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冬季,日渐寒冷,身边的“病号”似乎多了起来。虽然,人的耐寒能力有限,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有差别,但通过锻炼可提高对寒冷的耐受性,达到抗病强身的目的。 陈长水 步入冬季,身边的“病号”似乎多了起来。 众所周知,人体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但是,如果气温稍有改变就添加衣服来保暖,就制造了一种恒温环境,长期的恒温环境使人的冷热适应能力下降,难以抵挡致病细菌的挑战,容易生病。 我们都听说过“春捂秋冻”,其实,除了年老体弱、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符合健身养生的科学道理的。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有限,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有差别,但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寒冷的耐受性。 耐寒要循序渐进 耐寒锻炼要遵循科学健身的原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提早进行耐寒锻炼能给身体提供足够长的适应过程。 以最为典型的耐寒锻炼——冬泳和冷水浴为例。秋天气温、水温与人体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小,如果此时开始冬泳或冷水浴锻炼最为适宜。始于秋季的冬泳或冷水浴,只要持之以恒,对提高冬季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及预防感冒等疾病大有裨益。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度的冷水洗澡,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醒。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冷水浴的循序渐进还应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时间由短渐长。冷水浴可分为脸头浴、足浴、擦身、冲洗、浸浴和天然水浴等,可练单项,也可按以上顺序。浴后用毛巾擦干、擦热。 有氧运动正当时 除了冬泳和冷水浴,耐寒锻炼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冷水擦身、冷水洗脸、冷天穿单衣进行体育锻炼、少穿或穿短衣裤到户外进行冷空气浴等。 当然,也可以在户外从事一些有氧耐力锻炼,如慢跑和爬山。慢跑是一项理想的冬季锻炼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对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跑步还能有效刺激代谢,增强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与健美。跑步还可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的发生率,能降低胆固醇,防止或缓解动脉硬化、心肺功能衰退等。 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享受“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应到户外多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冬日登山,也具有耐寒锻炼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小便酸度上升,以利于排出更多的废物,对人体生理机能有特殊的益处。爬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较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许多变化,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山上温度一般较山下低,温度变化较快,这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能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对于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耐寒,最好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适应空气温度的变化。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要量力而行。 除了登山和慢跑,耐寒运动还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定量步行、越野跑、骑自行车、打网球、气功等。无论哪种锻炼方式,关键都在于坚持和合理。 耐寒锻炼注意啥 合理的耐寒锻炼对人体的健康大有益处,一是有助于改善大脑皮层对体温调节的功能,更准确地调节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平衡;二是通过耐寒锻炼后,人体的骨骼肌产热量会明显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寒能力;三可明显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促使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的适应,从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能力;四是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弹性。此外,耐寒锻炼还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那么,合理进行耐寒锻炼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注意衣着,防止感冒。冬季气温较低,锻炼出汗较多时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最好是马上洗澡或者换衣服,保持干爽的状态;其次,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因为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人的关节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膝关节、踝关节拉伤,韧带损伤。第三,锻炼不能急功近利。肌体、皮肤、肌肉的耐寒能力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耐寒锻炼最好安排在清晨的户外,冬天晚上或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