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郑子太极拳理论疑义之研究

2008-7-6 10:00|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271| 评论: 0

 


  我是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退休公務員,四十年前省府在台北行政院現址辦公時,曾聘請張詳三先生教授太極拳,我跟隨學習,全套一百多式,需時二十餘分鐘方可練完;當時鄭曼青先生之高足王大松先生,任職財政廳第二科科長,勸我改習鄭子太極拳;由於我只想郤病強身,不作技擊防衛之用,所以因循拖延甚久;直至民國四十六年省府疏遷南投中興新村時,遇見省府同事羅邦楨先生,(亦係鄭曼青先生之得意門生)是時羅先生任職秘書處股長,我任職財政廳股長,我們所住之宿舍近在咫尺,我方決心捨棄舊日所學而改習響往已久之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每日早上和羅先生在中興新村第二國民小學(現改為光榮國校)一起練習,蒙他悉心傳授並教我推手。不久之後,羅先生離開省府遠赴美國舊金山設館教拳,我則獨自繼續習練;雖然未曾向羅先生正式拜師,也無給付報酬,而僅係省府同事和朋友之關係,卻蒙其不吝推障嗍冢?∥疑硇模?吳楹裾x,寸梓難宣;羅先生亦師友之可貴情分,使我終身感激、永銘心坎沒齒不忘。
  這四十年來,我除了不斷習拳外,也陸續閱讀了不少太極拳書籍,諸如鄭子太極拳十三篇、自修新法、楊澄甫先生太極拳使用法、吳國忠先生太極拳道幾、先師的思路、太極拳思路日記心得,及其他市坊所售之太極拳書,莫不購買拜讀無遺;發現拳經理論,疑竇甚多,無由得解;茲先後承蒙時中學會贈送「時中會訊」及中華太極學會惠贈第4至6期「太極研幾」(一至三期末蒙寄贈)所賜寄各期會訊及研幾刊物,每篇文章,我都詳加閱覽,從無遺漏:尤其讀到太極研幾第6期刊載「本會讀書會記錄」一則,使我猛思既有此讀書會,集思廣益,定可把太極拳論中許多不解之疑團遂漸獲得肯定圓滿的答案;故不揣溌??峁?迭c疑義如次,就教於專家高人,以供研究。
  一.太極研幾第6期讀書會記錄說:「氣宜鼓盪,究竟是我們內部鼓盪,還是跟大氣來鼓盪?」關於這一點,就我所知,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專氣致柔章中已曾解釋為「鼓盪即以我之氣與空氣相摩盪。」同書太極拳疑義答弟子問題章也說過:「行氣呱恚瑸楸緸閮龋还谋U為末為外;鼓盪不獨自己之氣鼓盪已耳,要使以我之氣與天地之氣能相鼓盪。」至於內氣鼓盪,怎麼跟大氣相鼓盪?書本中似未解釋清楚。
  二.還有「氣歛入骨」,依照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通玄實章說:「氣與心相守於丹田,不獨水可以化氣,精亦可以化氣;以精氣與心火,鍥其樞紐而灼之,益之以丹田之氣,煽拂而推動之,使精氣化熱,而透度尾閭、上脊骨、而達乎頂,布乎四肢,使熱氣灌溢乎骨中。」由此觀之,氣歛入骨有四階段:一要使精水化氣,二要與心火鍥其樞杻而灼之,三要益之以丹田之氣,煽拂而推動之,四要化熱透尾閭、上脊骨、而達乎項顛、布乎四肢,使氣灌溢乎骨中。」工夫到此,似已進至河車倒摺?馔ㄈ?P、打通任督二脈、而心腎交的境界了。反言之,假如我們內部連氣都沒有,遑論及他。所以最基本的條件,必須先要如何練到內部感覺有氣的存在,有氣隨心意在咝兄??M而以心行氣,以氣呱恚瑲獗橹苌怼?鈿a入骨。我遍讀太極拳全書,袛發現在拳架第二十式倒攆猴右一式中說:「此式兩足倒行,各成直線;太極拳源出道家,打坐不得通三關時,非多練倒撩猴不可;如兩足尖稍分,尾閭一關,即便鎖閉不開。」書中另外輕描淡寫說:「氣沉丹田,不如心氣相守於丹田」又日;「太極拳之邉樱?责B氣為主,氣沉丹田,曰,氣以直養而無害,。」「其訣有四字,曰、細長靜慢。」有關練氣部分之記載,寥寥數語,如斯而已。吳國忠先生大作太極拳內功心法,我尚未拜讀,不敢妄自置啄。
  數年前,我曾讀過「因是子靜坐法」、「靜坐法輯要」,學習單盤式靜坐,每天打坐約半小時,總是靜不下心來:曾參考止觀法門、六妙法門;用數息法、修不淨觀,還是雜念紛飛,心意散亂;打坐了好些日子,始終感覺不到有氣隨自己心意而咝校豁敹嗯级?械较赂共啃┪?l熱而已,這也許是我秉賦魯鈍,資質愚劣吧!據說靜坐可以氣透尾閭、度玉枕、達泥丸、而回歸於丹田,這就是所謂小周天、通三關;道行功深者,靜坐上十天半個月,不飲不食,不眠不動,亦是常事,宛如龜息、蛇之冬眠然。佛教稱之為入定,醒時稱出定。古代不少高僧和先皈依師父上廣下欽老和尚都有此功力。因此,依我個人愚見,要練習行氣、邭狻?馔ㄈ?P、登峰造極,似不能單賴太極拳,而必須兼修道家或佛家之氣功、靜坐法,相輔相成,方克有濟;並要有高人教導,才不致走火入魔,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page]

 
  三.十三勢行功心解說:「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這些話,好像完全否定了氣的功能;但在別程序章三階三級神明段又說:「氣能得化境,而進乎精神之作用,神之所到,氣已隨之;氣能呱恚?淮齽有模??窨梢話稓舛?小!谷?拇笠猓?坪跽f明氣能昇華進到精神作用,使神與氣合一,神自然可以挾氣而行;這與以意行氣詞異義同,只是晉昇更高一層次而已,並不否定氣的價值;和行功心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也尚可融通貫會。至於「在氣則滯」照字面上解釋,似指意念在氣上則阻滯而言;果真如是,意念不能在氣上,則又如何「以意行氣」?豈非自相矛盾?況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這更將氣棄若敝旅了使人如墮五里霧中,無法釋然之感!
  四.別程序章一階二級段中說:「足要分虛實,手亦然;其不同者,如右足實,左手要實,左足實亦然。」學習太極拳要訣就是虛實要分清;但大家只知道足要分虛實,將体重付於一足,其力量在足心,而受於地;但漠視了手也要分虛實,而且左手配合右足,右手配合左足。足的虛實容易体會理解,就是實腳必須負擔全身重量,虛腳則無之;而手的虛實,有何差異不同的感受?虛手和實手之變換怎樣認定?實手如何實法?感覺怎樣?書本上均付闕如,未作說明,深感茫然,實有研究之必要。
  五.述口訣章曰分虛實一節說:「按轉變一語,即是變換虛實之樞機,右手實勁交與左手,其樞機在夾脊;左腳實勁,交與右腳,其樞機在尾閭。」腳分虛實,交替轉變,其樞機在尾閭,我們可以体會;惟手分虛實,右手實勁,交與左手,其交替轉變樞機在夾脊,實難理解。又所謂夾脊是否就是指脊骨?如然,脊骨有二十四節,(又云有三十三節)其轉變樞機究竟在第幾節脊骨之間?如果夾脊不是脊骨,而是分在脊骨左右兩側之處,則左右手交替轉變虛實和左右夾脊如何分別相對配合?書中亦均未作交待。
  六.同章十一,曰須認真一節說:「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不要*到自己身上來。」後一句容易了解,前一句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則頗存疑;如果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難道隔空打人,會讓對方跌出嗎?按舊著十三篇攬雀尾右掤一式圖說末段說明:「....隨腰送右肘之掤勁觸敵,敵未有不跌出尋丈外。」豈非明白述說以右肘掤勁觸散掤到人家身上去嗎?同章節又說:「按與擠,皆要蓄其勁。」這個勁如何蓄法?書中曾說:「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按與擠怎麼使它如張弓般的蓄勁?除了按與擠之外,其他動作要不要蓄勁?為何獨鍾按與擠?全都語焉不詳,深值研究。
  七.十三式行功心解疑義章問答五說:「摺疊法,楊家秘傳妙用,在肩、肘、腕三節之摺疊。」上舉之三摺疊,肩肘之摺疊,可以理會;惟腕之摺疊,深置疑問,按太極拳秘要圖解拳段說:「腕節豎直,不可歪曲。」另圖掌段說:「相傳美人手,手背筋不浮露,無論何式,腕背皆要豎直。」考證我們練拳的經驗,得知除單鞭右吊手一式外,其餘任何架式腕背皆要豎直鬆淨,不能歪曲,事實如此,腕部何來摺疊之有?
  八.讀書會記錄刊載:「得機得勢,機就是時間,勢就是空間....(中略)在推手當中,搶得最好的時間,最好的空間,就是得機得勢。」考查鄭子太極拳十三篇述口訣章九說:「彼欲進欲退,我先知之,是為得機;彼既進既退,受制於我,是為得勢。」兩者釋義似有出入;蓋前者釋為時空,而後者則釋指知己知彼,制敵機先而言;惟若廣義解釋,則似可相圓融。又拳論說:「其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須腰腿求之。」姑不論前述得機得勢指時空而言也好,還是指知己知彼,制敵機先也好,實際上,得機得勢之主要關鍵係掌握在聽勁懂勁之感官知覺上;也就是在推手時,由聽勁懂勁之心靈感受,知道該在何時何處把握最佳時空位置,知己知彼制敵機先。換言之,全在剎那間心靈知覺之反應,發號施令,指揮腰腿肢體配合行動。太極拳叨?釀樱瑐S以心行氣,以氣呱恚幌仍谛模?嵩谏恚?炭淘谛模恍臑榱顬閹洠??w為從為用;腰腿肢體也;腰如車軸,為肢體磨轉之主宰;書中解說不得機不得勢,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原亦無可厚非,且所舉切中要弊,極為恰當;但單獨強調求之於腰腿,捨聽勁懂勁而不求,奚異捨本求末,而有本末倒置喧賓奪主之意味存焉。
  以上數點,久積胸中,疑團莫解,欣悉太極學會有讀書會之設,發表心得記錄,至感興奮;我學習太極拳已垂四十載,且年逾古稀,但學習興趣及恆心毅力,不減當年,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冀能以此廣徵博見,獲得精闢肯定之答案,對於闡揚拳經理論,增進學術研究,裨益同修,實非滜r也。

  編輯組答函
  鳳朝先生:
  (一)去年十一月二日大函敬悉,來文實為研究鄭子太極拳之佳作,唯本刊係屬季刊,加上稿源擁擠,故遲遲刊出尚請見諒。
  (二)本刊經費有限,只作本會會員研究心得報告,以供社會大眾參考之用。在太極拳大道上我們不便刊出易起爭論之文章,故對大作在取捨之間頗難決定。如刊出大作,深恐引起有心人討論...,如捨掉,實在是非但可惜,而且也是同道愛好鄭子太極拳者的損失。
  (三)先生八個疑問經同仁研究,多半問題在吳國忠先生太極拳內功心法上和他著作上都有解釋,部份不再贅敘。
  問題二:太極拳宜兼修道佛之氣功,我們正朝這方向努力,但有關靜坐法,鄭公曼青先生曾說過:「靜坐是勞氣逸體,多坐傷骨。」故不在我們研究之例。
  問題三:「在氣則滯」我們研究這裡的「氣」是指暴氣、怒氣、怨氣。
  問題四:拳經說過「每一處有每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何止手?宜在周身內外每一寸一分處都得下功夫,鄭公曼青說「太極拳是繡花拳」,其理亦在此。
  問題六:「掤不要掤到別人身上」是指自己形體的重量不要放到別人身上。*是不可將對方的形體重量,留放在自己身上之謂。
  問題七:「摺疊」是指內氣(氣), 非指肢體。
  問題八:本會讀書記錄中所指「得機得勢」是指彼我雙方接觸剎那。鄭子太極拳述口訣是指形體和取法。

  

1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