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丹田在拳術中的重要作用

2008-6-12 08:5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101| 评论: 0


 
  丹田發力是武術鍛煉和技擊方面的命門,是入門的本質特徵。
  宋氏形意骨力奧秘初探
  形意拳講"龍形搜骨",發勁講求骨力,又叫腎元之力,先天之力,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它包含了兩個要素,第一是髖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傳統上叫丹田、中節)能夠發力,腰胯關節可以開合。第二是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稱爲"勁路"打通。
  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裏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李仲軒老先生講練拳得力丹田、較丹田,"可增二百斤的力氣",這可不是靠意念想象出來的。大家可以看看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有了這種力量作後盾,文人學士也敢沙場一搏了。形意拳講龍虎二氣,這龍跟虎,最強的不就是脊椎和腰胯嗎,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孫祿堂先生說"形意拳不過是把周身散亂之神氣收歸丹田",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實際上包含了內家絕學的至理。
  但是丹田發力對腹腔的內膜要求很高,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麽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麽堅固(骨架之功),所以心意形意一脈,首重丹田開合功,所謂"一年打死人",就是因爲從一開始就強化訓練這個部位。有丹田之開合,才有全身骨節協調一致的開合,有了"內開合",才能談到胸背、四肢的"外開合",形意拳諺裏有雲"形意拳因何與屑胰?ú煌?恐灰驙懬澳_一進,後腳必跟,勁力滔滔不絕如浪行。"沒有丹田開合帶動全身內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絕的翻浪力的。當然,也可以用外引內、由動到靜,比如太極拳的開合式,鴻雁雙飛式,形意拳的虎形、駘形等,都可以拿來鍛煉。只不過那種練法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勁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內裏深入。
  我所學習的宋氏形意是通過無極樁練丹田開合。無極式,垂手這麽一站,怎麽就值得三大內家拳把它立爲開拳第一式呢?而且李存義、孫祿堂、薛顛等宗師級人物著書立說,無極式必是第一章。後人可以不按著這個步驟練,但不能不明這個理,說不清楚這個,不配說自己是練內家拳的。
  形意門有二十四樁--《武魂》上介紹過,始於無極、終於無極,一個式占了兩個"名額"。是老前輩湊數玩嗎?非也,收功的無極已經和開始的無極有質的不同了。形意門裏教樁,有個輕易不傳的規矩:得從無極樁自然生成渾圓樁,再從渾圓樁歸於無極。不是擺二十幾個型在那死站,這是修煉三層道理、三層功夫的動態過程。針對的是人身上閉塞的關竅。這些竅要一通,內家拳就沒有什麽秘密可言了,什麽剛柔、動靜、陰陽、鬆緊、虛實,盡在一笑之中。但這裏面有幾個層次的心法,不能亂。過去形意門教拳不教樁。從拳上教,徒弟可以出高工夫,但很難教會別人。從二十四樁上教,功夫的來龍去脈徒弟就清楚了,可以自己教人了,所以不是衣缽傳人,不教樁,教也不會把二十四樁的內在聯繫點破。

[page]


  我老師教我們的時候,沒正式提二十四樁,而是用形意(太極)起勢來說明的。當時的情形我記得很清楚,開始我向老師請教"鴻雁雙飛",老師慢慢的做了一個起勢,就是雙手從腿側平舉,到水平時向前合攏,在眉前下壓至丹田。我不明白,"鴻雁雙飛"在別的師叔手中使出來淩厲驚人,怎麽會和太極拳的起勢一樣呢?老師便讓我往裏遞手,我用虎形往裏一撲,老師還是那個動作,但速度瞬間加快,不但吸胸拔背把我的攻勢吞化,而且雙臂把我的兩手絞壓鎖住,雙拳已經點在了我的胸腹要害。這就是馬形的下力樁,而且同時老師還做出了雙炸步--這是十面埋伏步裏的一步,宋虎臣一系形意的招牌。就是這一下,給我把無極樁和五行十二形的聯繫給點破了。以後老師又陸續示範了虎形、雞形、燕形、換掌,都是從無極裏變出來的。後來我看見胡海牙先生學太極拳的經歷,又讀到太極拳經裏"打拳全在起勢,一起得勢,以下無不得勢",才徹底明白了老師強調起勢的苦心。
  樁站對了,筋肉相互牽挂拉扯、骨骼互相支撐、關節旋擰撐拔、內臟摩擦充實、各條經絡裏有水銀灌注的膨脹感,這是身體上的收益。關鍵是人腦子也開了竅,最明顯的是看《易筋洗髓經》和《內功四經》裏的"內功篇"、"納卦篇",應該有與先賢共鳴之感。其他的如兵書、道書、縱橫之類,也應該有感觸。
  骨架貫通的問題也很重要,《萇氏武技書》中就提到過關節的重要性,指出"骨節者,兩骨間之空隙也,……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氣力方全",要求"如實沙袋,逐層填實,則雖軟物也可使之堅硬",太極也講發勁時要"接骨鬥榫"。形意更是強調"化槍爲拳",槍化到哪里去了?實際是到了體內--人的骨架就是一杆大槍!特別是脊椎,經過內功訓練,如同白蠟杆般堅韌、充滿彈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發,轉化爲高頻殺傷的彈抖力--這就如同槍法裏的絕技"金雞亂點頭",腰胯勁傳導到槍頭,化成槍花,太極亂環,也是同理。但這必須借助大杆的彈性,硬木棍挽不出槍花來。練形意,得把從腳底到頭頂心、從腰到手的筋骨結構練的像白蠟杆子,發勁時也是循著槍訣,槍法上叫"沾衣翻肉",拳法上叫"沾實始吐力"這才是形意"直勁"的真正意義。大家可以看看孫祿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是不是挺拔如(槍)杆?有些人總覺得形意重拳和頻率不能兼顧,是內功未到,難得真傳,雖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還有關節還在打軟,力量在傳遞過程中從關節漏掉了,發勁做不到冷彈脆快,只好憋一口氣在胸口或丹田,去掄、推、搡、撞。
  骨力在實戰中的哂脤嶋H與兵器無二,這身骨頭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槍拳,太極、八卦是刀劍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著用兵器的竅門去琢磨,各種勁訣就通了。
  關於開合功,個人感覺,是各種基礎功法的一個集合,是個産品、結果,不能簡單的當作"一個"功法。我們的老師是叫我們站了一年左右的無極樁之後,才開始一點一滴的向我們滲透,根本不提開合二字。基本是一兩個月加一點新內容,讓靜態的無極一點點動起來,從什麽感覺都沒有,到裏面的感覺越來越清晰,大約有個認識後,老師才說這就叫開合。
  無極樁絕不是死站著不動的,開始是空空如也,那是養人呢。真把練的東西擱進去,內部動的可大呢,比掄胳膊、踢腿要難得多,累的多。你想啊,髖部、腰腹、背部,這些部位平時都是給胳膊腿作力學支撐的地方,現在讓他們動起來,甚至還得比胳膊腿活絡,這得費多大的勁呐!!這幾塊一動起來,牽動四肢百骸,內摩五臟六腑,氣血灌注筋脈,一會兒汗就下來了!當時就明白爲什麽先養後練了!就因爲這東西太個別了,肌肉再壯實的人,開始就上這個,他也受不了,一樣呲牙咧嘴。所以老老實實從靜中求,從慢中求,長筋騰膜--不是不想快,是根本快不起來!
  只有這個過程,才能由弱轉強,才有資格和先天條件好的人一較高下,否則慢慢悠悠的內家拳,怎麽能在江湖上享這麽大的名氣呢?
  關於呼吸,我想先賣個關子,宋氏的呼吸法很特別,開始只是自然,而後要求在吸氣、呼氣、閉氣三種狀態下皆可發勁,能如此,所發之勁可以說是"五臟之力"。 
  丹田内轉是武術的基本功,不僅形意太極八卦還是少林,都離不開這個,如果不能打開丹田之内力,很難獲得各個關節的鬆開,更談不上鑽擰轉動等等,纏絲勁只是鑽擰的一個表現,太極拳的原理還是來自於別的拳種,許多的老拳師腰胯都能夠很好的鬆開收縮,但是現在會這麽作的不多了,原因是不相信,將内功視爲迷信。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