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图南,太极名家。九岁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寿终正寝时105岁高龄。 他在《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一书中的自序是: “余自九岁始,即开始学练太极拳,至今将有百年,未曾间断,故身体精神,仍如壮年,实为练太极拳之功也。因此,曾将太极门之拳械,分别前后著述多本,如《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吴图南式太极拳》、《太极拳之研究》、《国术概论》等著作,备受国内外读者之欢迎。然因时间已久,书版已绝,各地读者,纷纷函问,因此,商之人民体育出版社及《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拟将以上各书重版付印,订名为《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以便早日与读者见面,亦一快事也。再将我早年照片附之于内,使读者作为养生长寿之参考,想必为读者欢迎。” 吴图南 再者,余曾著有《太极拳气功》一书,在文革期间被抄走了,以后如有时间,另行补入可也。 图南又及 《身体各部之名称与功用》 第一节 头 头在全身体中,占最重要之地位。指挥操纵,百体随之。而在国术之中,亦收提纲挈领之效。故小之一举一动,大之攻杀战守,莫不以头为准绳。倘头部井然不紊,则全身丝毫不乱。如头向前俯,则背脊各部,随之前倾。头向后仰,则胸腹各部,亦随之后倚。左右倾侧,莫不皆然。故研究国术者,应首先注重头部之动作,不可轻举妄动,或左右歪斜,或前后俯仰。以致四肢百体,受其影响,动作应用,失其效率也。 第二节 肩 肩之运用,必须始终维持其平衡。故无论任何姿态,均以松肩为主。肩松则两臂之动作敏捷,举止自然。不可徒尚拙力,致使两肩高耸,动作生硬。甚有一肩高起,一肩低下者,既碍观瞻,且不合生理之自然配备。学者,练习肩部时,宜慎之,戒之!至其应用之法,有肩靠,肩挤,肩撞等法。 肘之地位,在肩与腕之间。承上达下,关系甚巨。锻炼此处,如不得法,则意气不能运之于手。动作焉能活泼自如。故任何姿势,应以垂肘为上。使腰背之力,由肩达肘,由肘而运之于手。至其应用之时,以距离最近为宜,贵乎神速,切忌迟缓。盖恐被敌拨挑也。所用步法,以半步为妙,以免肘部高举,腋下为敌所乘。至其应用之法,有盖肘,献肘,仰肘,拐肘等法。 第四节 腕 运用气力,如何始能随心所欲,达于敌人之身?必须视腕之能否灵活而定。盖肩不松,则力不能到肘;肘不垂,则力不能达之于腕;腕不活,则力不能达于手指。况望其力能达于敌人之身者乎?故腕有灵活,实为练习国术者,必须之条件。至其应用之法,有提腕,按腕,仰腕,垂腕,挤腕,等法。 [page] 第五节 手 练手之法,为国术中之主要部分。虽有长手短手之别,而长手贵乎力足;短手妙在自顾。平素练习。非长手不能运意气达于指掌;应用之时,非短手不足以保身躯。故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方为美善。惟手有五指,指有三节(大指二节)。并指为掌,屈指成拳。掌之根处为腕,其运用也,各得其便,不可偏废。因分述之如下: 指:练习之法,因用指之多寡,而名称各异。兹分述如下: 按指之用法,不外插、点二途。苟非气力精至,不易使用。锻炼之法,宜屈宜伸。务使气力达于指端。乃能得运用之妙。不可强直,而徒尚拙力也。至于运用得法之后,对于其它艺术,皆可有辅助也。 二掌: 三拳: 按拳之为用,少林有龙、虎、豹、蛇、鹤五拳。 第六节 腰 [page]
第七节 胯 胯为运用腰力,直达于腿之主要机关。故上承于腰,下连于腿,关系之大,不问可知。练习之法,以端正为宜。或一腿前伸,一腿下坐(为桩步)。或一腿侧出,一腿下蹲(为半叉步)。或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踞(为坐马步)。则力能下达,气自下沉。故腰灵腿活全系乎此。学者,可不加之意乎?至其运用之法,有胯打,胯崩等法。
第八节 膝 膝之为用,在能使足稳步健,调剂前仆后跌。盖因膝为大股与小腿之中间枢纽。且能运腿部之力,达于足掌。使全体重心巩固,地盆不摇也。其练习之法,膝向前屈,不可过足尖前,以防重心前倾。膝之后面,名为腿凹。作蹬弓步,腿凹务须绷直,以舒其力。至于两膝双蹲,气势必须收缩,以免颠倒之弊。且易进击敌人。膝之用法,与肘略同。有上提,下跪,左拐,右拐,前冲诸法。然非精于国术者,不易行之也。尝观鹤能独立,用力于膝,日终不倦。国术中,亦有模仿者。尚非别有心得,不能运用之也。 第九节 腿 腿者,支撑全体,载一身之重量,使身体静如山岳,收盘安之效。动似江河,无丝毫迟滞之虞。举止镇静,而不乱。动作平稳,而不摇。气不上浮,故无上重下轻之弊。足不虚蹈,即少颠倒腿颤之患。是以初学国术者,因腿部无功,以致如木之无根。身若风摇,自有应手而移,随动而倒之现象也。精于国术者,则不然。每一姿势,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遂能得机得势。故练腿之法,乃为当务之急。至其练法,约有二端:一为桩步巩固,二为腰胯灵活是也。练桩步之法,不惟增长腿足之力,且使气血下行,充实筋骨。以故无论足掌之前后,踏于何地,虽立于垂危狭小之处,而推挽不可稍移,有如桩之栽于地中者然。练腰胯之法,每一姿势之动作,必须使其尽优美适宜之能事。兹将练腿之法分述如下。 桩步: 1、骑马式: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坐,有如骑马者之谓也。其练习之法,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左右离开。双膝弯曲,踞立如骑马式。 按桩步,即步功也。步功缘于裆功,裆功不成,步必不稳;裆如不下,步必不灵。乃有相互关系也。 [page]
1、 十字腿:左腿勾起,向头之右上方踢是之之谓也。右腿反是。 按溜腿之法,除上举诸法之外,尚有扁踩,连环腿,鸳鸯腿,旋风腿,撩阴腿等法。不胜枚举。专以舒筋动骨为主。筋骨既舒,再习拳械,自有事半功倍之效。至于活腰之法,当以各种穿手为宜。练习之后,必须散步,倘能多事行走为尤佳,俾骨节灵活,筋血舒展,则进境之速,收效之宏,益臻显著矣。学者,须切记之! 第十节:足 足在全体之最下部,为全身之根源。足动,则全身动。足停则全身停。故学习国术者,应注意足之所在地。然后方能定攻守之计划。且步法敏捷,身法活泼。进退得体,攻守得当,因敌变化,以示神奇,皆在足之一举一动。语云:“举足轻重”,即此义也。然则练习国术者,对于足之所在地,安可不加意研究者也。兹将足之练习法,详述如下: 足跟: 人之身体,无论用何种步法,其足跟至少必有一个着地。倘两足跟,同时离地,身体未有不前后倾斜者。即使身体虽向后仰倘前足跟着地有力,则身体必不能后跌,以足跟维持重心之平衡也。左右亦然。足跟之于身体,其关系之重要有如此。至其应用之法,有以足跟勾敌者。有以足跟挂敌者。有以足跟踏敌者。有以足跟蹬敌者。要之,在练习者之善用之耳。 足掌: 足掌在足之中间,为全身重量之所寄。且能转移重心。在足部占一重要地位。其运用之法,有以足掌踩敌者,有以足掌拦敌者,有以足掌蹬敌者,皆在练习者善用其法而已。 足趾: 足趾因不常用之故,遂逐渐退化。然人每行至将滑倒之际,足趾亦显其功用,并能维持重心之平衡。至其运用之法,有勾、挂、耙、泼诸法。 按足之应用,有足掌落地,足跟翘起者。有足跟落地,足掌翘起者。有一足掌翘起,他一足全落地者。有一足起,一足落地者。故足之为用,以双足落地为宜。倘不至有机可乘之时,万不宜抬腿动足也。学者,须切记之!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