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地区杨式太极联谊会于2025年1月5日在深圳市宝安区乐动力新安文体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主办,来自深圳、广州、清远、东莞、揭阳等省内及香港、上海、江西、河北等省外,共计60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 莅临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吴亚帝先生; 中国武术七段、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原广州市武术馆馆长、原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现任广州市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简桂妍老师; 香港杨氏太极拳总会会长曾英焯先生,副会长罗国兴先生,执行主席利香衡老师;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段位制考评员、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深圳市武术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大宋体育创始人宋斌先生; 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杨广德先生; 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刘筠老师; 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徐玉翠老师;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段位制考评员、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柯忠林老师; 中国武术六段,一级裁判员,九江市武术协会原副主席韩熙明老师; 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江西省共青城市太极拳协会主席费小东老师,秘书长岳小毛老师;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段位制考评员,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陈丽娜老师; 中国武术七段、教育学博士、深圳市教育委员会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武术段位考评员刘淑慧老师;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清远市太极拳协会监事长陈伟强老师; 深圳市宝安区老体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丽娟老师; 深圳市宝安区老体协办公室主任杨大强先生; 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深圳市坪山区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晏洪涛老师;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段位制考评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龙岗区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李静芳老师; 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广州市花都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花都区太极养生文化协会秘书长徐婉玲老师; 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清远市清新区武术太极拳协会秘书长丘恒山老师; 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上海斌惠太极拳俱俱乐部副理事长、上海市2023年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上海市2024年“体育宣传周”宣传大使聂永刚老师; 中国武术六段、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大宋体育河北基地主教练林芳老师; 传统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广州市花都区太极养生文化协会副会长戴沛飞老师; 平安银行太极俱乐部会长翁仪先生;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段位制考评员、尹式八卦掌第七代传人、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谢勤老师; 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刘海山老师; 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李志全老师; 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黄丽华老师。 联谊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谢勤会长致欢迎辞,宋斌老师和刘筠老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接下来的节目表演环节,杨式太极拳和器械、国家规定套路和器械、吴式太极拳、太极扇、太极推手等节目争相斗艳,精彩纷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太极饕餮盛宴。 正如一位拳友感言:“这场盛会如同一幅流动的文化画卷,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位位太极拳爱好者身着飘逸的太极服,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表演不仅仅是武术的展示,更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在现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太极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杨式太极所强调的中正安舒、轻灵圆活,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平衡身心的方式。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太极爱好者们汇聚一堂,交流心得,相互切磋,这种氛围让我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老人们的沉稳和年轻人的热情在太极的纽带下完美融合。” 关山初渡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1200余名会员,通过主办赛事、展演、培训、讲座等活动,深耕基层一线,为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将太极传承的更远、更广,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责编:小七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