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练静功者最忌昏沉和散乱,静坐而入睡乡.即是昏沉。古人说:“念动则神驰,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练功便无效验可言,所以清朝史从龙《道乡集》一书中说:“炼丹之士睡以魔为第一关”。 古人说:“却昏沉只有调息。”盖息(呼吸)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息之出入惟心自知。可不使耳闻则息细而清,便无睡意,这就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为以心”的庄子听息法。 练者凝目光合性光,朗照丹田,是避免昏沉另一种方法。要知这个“朗”宇之妙,朗则神清气爽而不致于沉睡,一切阴魔无不化为乌有,杂念便不能作崇。性光即虚极静笃中眼之光,收摄两眼神光合此性光下照,念自止而心亦安。 神气升降上下往来将宜.是避免昏沉散乱之又一种方法。初练者行功若只专顾下丹田.或将神气沉于海底(会阴穴),阳气便会生于下而阴气长于上,真阳一时不下降,往往转眼之间头目昏晕,又生昏睡。此时须回顾泥丸上丹田,或稍用意念,将神气提摄而上,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自然悉化,霎时三阳开泰而昏沉全消。由此可见,初学者须懂得上、下丹田的临机配合.以调和体内气机。还要懂得将真气运行于周身以消除阴气,将真气收回丹田不使其外泄。 初练静功者为避免昏沉,打坐时又须端直其体。要知体不端直,任督二脉气机便生阻塞,经络则不通利。初学者的通病是坐久而不知不觉弯腰腑体遂致影响精神振奋,易生昏沉。故古人练功有三则,即: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一旦昏沉发生,初学者宜急忙起立,继续行功。总之古来练功家均视睡魔为练功之大敌,千方百计制服之。初练者切勿求一时舒适在,而听之任之,则练功自有进境。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