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初学太极拳者不能得其要领,谨举其要点,以为初学者参考。 太极拳之性质,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此言成手之工夫也。 初学者宜以自然、柔活为主,柔,宜松活、宜领,柔而不松,活而不领,安能致敌坚刚之将来哉。 太极拳之方法,最主要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八字,初学者需要辨别清楚。练习时,须先慢而后快,快后复缓,先柔后刚,然后刚柔始能相济。 太极姿势之要点,不外乎是手领眼随,身端步稳,肩平身合,尤须注意,顶、裆两部之劲,无使无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站立不稳,百病皆出矣。 太极拳之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要知虚实开合,起落旋转,俱从圆形中来。凡初学入门者,以大圈为法,始能柔筋活节,身作心维,朝夕盘打,精而求之,进步自速。 又谈呼吸调气,足以发达肺部,随其动静,出纳以调气,则筋肉与肺部必同时发育,自无肺病之患。 初学太极拳,尽力求慢,是为了便于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切不可性急,以免对进一步提高造成困难。但慢有个限度,不可慢的似动似停,目定神呆,好似那里有什么心思,这种慢不是行动所需要的,因此必须在精神上提起,和意气灵换的前提下求慢,这样才能不致产生痴呆的缺点。慢而后快,同样有一个限度,虽快,但动作仍要沉着,沉着的快才是太极拳要求的快,不沉着就是病相。同时能够表现出在劲别的情况下求快,才是有利无害的快。要身作心维,身宜作其圆活,心宜维其虚灵,姿势力求正确,这样练成后,才不致犯病,是为自要。 [page]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中在心, 双风贯耳向前进,紧跟黑虎双掏心, 左右拳打紫金关,二龙戏珠紧着跟, 下节两臁并两膝,脑后一掌见真魂, 急用三拳封上下,满面开花要打准, 鹞子翻身贯顶劈,选择传授于后人。 “武事其要一二语,心法原源不在多,能得其要一语而终,不得其要必散无穷。” 第一点:拳架要和实战相结合。他说练架时面前如有人,实战时面前如无人,也就是说练拳为了实战,实战就要练拳。练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意气君,骨肉臣,意要领先,全神贯注。实战时,一招既出,滚珠连发,脆冷快狠,如开弓无有回头箭,不能有半点松懈,稍许的松懈,必然吃大亏。 第二点:心理和技能相结合。他说练拳者对自己要有信心,与人交手心要占先,胆要正,头要清,要有心计,攻人攻心,预设陷阱,诱敌上当。这就要求在技能上狠下功夫,技能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时时操演,朝夕盘打,功才能强,艺才能精,技高胆子就正,才能在与敌人对垒时,立于不败地。 第三点:练架和练功相结合。他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他说拳架每天都要练一二十遍。要抽出时间练功,练手、练身、练腿,上练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中练进、退、起、伏、腾、闪、圆、转,下练缠、跪、挑、撩、劈、壁、挂、蹬。练架分三层练功,层层演练,分解走向,钻研拆解,归纳分类,捷取乱环,叠方找点,意念折叠,螺旋往返的功法要像练架一样日日操练,日练日进,久而功成。 第四点:练架、推手、散手三合一。光练架不行,要学推手、散打,推手散打又要在架子里找。一定要用“心”去练,练拳练心。侯老师最看不起的人,就是三心二意的人,不好好练架,想推手,推手还不怎样又想学散打。他要求一步一步地来,一层功夫一层理,你功夫到了,老师自然会把下一层功夫讲给你。 侯春秀老师所传的秘诀《太极十三势歌》: 掤捋挤按本无弊 若无对抗似游戏 采挒肘靠求无敌 冷脆狠准练绝技 进退套绊勾挂利 顾盼定向成武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