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拳者,势也;通神者,理也。势理相融,六合具焉。转接顺逆,阴阳始鉴。通天、理地、合人三才备矣。然诸功之基,首在知微。微者,窍也。何为其窍,论之如下。 立而定,定而静,静而安;安而动,动而起,起而接;接而落,落而实,实而荡;荡必转,转势圆,圆催发;发致满,满达意随,意喻深;深而敛,敛乃合,合又展;展而神,神应泛,神泛随形;形依内,内达外,内外合一而整;整而返。返而还原归自然。 立而定,定而静,静而安拳之始也,吾所要行者,拳势也。必先定其身,定意、定气、定心、无杂形杂念于灵台间,则必眼不旁视,使魂在其肝;耳不杂听而精在其肾;口舌之声不发而神在其心;鼻不嗅味而魂在其肺;身之四肢不动而意在其脾。 由定而达静者,排除丛生思虑,使灵台空而腾然,心稳气沉,然然如骨之状也。 由静达安者,心意气神必备若一,似万事俱备,所欠东风之势。 安而动,动而起,起而接拳势之初也,由安而动者,心动、意动、气动、形动,内外如一,以心意御形,气催形动之谓也。动而起,起而接者,拳势之续也,所着重者,起必随意,接必与天相合融。 接而落,落而实,实而荡者,日拳有起,必有落,谓之为升降也,然必依心意而随之。落而实者,着地与地相连也,地为天地人三才之一也,意必随之。实而荡者,聚天地之灵气于一身,随吾之心意气而动之。行拳至此,人之六合,天地人之三才必相融也。 荡必转,转势圆,圆催发,发致满,满达意随,行拳之中也,必各循其要,顺其拳规,拳势随内之意气而转换。换无凸凹而势圆,形中有术存焉。必随内混圆鼓荡之气催而发之,发不辍竭,满若弓月,势可达也。形之所动,意必随之。 意喻深,深而敛,敛乃合拳之收也,意深而劲远,敛收意劲不断也,放收一体,动静一致,内外相合,使知合乃放之基,放乃合之本,收放互为根底者也。 合又展,展而神,神应泛,神泛随形,拳之神明也。合乃展之体,展乃合之用,拳势与心意气相随,神态、拳蕴必随形而泛出,此时可谓知拳也。 形依内,内达外,内外合一而拳整之效也,拳势所依托者,心意气也,心意气所体现者,拳之势也,内外相合拳必整之,此可为懂拳也。 整而返,返而还原归自然。拳之近拳也。拳势整,必知其理于虚实,动静、开合、升降皆出阴阳之变化也,故可通神。由此可知,此乃自然之理也,皆出于人之本能也。 故曰:“拳近于道,且繁且简,繁则无微不至,而简则阴阳而已。 [page] 【附】占“中门”与抢“外门” 不论是形意、八卦,还是太极,运用于实战技击,都讲究避实就虚。占“中门”与抢“外门”,是避实就虚的具体运用。它们形式上是一而二。在作用上是二而一。只有正确理解占“中门”与抢“外门”之真正涵义,才能在实战中很好的发挥避实就虚的技击手段。 “占”与“抢” “占”、“抢”二字,都是说明技击过程中的动态。它们都在动。两个字,两个方面。“占”,是对方与我都在动,很多时候是对方先动,或双方都在动。在动的过程中,我疾速避其锋芒,攻其发劲之中节。使对方之力不能连贯,前劲已失,后劲被截断,我之发劲则正好抢占有利位置,即“中门”。“抢”,多属我之主动,或双方在动的过程中,我突然改变动的路线或击打方位,在不露形的状态下迅速击出,使对方还来不及反应,就已被我击中其防卫最薄弱之处。 “占”与“抢”,最有效的实施方法是“斜进正出”。何谓“斜进正出”?斜者,减少对方之打击面,避化其进攻。正者,整也。我之中正一体之整劲,在击打时顺势而发,打对方一个正着。“占”与“抢”,都是打击对方“中门”之必要手段,故二而一也。 必要说明的是,“中门”既不是对方两腿之裆下,也不是对方身体之正中。“中门”,乃对方发力、使劲之中节。 “中门”与“外门” 何谓“中门”与“外门”?简单地说就,是“门中”与“门外”。在这里,我们把“门”字理解为房屋,门中,即屋里;门外,即没进屋,在房门以外。但在两人较技之时,把身体各部能够击打到对方的范围内。称为门中;够不到、打不着,即为门外。所以,“门”的概念就是打着与打不着范围的指代。 所以,“中门”与“外门”是较技过程中具体实施的两种体现。 “中门”,是以我为主,对方恰在我的击打范围内。也就是说,对方已被我关在门中,我将对其最薄弱的环节进行击打。具体采取的就是以上所述“避实就虚”、“斜进正出”的手段。 “外门”,是指对方在我避其实就其虚的作用下,造成他够不到、打不着,如同被拒之门外,使其招数处处落空。诸如闪展腾挪旋转绕引翻等,都是造成“外门”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当对方向我进攻时,我的身法步骤使其力的方向偏离我之身体,这就是对方的“外门”。 占“中门”与抢“外门”,最终都是要达到击打对方发劲之中节,只是用了两种形式,故为一而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