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曰:“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一些人认为此句“力”可能是笔误,而大部分人认为此处的“力”应该解释为“功”。笔者也曾误以为“力”应是“功”,因为太极拳处处讲“用意不用力”。 那么,太极拳到底需要不需要用力甚至长期用力呢?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24页“今之学者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显然陈鑫认为太极拳是需要用力的并要长期用力。再看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附李亦畲在《五字诀》心静中言“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有的版本写成‘彼无力,我亦无力’,认为孙禄堂摘录是正确的,此不在本文论证之列),我意仍在先”。在李亦畲看来,推手中,不管对方有没有力,我总有力,并意在人先。让我们再看一看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言及“刚柔”时讲“尚力尚巧,刚柔所以分也”!由此可见,太极拳是不反对用力的,因此,“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说得非常正确。 ![]() 太极拳有“十年不出门”之说,讲的就是用力之久,实现上下左右前后的贯通,即八面支撑,只有实现了八面支撑,你全身才可能具有弹性,才可能做到如绵缠铁、刚柔相济。需要强调的是:刚是撑不是硬;柔是活不是软。只有在长期正确规范的太极拳所要求的用力身法下,你才能真正用意识指挥自己的行动,实现“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也即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境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