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中医国学 养生保健 查看内容

练拳与养生

2008-4-7 09:56|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093| 评论: 0

    我少年时就钟爱武术运动,最喜欢看的是武侠小说。上世纪70年代,在部队苦练了几年擒敌拳,直到现在还坚持练。复员以后,从事审判工作,时值中年,工作繁忙,家务事也多,虽然断断续续地练过长拳、摔跤、几个太极拳套路,但只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003年,干部制度实行改革,我提前从工作岗位退居二线。有了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正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锻炼身体,实现自己多年的武术梦了。经人介绍,结识了石家庄市一位练陈式太极拳的老师,我先跟这位老师学练了”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2006年,我报名参加了由《中华武术》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举办的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陈式太极拳班,直接跟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大师学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陈式太极拳精要18式”。此后,我还参加了几次武术交流大会及太极拳赛事活动,获得不少奖项。仅仅数年坚持不懈的练拳,我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在部队时患上的慢性胃病痊愈了,工作时的神经衰弱症也完全好了。我除了坚持天天练拳外,还订阅了几份关于养生保健的报刊,了解了不少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

    为使经济建设更加健康,有序,持久的发展,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英明论断。我认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的理念,对于我们练拳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练拳不仅要靠热情、靠执着、靠吃苦,而且要靠严禁的科学精神,把科学练拳与科学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的科学练拳,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专家指出,锻炼身体如果练练停停,一曝十寒,犹如暴食暴饮,非但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太极拳理论有“无过不及”的说法,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二是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无论从什么年龄段开始练拳,也不论练习什么拳种,都应该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先把根基打结实,然后再一层一层往上盖。陈正雷大师曾形象地比喻太极拳功夫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之分,就是说练太极拳同上学一样,先上小学,再上中学、大学。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成一口井,如果急于求成,只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而且有可能因此损伤身体而半途而废。

    三是因人而宜,强度适当。人的身体潜力很大,但是具有一定限度。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练拳时,每个人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体质、年龄、职业,家庭等具体情况,比较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和运动强度。关于如何正确掌握运动强度问题,我曾专门请教过陈正雷大师,陈老师的答复是,这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好以具体的标准时间来划分,应以个人的具体感受来检验。比如说,当练拳完毕后,身体微微出汗,并且稍有疲劳感,经过短时间休息就可以恢复,并且吃饭,睡眠都挺正常,这个运动强度就比较合适。

    四是符合要领,姿势正确。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拳种,什么套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国家体委推广改编的,都是一些名家大师或者是专家学者经过反复修改,精心创编的。凡练拳之人,尤其是初学者,皆应严格按照老师的口传身授,一丝不苟,循规蹈矩去练习,就像学习书法一样,先把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基本笔画写正确。这样,无论是对提高拳艺水平,还是对健身都是有益处的。

    五是防止身体伤害。不能只讲苦练,还要讲巧练。实践中,有人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也有人练拳非常吃苦耐劳,到后来不但没有把身体练强壮,反而练出了一身的伤病。怎样避免出现这种负面效应呢7我认为。凡练拳之人,应明白一些练拳中防止伤害的基本知识,如,练拳前充分热身,练拳后,多做一些放松活动;练完拳半小时后方可就餐,饭后一小时内不练;风不练,雨练,雾不练,雪练等等;还有练拳也要顺应四时变化,做到天人合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看,不一定完全对。总之,每个人一定要给合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从实际出发,不可一味照搬,盲目效仿。

    关于如何做到科学养生,真不知道从何谈起,这是因为,一则自己在这方面只是一知半解;二则关于养生的知识经验,养生的途径,可谓五花八门,浩若繁星。对此,只要到新华书店看一看就知道了,各式各样的养生保健书应有尽有。我个人的看法是养生保健不一定非得习武,但练拳习武的人必须懂得如何养生保健。

    首先学习掌握有关养生保健以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常识。现实生活中养生保健方面有三种类型的人,第一种人,熟悉掌握养生保健知识,而且身体力行,因而能够健康长寿。第二种人,对养生保健常识一无所知,日常生活方式与养生保健背道而驰,其后果只能是损害身体健康。第三种人,也是比例占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也讲养生保健,也渴望健康长寿。但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还可能走入养生保健的误区。但愿广大拳友都积极争做第一种人。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养生专家,但必须提高自己的健商。像世卫组织推行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最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不仅要心里明白,而且要遵照执行。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主要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因素,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性别、情绪,欲望、性格、嗜好等:外源性因素包括保健活动、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疾病外伤等,影响健康长寿之决定因素,关健在自己,在于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三有了小的伤病要及时治疗。长年坚持练拳,身体状况应该强于常人。但是,一旦有了小的伤病,自恃身体好而不及时治疗,反而会“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做“破罐子,熬好筲”,意思是,有些体弱多病的人反而比身体好的人寿命还长。究其原因,前者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处处小心谨慎,格外注意保养;后者则大大咧咧,什么也不在乎:不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小病拖大,大病拖难。

    第四坚持修身养性,作到身心俱佳。修身一般指锻炼强壮身体素质:养性指的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武讲“仁者无敌”,养生讲“大德必有大寿”。身为习武之人,就是要把继承传播中华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已任,见义勇为,扶弱济贫,惩恶扬善,尊师爱友,吃苦耐劳,谦虚谨慎,谈泊名利,身心健康。60岁以前不生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为国家,为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