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2001年秋天第一次见到魏树人老师的。 当时,在台湾开过跆拳道武馆,学过多家太极拳,培养的学生曾获得过亚洲推手冠军的郭正勋,又一次 来到魏老师家中学太极拳老六路。郭正勋长得身材魁梧,力大气壮,与世界各地的太极高手推手(他的学生 是亚洲推手冠军)从没失过手,但是,在魏老师面前“就像一个皮球一样,一拍就弹跳而起,或魏老师手指一个方位就往哪个方向去。太不可思议了!”(郭正勋语) 一次,美国的潘丽文来,魏树人老师只用两手轻轻捏着潘丽文的肩衣领,就把潘丽文打得从身前弹跳 而起。弹跳而起的潘丽文落地后笑盈盈凑过来,恳求魏老师再发一次,好让她再感受感受,为什么没有觉 察到有很大的力,而自己就腾空而起呢?更奇怪的是自己特别舒服,就像醍醐灌顶了一般,一种难以形容 的酣畅感弥漫全身。 隐迹在太极拳民间海洋里的历史传奇和武侠小说中关于太极武功的描述,笔者亲眼看到了。后来,笔 者接触魏老师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接触,越觉得魏老师所传承的太极拳奥妙无穷。 太极揉手 延年益寿不老春 魏老师以前练了28年太极拳,但是越练越感到困惑,觉得太极拳也不过如此。也难怪魏树人有这 样的想法,1959年他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及心律不齐、左心房传导阻滞而学练太极拳之后,拜访了北 京城众多的太极名家,但没有看到传说中能把人发得蹦跳而起的太极拳。学过简化24式及88式国家标准 套路、陈式太极拳第一趟和第二趟、短剑、武当对剑、太极对棒、太极刀、太极剑、太极对练的魏树人虽然神经衰弱症好了,但是,左心房传导阻滞却依旧如初。如是,他才有太极拳不过如此的念头。当时的魏树人颇有些“自以为是”(魏树人语),直到有一天他遇到汪永泉。 汪永泉,当时担任着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一职,但是,他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所掌握的杨式太极 拳内功心法的内容。然而,“文革”之后所掀起的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促使汪永泉把“自己答应 老杨家(杨禄禅、杨健侯)太极内功(揉手)不外传”的承诺改变了。于是,魏树人才得以系统掌握和继承这 套一直在民间隐迹的太极拳技艺。 医生断言魏树人只有3~5年的寿命,所以55岁魏树人就病退了。但是,魏树人在汪永泉老师教自己 揉手(揉手跟推手本身是一回事,不称推手称揉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两个人相互用拙力顶牛)技艺的 时候心脏病被治好了。太极拳的揉手为什么能治愈心脏病呢?原因就是这个揉手,和我们原先所认识的推手 不一样,不是用力气、身法、招势去推人,而是在揉手的过程中,平和、从容地发挥神、意、气的巧妙变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对方体内,从而达到深层次地渗透、按摩、滋养对方的五脏六腑和皮肉筋脉骨,手扶贴着对方身上就如同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一般——在屈己从人的前提下以静制动、避免冲撞,对人的内脏和肢体不会产生任何损伤;相反,则会不断地调动和培养神、意、气,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各种疾患。 太极揉手 养生方略易行 经过对神意气等内功心法的系统探研,走过不自由和懵懵懂懂的不自觉状态,每个人都能掌握这种 “四两拨千斤”、“使人从身前蹦跳而起”的太极揉手,而“延年益寿不老春”更是题中本有之义。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能按照内功心法的要求多练习太极拳套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练习揉手 了。一般来说,揉手的时候要改掉猛推对方身体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把对方想像得没在 你面前似的。 揉手养生的基本技巧是推大气球——让大气球去碰对方的身体。记住,在此过程中,气球还要有一些 变化,比如,如果遇到对方顶力,就意想气球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压缩后迅即弹回复圆,并向受力方身体推进 弹发。 太极揉手 百年树人看今朝 这几年,随着《杨式太极拳述真》、《杨式太极拳术述真》(台湾版的书名为《杨式太极拳述真续集》、《杨健候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的出版,海内外时不时有来访者讲解太极揉手的真谛。魏树人的文化程度虽不高,但是,他本着对太极拳的热爱,经过20多年的探研,已经成为一代太极拳学者。他向来访者讲起太极 拳来滔滔不绝,思维敏捷,人生哲理与拳艺内涵相得益彰,养生奥妙与科学之理相互交映。与来访者揉手 时更是让旁观者感到惊心动魄,不可思议。 魏树人的智慧已经得到了开发,身体更是非常健康,这缘于他20多年来勤练太极拳。魏树人说:“达到 我这个程度并不难,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全体透空,在练拳及揉手的过程中把形体忘掉。” 是的,只要按照神、意、气内功心法的要求去锻炼,就一定能达到“阶及神明”和“渐至从心所欲”的境界。前人有杨露蝉、杨健候、汪永泉达到了这个境界,当代魏树人也达到了这个境界,那么,作为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只要参加锻炼,也如是。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