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属内家拳术,练的是动静两功,内外双求,性命双修,以心意行气为法则,以内外双求为宗旨。从无极入门,静极生动,动分阴阳而成太圾,再在心意的主宰下,运行阴阳二气,通遍周身内外,引导四肢百骸通过开合、动静、虚实、松紧、升降、吐纳、收放、蓄发、仲屈、长短、刚柔、进退、顺逆、卷展等运动体现太极阴阳的变化,经过长时期的修炼,逐渐向太极太和的顶峰攀登。然而现在不少太极拳习练者,没有真正领悟或忽略了太圾之真义,把太极之形与太极之气分割开来,虽练习多年,收效甚微。 首要的问题是:怎样练功?如何培养内气?木书所介绍的“入门功法”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入门功法是“太极混元功”功法的节选,对初学者来说,不仅是筑基功,也是养生法,更是遍往上乘武术内功的必经之途。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身三宝,损则多病,耗尽则亡。精足则气足,气足神不衰,神旺则形全。人门功法就是通过意守丹田来练此三宝。使心神下行,心火下降,精气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精补脑,延年益寿。人在幼年,七情不惑,六欲不扰,三宝无损;到成年后,眼、耳、鼻、口、舌、心、意七窍的活动渐多,太过则三宝受损,阴阳之气不平衡,阳衰阴盛,气虚体弱而致内伤,抵抗力减迟,加上外感就会生病,若不及时治愈和注意养生,先天真阳(即元气)便会损耗更多,耗尽则亡。 修炼内功者,应以修心养性之法练此三宝,清心寡欲,心内平和,静心安身,固精保精,炼化为气血,还原于身,而后方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入门功法的意守丹田功效,按中医阴阳五行来说,中丹田属中央戊己土。这一窍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古书上说: “用心意集中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通畅,百病皆除。”又说: “用心意守于丹田,丹田内即生气生血,气血满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练内功,意守丹田,能够恢复与增强抗病能力(补气壮气),补充血液亏损,促进气血循环,调整与改善内脏器官机能,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有病除病,无病强身。再者,由于丹田呼吸(窍呼吸)而形成的腹部内气鼓荡,能加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吸收营养,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另外,入静可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益智补脑,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以下各种功法,虽多提为养气、练气,但实际上都是练意,通过练意而达到养气、练气的目的。 (一)无极桩 1.功诀:两目平视注远方,凝神片刻返神光,意领气从祖窍降,一下涌泉四梢畅。 2.动作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两胯微坐两脚踏地踩实,脚趾自然抓地。(图——1)头正项竖,下颌内收,舌贴上鄂,两目平视。脊柱竖直,松腰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会阴内收,裆开圆,后腰命门处松开,虚心实腹,胸空微含,身体中正安舒。两臂放松垂于体侧,沉肩坠肘,松胸垂指,手心朝里,周身内外上下松弛舒展。 3.意念 (1)两目平视远方注目一处(或物或树木等)凝视片刻。此为根除杂念收心求静。 (2)目光缓缓收回到眉间祖窍处视为一线,然后两目轻闭.同时以意封闭双耳,也就是听而不闻。此为收视返听。 (3)以意引气从祖窍逐渐下降,经中丹田至下丹田,再分向两腿下降到达脚心涌泉穴,同时全身骨节孔也自上而下地放松松开,犹如一团气水自上而下经体内体表潺潺流淌到四梢。 (二)中环混元桩之一 1.功诀:双手环抱抱腹前,三性归一一气连,丹田内吸贴命门,静极生动见真元。 2.动作 双手自体前缓缓上升环抱于腰腹前,指尖相对,相距约一掌宽,手心朝里,松肩沉肘,双臂要圆,背要圆,裆要圆,故又称三圆桩。其余动作要领同无极桩。(图一2) 3.意念 (1)以意引气由祖窍下降,经体前任脉下行至中丹田。再由命门上行至体后央脊处,分行左右肩井.经两臂贯注到两手劳宫和指梢,两手心与中丹田相对相连。 (2)意气到达中丹田后,三性归一,即内视丹田,内听丹田,内想丹田。静守片刻后,意领肚脐极为轻缓地往里往后吸引,直到吸得不能再吸时(意想中觉得肚脐与命门相贴),腹部自然向前放松(也就是呼),这一吸是有意的,呼是无意的,以后就不再管它,动就动,不动就守着它,也就是不管动与不动,三性归一仍守着中丹田,忘却鼻息。 时间:整套功法练习时此桩约练10分钟左右,单练此桩时需30分钟以上。单练后收功。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