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壮弘先生依据多年对太极拳的研究和亲自证得的果实,撰写了“四两拨千斤”还是“四两拔千斤”这篇文章,明确主张太极拳就是不用力,四两的力都不能用。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些拳友争论。笔者有幸跟随王壮弘大师的传人王志祥老师学习王氏水性太极拳多年,对此有些体会,深感要学好太极拳,必须要对太极拳思想有深厚的认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佛、道、儒思想的综合体现,要用辩证的哲学思想,去除僵化的认识,才能分清“正”、“伪”太极拳。 我们长期以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眼睛看到的表面不变乃是真的,而不知道,这表面不变的里面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是真实的,因此我们不能执著“有”;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就此变成“虚无”,执著认为没有,即执著“无”,我们这个世界生生灭灭同时存在,所以太极拳要树立“有无界”的思想。 我们大多数学习太极拳的人,在推手时总是用力想办法将对方推出,其结果不外乎“力大打力小,手慢让手快”,此非太极所提倡。然而不用力怎样运动、怎样打人呢?王壮弘先生把现代科学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揭示了太极拳不用力的奥妙,是通过人体的重量,去借地球反弹的能量,“用能量不用力量”,此为太极拳应该具有的特征。它的运动是通过偏沉则随,由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能量运动,是八门五步放大缩小的运动,而不是简单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机械运动。从思想上明白了太极拳的原理,这是第一步,而尤为关键的是身体上明白,也就是体证,只有身体上明白了才是真正的明白(笔者体验,这需要明师的指点,没有明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可想象的)。 习练太极拳的窍要,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舍”字,要看你舍的程度和决心。我们学习王氏水性太极拳的学友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以笔者为例,通过王志祥老师几年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通过理论和实践(推手),我身上的错误习惯和思想被一一打掉,切身体会到只有“舍”才是学好太极拳的唯一道路,别无他法。我体会到只有不用力,将身上的僵块化开,身体才能通畅,感觉才能灵敏,思想才能脱离身体,空间才可显现。身体和思想都得到自由,运行无碍,这就是学习王氏水性太极拳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感悟。艺无止境,老师常说,自然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我们要效仿自然界的水、风、气,练成流动不居松柔之体,这才是我们每个学习太极拳的人奋斗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