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资讯 武术资讯 查看内容

生机盎然龙之健

2009-3-1 17:0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7253| 评论: 0



徐州市龙之健武道馆馆长姜启健


  2月16日,应徐州当地太极名师姜启健、李中华等盛情之邀请,中国太极拳网主编张金鹏同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的陈冲一起赴徐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设施一流的武馆,还是偌大的公园,处处都能看到人们习练太极的身影。短暂一行,除了感受到徐州人特有的直爽与热情,更多的则是对太极拳花开徐州、枝繁叶茂的感慨。

  期间,徐州太极名家们也向张金鹏讲述了各自的太极情缘,期间有艰辛有曲折,更有的,则是能步入太极之门的幸福与感恩。

  姜启健:情痴太极苦作乐 天道酬勤功自成

  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徐州市龙之健武道馆馆长、总教练,刚过不惑之年的姜启健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国际太极拳年会名师、国家武术六段位、一级社会体育辅导员,多年来兼任日本国际武术空手道(香港支部)陈式太极拳总教练、徐州市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马鞍山市陈氏太极拳协会顾问徐州市陈庆州功夫推广中心总教练、沈阳市凤祥武馆陈氏太极拳总教练、中国交通银行徐州支行陈氏太极拳总教练。



徐州市龙之健武道馆特聘陈家沟太极拳武校校长陈冲(右)为陈氏太极拳顾问


  初到徐州龙之健武道馆,张金鹏与陈冲便受到姜启健、李中华、董小伟先生以及当地交通银行、财政局负责人、房地产老总等当地高层人士的盛情款待,大家一起推杯论盏,把酒论太极,徐州人的热情和太极挚友的真诚让人颇为感动。其间,姜启健高兴之余郑重聘请陈冲为龙之健武道馆的顾问。因为姜、陈二人以太极结缘,神交已友,陈冲也聘请姜启健为陈家沟太极拳武校顾问。



陈家沟太极拳武校特聘徐州龙之健武道馆馆长姜启健(右)为陈氏太极拳顾问



见证人与二位名家合影(左起:张金鹏、姜启健、陈冲、董小伟)

[page]


  第二天,张金鹏、陈冲与姜启健先生一起来到他的龙之健武道馆。每周二、四、六是武馆学员们跟随姜启健老师定期学拳的日子。只见馆内早已云集着许多刻苦练拳的学员,有退休在此习拳健身的老者,也有事业有成渴望身心和谐的中年人,更有意气风发的青少年,他们用舒展的拳姿和惬意的笑容诉说着太极拳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与和谐健康。为了让这些年纪不等、基础不一的学员都能尽快踏入太极殿堂,姜启健先生多年来因人施教,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同时,他将套路学习与太极散手、技击用法等结合起来,让学员在套路学习中感悟拳理,拳技日日精进。为了满足不同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他还在教授太极拳的同时,聘请资深知名教练和全国冠军开设了跆拳道、散打、少儿武术等,学员们已达数百名,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武术学校。

  在馆内墙壁上,只见赫然写着这样几行字:开始是痛苦、慢慢成习惯、最后是享受,让我们再来一次。其实,这不仅是姜启健先生对学员们的殷切寄语,也是多年来他自己始终如一的实践。用姜启健先生的话来说,他自从走上太极之路,就是由苦及甜,不断跋涉的漫长旅程。





龙之健武道馆学员在练习陈氏太极拳

[page]

 

  姜启健先生自幼对武术可谓痴迷至深,曾练过少林派的大、小洪拳,上大学时又学习了国家规定套路,散手、拳击等。1990年暑假,姜启健先生大学毕业在家待业时,在朋友引荐下,带着质疑的态度拜访当地学习太极名师李怀玉。那天,李老师谈起太极拳,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但在当时的姜启健眼里,奥妙无穷的太极拳无非是健身运动而已。恰好,朋友让两人切磋一下,正当姜启健犹豫着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是否经得起自己的拳脚时,看出端倪的李老让他随便出手。结果,姜启健的手还没有接触到老人,已向一旁跌出,他再出一招“虎扑双手”,但手未伸直,李老的手已搭在其手上,想进攻,前进不得,想抽回,却像被他的手粘住了一样,抽不回来,感觉就像站在摇摆不定的小船上,随时就能摔倒,却又完全受老人摆布,最终,姜启健又被老人一招“贴烧饼”推得贴到墙上。

  与李老的这次较量,虽招招皆输,却让姜启健兴奋不已。从此,他跟随怀玉老师开始了太极苦旅。师从李老师五年,姜启健懂得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八法,深谙了太极十三势,系统学习了四正手、四隅手。虽初入太极殿堂,习练套路枯燥乏味,过程冗长,但正是最初艰难的“扎根”,才使得姜启健的太极之树根深叶茂,才结出今天的累累硕果。从李老那里,姜启健明白了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和太极拳理的玄奥。

  五年后,姜启健因工作的调动,举家迁至徐州市区,在徐州市第六中学任教,只得离开恩师。但盼望在名师指点下继续深造的他又巧遇洪均生先生的得意弟子王贯先生。更幸运的是,王贯与李怀玉是老朋友,因此,王贯成为了姜启健的第二位师父。王贯先生出生于有浓厚习武民风的沛县,自小习武,涉猎广泛,且对中国的儒、释、道均有研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对太极拳的理解独到而精辟,因此,姜启健一直视其为“明师”。王贯先生拳技拳理兼授,悟性颇佳的姜启健自然拳技突飞猛进,功夫渐至上乘。自2001年起,姜启健参加了在珠海参加全国太极拳交流大赛,摘金夺银,一举获得陈式太极剑金牌、陈式太极拳银牌、80公斤级太极推手第二名。


  太极之路无止境,学习太极拳愈久,姜启健越来越感觉到太极的奥妙无穷。为此,他三下陈家沟,并在王贯老师引荐下,师从太极大师陈庆州先生,幸运地成为其门下入室弟子。为了求取“真经”,在城市生活安逸的姜启健再次抛开优越的生活,来到乡下,又一次开始了太极苦旅。因工作在身,有时候为了多在师父身边呆上一天,姜启健只能周末下班后就直奔火车站,坐一夜车径自回到老师家,顾不得一夜未眠和旅途劳顿,立即开始听随大师学习。夏天,当时条件简陋的农村没有空调,凉枕,酷暑的高温,让姜启健浑身生满又疼又痒的痱子,水土不服又让他胃肠每天翻江倒海,最难过的是每天练到夜半时精疲力尽,腹中饥饿难忍,加上全身汗水此时已蒸发成粘乎乎的盐粒,又饿又困的姜启健只好喝碗凉水冲饥,再端盆冷水将浑身浇得透湿,然后倒到硬板床上沉沉睡去;冬天,没有暖炉的屋子奇冷。白天,站在室外练拳,人被西北方刮得像被风干一样,手脚常常没有知觉,晚上,穿着汗水透湿的内衣艰难地和衣躺在冰冷的被窝里,腿疼得连也不敢动,有时翻身也困难重重。每一次来师父处学拳,姜启健体重都要瘦上几斤。可正是这份常人难受忍受的痛苦和磨砺,才让姜启健在师父那里探得了太极的更多玄妙,太极功夫达到了更高更新的境界,终于在经历漫长苦旅之后品尝到了果实的醇香:在2002年9月的第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上,姜启健犹如太极方阵里冲出的一匹黑马,一人独取陈氏传统太极拳、陈氏传统太极剑及 80 公斤级太极推手三块金牌,使得拳界连连惊呼:徐州出了个姜启健!

  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今天的姜启健,虽然已走下擂台,却仍苦练不辍,并全身心致力于太极拳在徐州的传播推广,他的龙之健武馆如今已成为徐州武术爱好者信赖的家园,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学员多次在国际太极拳年会及省、市各类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

  但在姜启健看来,太极之路漫漫无尽头,太极奥妙值得自己一生去探究,他会和龙之健人一起躬身苦修太极,尽览未来之路更美更靓的风景。





姜启健教学特点:练用结合



太极一家人



与徐州的众位拳友合影留念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