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教内丹学者认为,太极拳是直接以大脑为首要对象的健身锻炼方法,本来就是通过对“心”(即大脑,古代认为心是思维器官)的调节控制,以太极拳功能态进入气功功能态。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太极拳的锻炼,主要的是引起脑电的变化,古代内丹太极理论认识到气功就是以“心”(大脑)练气、养气和用气的自我修炼功夫,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这“三调”,充分发挥意念在调控机体内部功能中的主导作用,达到意与气,心与气,心与身之间的辩证统一,他们强调心为君,心主神明,人身精、气、神,心藏神,太极拳锻炼,首先要求调心凝神,静养心神,才能增强真气。不管各门各派,特别道教内丹派无论练性功、练命功,还是性命兼修,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炼“心”的问题。而机体的各种变化反应都是集中反映到“心”(大脑)上。太极拳专家顾留馨作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中第一个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心何其重要,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又是行气练气的拳,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一举一动能做到“意到气到”,刻刻留意在腰间,处处以肾相合,肾为水,人生之命,久练后就有一种内气,这种气国内外学都说法不一致。有人说此气就是神经,有人说是生物电,人体动则生物电位升高,人体静则生物电位降低。因此,气功态下“心”(大脑)调节探制着机体的各种变化反应,而机体的各种变化反应又都反映到“心”(大脑),还正是丹家将太极图视为“脑电图”的原因,这又是脑电图揭开气功态的全部奥秘的根本依据。 心火内照 取坎填离 中医学把人体心火肾水的升降协调,交通流转和维持人生理的动态平衡称之为“心肾相交,水火即济”。太极拳的修炼,以意念把精气神运到三丹田烹炼,必须用“水火”。心为阳、为火、为离(三),肾为阴、为水、为坎(三),内丹修炼就是要将坎卦中间的阳“一”回复到离卦中间的阴“一”的位置上去。由后天返先天,使离卦变为纯阳的乾卦(三),这就叫做取坎填离,也就是坎离交媾,心肾相交,水火即济,这一动态的太极S结权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全过程概括了出来。 古人留下来的高等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太极拳的黑白,太极S的结构,所在太极拳中的“动静”、“阴阳”、螺旋、翻臀都表现了太极拳的内涵。 大小周天火候 小周天的火候,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第一阶段,属炼精化气的功夫,必经三丹田烹炼,三丹田全打通后,意对呼吸的控制就应“当吸机之阖,我则转而至乾,以升为进也;当吸机之辟,我则转而至坤,以降为退也”,达到“呼接天根”——头,“呼接地根”——腹,小周天循环,以坎离二卦为日月(即太极图中阴阳鱼眼),小周天的练习是根据时辰、拳式、阳息、阴消,经老师指点,慢慢习练。 大周天的火候,是在小周天阶段上进行,内气的运行除沿任督二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动,故称为大周天。 太极拳家对火候看得重要,能掌握火候步步深入,再用心悟练,拳无止境学到老,只管攀登莫问高。 综上所述,对太极阴阳、心、肾的探讨是太极拳练习的必走之路,有心者应经常对照这面镜子,查找不足,反复修炼。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