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身,所贵者唯心。心为万物之灵,百体之令。行动坐卧皆是一心本领,是人人有的,而人人偏昧之,昧了良知,昧了良能,昧了良心。其何故呢?是不刍身精气神为宝。人的精气神简为心,五官百骸,视听言动,身之必需,心之所必到,也即是精气约所必周流。如人脾胃两脉常常奇,则饮食必不停滞,于是则精。精在人身如露珠走盘极圆极,五脏六腑、血脉经络,都赖其滋,而呼吸自顺,则气生。人气通,贵凝而不贵泄,宜养而不宜败,角豁络,九窍流行,一股清淑之,盘乎上,旋乎下,清清净净,纯一点灵光,此精气所以结而为,于是心思必强,心力必壮,心窍必明,此其功能在身体上的行使,他应万事,以他揆万机,以他穷万理。心主使,而实精气神卫之。世人见识卑浅,说精气神是丹家修之物,以为与心无关,往往被忽、忽视、抛弃、丢掉了。以至此心能保养,或为邪扰,或为欲牵,势至真精枯竭,正气耗亡,元神丧,奄然如骷髅似僵尸。 古人提醒世人日:“精气神中三才,浑涵万象结灵胎,圣贤本领由斯作,绝大功夫此地来”。精、气、神旋乾转坤之才,人离之则为废物,掀天揭地之事缺之则也难行,此是往大处说。试往小处说,如文学家作一文,初审题时,聚其精以探讨琢磨,运其气以贯通,汇其神以措用,然后为之挥毫落纸自如云烟,为之措辞出语自然如珠似玉,理如丝,文如铸。这怎不是精气神的所作所为。 现在的人对于此三宝往往视为外物。而不知是宝。只认为心欲是好的,为私欲奔忙耗尽精力、气力、神力,将至奄奄一团死气,心虽欲改,其精已竭,其气已亡,其神已耗。故精气神所以卫心,而也为心所不能离,人欲修心,必须重视此宝。 道家养生就重三宝“精、气、神”。道家长生法要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贯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人身精气神三宝寄托于外是为耳、目、口三门,参同契所谓“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真人沉深渊,浮游守规中”。当静功修炼时,宜固塞此三宝,令勿发通,外不入内,内自不出。耳多听则摇精,口多说则伤气。目多视则劳神。收视于目,回目光以内视,返听于耳,回耳听以内闻,缄闭其口,回元气以内营。凝神寂照于丹田,了无杂念,使神气相抱,合乎先天之鸿蒙;将此精气神三宝调和烹炼,往来升降,发于规中,充于四体,便可证验到内功之成。养精为养形体的要素,养气为养命的要素,养神为养性的要素。精者体之所成,气者命之所寄,神者性之所托。油尽灯灭,精竭人死,气绝命亡。因此道家功夫最重精与神气。闭塞耳、目、口,叫元气不上泻,寂灭心意念,叫元神不外泻。筑固肾部叫元精不下漏,收视返听,寂心止念,神光全集于内,蚕积气,聚精,凝神,久之即可产生内豆功的特殊效验,能使人返还于童贞纯阳之体。 得道所在耳,因耳肾同为坎,精由肾漏,即由耳也漏。所以人修须调息喝音入耳,返听以藏神于耳,欲水源清,在先洗耳,肾水自清。佛宗先净耳、意两根,求得真意归耳方可观音得道。观音得道,才能断得淫根淫意。人身有三淫,即意、身、根。单断意、身都不能断淫无漏,必断淫根方能断淫为漏尽通。见马阴藏相,道家说阴缩如龟,小周天完成,方现此相而断三淫,还成童体可进修上德无为之道,如童体修真无有区别,此就是最上一层无为大道。上中下三品之渐修法则不然,上品虽修功深,到淫根仍难断尽,仅为缩而不动,还不能灭尽成童体。中下两品淫根更难于断,因为进行修功时夹杂后天精气,只能达至祛病延年,至仙远了。人仙家须先断淫根。古人说:“天上无漏精的神仙”。采炼后天者,采取交感之淫精,不知此有形质之物,所用之不过得一时的身体光润,面目鲜艳而已。凡是有形质之物最终有坏的时候。还有男女交媾不浊精而返之者:则为外道邪说。其间有夫妇俩一同双修的还无损于私德。若有用女人当作鼎(采阴补阳之法)则是作孽。而不是修道。 人上药三品,自是先天无形之物。后天怎可能说谓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上就是先天,先天的神与气精为作丹之大药。元神为心的主,元气为身的主,元精为意的主。神动气随,精也因之而动。所以先说神,后说气、精。此神不是思虑神,此气不是呼吸气,此精不是交感精。 先天元神就是空性之动体,真空而妙有先天元气。就是太极中之理气,妙有而真空,两者同出异名,同称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元气是玄,元神是玄又玄。神气合而生元精,称之至阳之精。先天三品均无生灭,三就是二,二就是一。不是后天识神、呼吸之气、交感之精,为人流浪,生死之根,随人消灭。不足为上药。 故曰: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