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修炼陈鑫先生在他的 《太极拳推原解》中,有“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语,从而提出了“太极点”的学说。 从拳理论述,点胎生于太极拳循规蹈矩的修炼。在太极拳经典著作中,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语。以此两句 拳论为座标,试将拳艺分为四乘功夫,即“轻灵”为初乘;“着熟”为下乘;“懂劲”为中乘;“神明”为上乘。要按照太极阴阳学说循规蹈矩,艰苦的修炼。中乘 功夫者身体四肢,本力已经退得比较干净,双肩也能够放松下来,盘拳有轻灵感,外人看着整体动态运行上下相随,内外协调,这时才有可能在身上有“点”的感 觉。到中乘,也就是“懂劲”阶段,修炼者体能大大改善,身上有空松之感,如行功盘架时,脚下阴阳变化,手上轻扶松柔动态只有点在运行,身体空松得五脏六腑 似乎没有了,头脑空空,脚下双轻自然腾虚。 了解太极点的形成后,对点的运用是相当广阔的,可以小打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举一“以小打大”的例子: 如小臂被对方双手钳制动弹不得,欲用力破解受制的双臂,有悖于“用意不用力”之拳理,以招化解难转危为安,就须求助太极点解围。被对方双手钳制住的小 臂,就其接触部位,术语称为接触点。双手不将手掌计算在内,十指钳制小臂就是十个接触点,如果算上指钳接触点更多。松开九个“点”留下一个“点”,顺势舒 展走外弧形线,意念已经绕到对方的身后。此时,双方态势已经起了极大变化,劣势者已经化解了九个接触点,以一只小臂打对方一个点,从劣势转为优势,从被动 变为主动,以一打二,以小胜大解脱困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以点打面,可以用锥子尖来形容。老辈妇女在层层布片粘合在一起的厚硬的鞋底上纳线,也就是纳鞋底。这种鞋底,十分坚硬,要先用锥子扎一个眼然后穿针引线。锥尖虽细尖,但浑身的力量集中到锥尖,硬厚的鞋底抵挡不住锥尖。这小小的锥子尖,正是以点打面取得胜利。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