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流派传承 武林大观 查看内容

《李氏家谱》新证 明末李自成部将李岩与陈王廷

2005-3-12 15:3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3910| 评论: 4

  本报讯 李岩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领导人之一,也是当代李自成研究的焦点人物之一,关于他的籍贯和身世,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李自成研究专家王兴亚根据新发现的《李氏家谱》等资料认为,李岩是河南博爱人,其嗣父李春玉在杞县城内经营粮行,李岩曾在杞县生活,后来参加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关于李岩的身世,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根据《明史》等史料认为李岩是杞县举人,其父李精白进士出身、官至尚书;一种看法是李岩历史上本无其人;一种看法是杞县无其人不等于李岩无其人。
  王兴亚教授介绍说,第一种说法因为是正史有记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又选入了课本,这种观点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其实早在清朝中期,开封杞县的一些地方史书中就有“李公子辩”之类的文章,认为杞县没有李岩这个人,但是这种观点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权威刊物上发表《李岩质疑》,认为李岩不是杞县人,也不是尚书李精白的儿子,李精白尚书是安徽人。王教授说,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李氏家谱》传抄本的发现,为第三种说法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王兴亚教授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偶然见到了博爱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李氏家谱》的传抄本,这份家谱虽然是后人抄写的,但谱系完整,还有康熙55年的序言,应该是可信的。家谱记载李岩为明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博爱)唐村人。李岩的生父叫李春茂,字庭壁,号叶蓁。李岩兄弟四人,老大李伦,字山,号大用;老二李仲,字峰,号仲元,化号大亮;老三,李俊,字岭,号政;老四就是李信,字岩,号威。李岩的叔叔李春玉,字精白,号晶白,在开封杞县城内开粮行,他没有儿子。李岩过继给叔叔为子嗣。
  根据家谱的记载,李岩不是举人而是贡生。生于明万历34年,卒于明崇祯17年。李岩早年随父在济源读书学习。后来和他的二哥李仲、陈沟姑表陈奏廷在该县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创太极养生功十三式拳和箭艺,名传数省。陈奏廷考举人时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李岩为之打抱不平,遭官府追捕,逃到开封杞城姨母家传拳,李岩的叔父李春玉当时也在杞县经营粮行。后来粮行破产,李岩返回故里,再入千载寺习拳。崇祯13年,李岩在堂弟李牟的介绍下加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崇祯17年李岩惨遭冤杀。
  李岩娶妻陈氏、孔氏,但无子。李岩二哥李仲的四子李元善过继给他为子嗣。这份家谱为李元善所修,故谱中所记李岩兄弟诸人事略最为详尽。由于李岩从李闯王为“贼”,李元善在修谱时特意提出:“谓明末吾族门九世李公讳仲、讳信、讳牟、讳栋、讳友,皆诱入闯贼谋主数将,族裔诚祀之所事,避谈籍谱,勿传扬焉。”因此,唐村李氏世代传承,密藏其谱从无外泄,但其族人对李岩等人并不避讳。
  王教授认为,《李氏家谱》等资料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李岩的存在,也说明了有些史料为什么误载李岩为杞县人其父为李精白了。同时还为研究李牟、李大亮等人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席记者 张体义)

太极网编者注:《李氏家谱》记载与陈家沟相传的陈王廷当年在开封考武举,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箭箭“凤夺巢”,由于击鼓人误报,陈王廷怒而杀之的传说一致。《李氏家谱》的发现为陈王廷创太极拳又提供了新的证据。有关资料我们将进一步考证,敬请关注。

6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