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大宗师的境界(四)

2008-6-24 08:4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978| 评论: 0

 

    随着学习的次数的增多,对叶氏架子的了解也比开始深入了一些。在做每个单式的时候,金老师经常强调的要前手不动,同时要将身体靠住,贴牢,然后用身体去打手。这个身体去打手,并不是简单的把身体压到手上,而是先把身体充足了气,然后整个的将身体里面的压力压到手上。这个感觉,我记得在网上看过田兆麟老师语录里曾经有类似太极的劲和高压水龙很象的话语,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能理解,现在在盘这个架子的时候,逐渐开始有了一些感悟。
   记得小的时候曾经拿气球改装成水枪,把气球灌满水,在气球嘴上绑好一个圆珠笔芯做的喷口,对好人,一压气球,水就喷出来。盘架子的时候,要把抽靠贴做足,保持住,就是把自己灌满水的感觉,但是这个灌不是把自己做的挺胸凸肚做传说中的养气状,而是要把胸腹贴牢,让身体向四面扩张,而前手就是水枪的喷嘴,用来对好目标的。对准后,身体一压,劲就从前手压出来了。劲的大小,取决于练习者自身抽靠贴的功力,也就是自身关节松开的程度。劲的大小在开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正确,正确了以后再练的精细强大。这个就是花时间磨的过程,磨功夫也磨性子。
   拳架中许多动作,有很多看似不能理解的手上动作,在我感觉,实际上就是把身体里面流动的散乱劲路集中起来,通过这些动作输送到前手去的过程。比如单鞭,除了有把重心从后跨往前跨送,还有后手做勾手把劲路收拢然后通过胸部贴住的过程把劲路送到前手,还有后脚扣脚带动整个身体往前手合拢,还有后手拔高,把水银往前手倾泻的过程。。。。。。。这些动作同步,精确了,劲路自然集中且绵长。对手很难抵御。当然,一定要记得前手不动。

[page]


   如若一开始就想着大力量打人,很容易前手乱动,等同于拿了水枪的喷嘴去打人,而不是拿水枪的水去喷人,更有甚者喜欢把整个水枪扔出去砸人,虽然练的虎虎生风,确不知离大道远矣。
   前面说到前手劲的大小取决于练习者的抽靠贴的的功力,这个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在和G老师有一次试劲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正确的劲来。G老师评价我是劲比较整了。但是我自己很清楚,我这个整看似威猛,但在对方面前,却有点狐狸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怎么使都不得劲。F老师在一边看我,说我上半身还可以了,就是跨上没有东西。说着来指点我,先把膝盖向两边分,分到极处,我正疑惑这样做的时候,后跨不是夹住了吗,何来里开呢?这个时候F老师让我从脚踝开始,一点一点把正个腿向外打开,然后再做一个腹部回抽的动作,让身体自然下沉,借此势把后跨也打开,那一瞬间,明显感觉到一道电流也好,内力也好从脚踝拾籍而上,连通了上半身,直到指间,(这个过程是,上半身的身弓做足为前提)。G 老师应声跳开。而我却僵直难动,因为这个工程着实是太极限了,跨部酸涨不已。若要问具体的感觉,还是一个把跨充气的过程,充气,自然是向四面膨胀的,整个跨是要向两边和极限的拉开,同时还有身体自然下沉做的沉开,这个做足了,自然可以体会力达四捎的感觉。
   金老师一直强调的还有一点就是虚脚要有实,虽为虚脚,却不可左右晃动,虚脚尤其要做到内侧贴牢,这样在做重心虚实的转换的时候,虚脚才能真正不动如山,做好定位,同时也不给对手可趁之机。要做到这点,其实就是要跨开到极限。我感觉,无论虚还是实,脚上有力灌趾尖的感觉都是从跨中求得,而不是从脚趾求得。脚上的感觉,应该和手上一样,忘掉脚,忘掉之后,脚踝才松的开,才有轻灵可言。只是这个我目前无法做到,也许在真的做到的时候,这个猜想还要修正。可以请有兴趣的同好们一起来探讨,我这一点体会不敢说正确,但是我想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尽力记录下来学习的片段,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同时不敢专美,给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一些借鉴参考。时代在变革,武术的社会和历史地位也在变化,我周围大部分的朋友不是以此为职业,只是纯粹的喜欢,所以我也愿意分享我的感受给大家,无论正确与否,探寻真理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思考。但是不欢迎那些无聊的,怀着其他心思的人来胡乱发言捣乱,或者冒我的名字乱留什么言论,此举实无意义,有那功夫,不如多在自己的技艺上下些功夫。我只是一个纯粹的爱好者,享受学习的过程而已。
   

1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