈来愈多医生及科研机构发表有关太极拳练习带来膝关节病的报告;也有卫道之士站出来反驳,认为太极拳伤膝的讲法不对,太极拳治好他的膝患云云。究竟事实是怎样的呢?
    膝患种类
    因太极拳练习带来的膝关节病有几种,一部分来自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肌腱发炎,少部分是半月板或十字韧带受伤,而大部分是退化性    膝关节炎。
    退化性膝关节炎主要是股骨头与胫骨头互压磨擦所带来的软骨(Cartilage)退化现象。这个病最难医,因为磨蚀的不会再复生,炎症会在持续的太极拳练习中不断出现。患者一般在太极拳坐马移动、及上落楼梯时出现酸痛无力感,行走平路则不大影响。
    老来练太极拳慎择明师
    说「太极拳运动导致膝患」可能对太极拳不太公平,因为膝患的机会率与年纪成正比,而社会上学习太极拳的人有大部分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的。这退休年龄的身体质素,或多或少都有些自然退化的关节毛病。如果未学太极拳就患有轻微的膝关节病,到进入太极拳练习以后,为了适应太极拳的慢动作蹲膝移动的负荷,膝关节疾患加重是不足为怪的事。其实,年到六十带着膝关节痛来学习太极拳可能是不太适合的决定,当然要视乎你能否找到明师。
    甚么动作带来膝痛
    若从学于不太深究太极拳运动生理知识的师傅,伤膝的机会确实不可少觑。膝伤主要来自屈膝姿势在转体运动带来的磨压现象。虽然,运动可促使关节分泌润滑液从而减少疼痛,但这可能得不偿失。最明显发生磨压现象的是「简化太极拳」中由「起势」转到「野马分鬃」一段。「起势」是双脚平肩宽站立、曲膝、面向观众。当练者提左脚由这个位向往斜后踏出,身体随转体逐渐左移成左弓步,后方的右脚便在转动当中承受大部分的身体重量,如果练者右膝盖和右脚尖不同时往左转的话,右膝盖必然压着来磨,膝关节尤其是内侧部分便会受伤。

[page]


    当然,这问题不会出现于适当的练习。问题是,你现在练的动作是否适当,你是否有一位明师指导。很多时,师傅本身也有膝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成年男人把150多磅的体重压在两个膝关节上,平均每个膝关节要承担约80磅的压力,股骨头与胫骨头之间只靠半月板和胫骨头的细薄软垫支撑,辅以周边韧带及中间的十字韧带来固定左右摇摆的拉力。若身躯没有移动,胫骨头还可以支撑;如果上面的压力不断作多方向运动,软骨垫很容易在强大的磨擦下亏蚀。而且,上面的动作愈慢,磨擦压力则愈大。假使太极拳习练者不去矫正,那磨蚀的部分便会出现慢性发炎,软痛现象将会在每次受压时浮现。理论上,炎症出现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好让它休息。讽刺的是,愈勤力练拳的人,就愈容易有慢性膝关节炎。
    所以,我们需特意把后脚尖调较至与前脚尖方向平行,凭此完成的弓步才合于身型转体,也合于腰胯发劲;否则,这做法还未谈得上技击,就连基本的养生功能也办不到,倒过来伤身。不要说「太极拳十年不出门」,这样练习不需半年便练出膝患,远不到十年已停止练习。
    松沉不能减轻膝痛
    有人说,导致膝痛的原因是练者不晓得「松沉」,不能做到「松沉入骨」。其基本论调是,太极拳应该是棉里藏铁;若体悟到「松沉入骨」,练者会有沉重感由膝盖传到地。这样,膝关节便不会承受过多不必要的重量。如何才能做到「松沉入骨」,当然要有「明师」指导云云。笔者以为,姑勿论「明师」是否有「良方」教导徒弟达致「松沉入骨」,「松沉入骨」固然是练拳者所期盼的境界,问题是,即使做到如斯的「松沉入骨」,膝关节所承担的力量都是一样,有「松沉入骨」的工夫但在转体时不调较后脚尖也一样会带来膝患。甚么「膝关节不会承受过多不必要的重量」只是似是而非的骗人用语。「松沉入骨」是「整体气感」的描述,而膝患来自不适当的角度,两者根本不同。
    膝不过尖可减痛楚
    又有人说,膝盖要保持在脚尖垂直线之后;若超过脚尖,不但马步不稳影响技击效果,更会引发膝关节炎。当然,膝盖超过了脚尖又下蹲低马势者,股骨与胫骨的交角必然小过90度,这样膝盖的压力自然大,伤膝的机会也大。可是,膝盖超过脚尖是否是技击的缺陷,笔者不敢苟同,留待另文探讨;重要的是胫股之间的交角愈小,承受压磨的创伤则愈大。
    不做弓步不转胯不伤膝
    有一次当我在课堂上发表有关太极拳有伤膝危机的讨论时,有学生不甚同意,急不及待的从他的坐椅弹起并站了一个吴式「」(左三角马子午位左钩手右扑面掌),要我马上看他,意思是「袁博士认为弓步转胯而又不内扣后脚尖必伤后膝的讲法不对,且看我这一招全无问题吧」。我走前一看,心里笑着问他「你站得舒服吗?」他说「非常舒服,并且可以全方位控制前后左右周围空间」。我说「你认为可以就可以啦」,说完便走开。
    我之所以不继续跟他讨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的东西比我好才出来表演一下,而我从来不会把一些「自我表现」当作问题。事实上那一刻的表现不是要问一个问题,而是挑战。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站的三角马(两脚掌成外八字)不是我说的弓步,而且他这个连胯也没有转过的「单鞭」,又怎会出现我所说的磨压现象呢!不转胯虽然不伤膝,但我从未踫过不转胯而产生强劲动能的功夫!
    综合而言,若练者在弓步转体运动时稍作后脚尖调较,则膝患是可以避免的;又或者,把拳架提高,避免膝关节在小交角下磨压。太极拳毕竟是健康养生的最佳运动之一。

3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